尋找起來雖然困難,但秦楓也有辦法尋找到秦林的蹤跡。
不過這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情,想要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秦楓還需具體調查一番再說。
而且在這十年的時間內,一切蛛絲馬跡已經變得模糊不堪。
也正是因為這些模糊不堪的蛛絲馬跡,才會給秦楓帶來更高難度的事情。
當然秦滄瀾也并沒有急切的讓秦楓立馬答應這件事情,并告訴結果,只是讓他先去調查清楚再說。
也就是說秦楓有非常充足的時間可以去尋找這些蛛絲馬跡,就算模糊不堪也是線索。
秦滄瀾和秦風兩人在談完一切事情后,秦楓就回到了自己居住的秦家小別院。
回到這里是因為秦楓要做一些出發前的準備,同時他也想把那些書籍帶上,說不定有用呢。
當然秦楓要帶的并不只是這些書籍,接著秦楓就讓人再去報了幾堆相同的書籍過來。
這些書籍的種類繁多,大概還是有幾十本幾百本那么多,雖然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他們也不管那么多。
約過了一炷香,秦楓就把所有東西都收拾妥當,隨時準備出發。
出發前秦楓還是不放心,于是就找秦滄瀾又多了解了一些線索。
秦楓把從秦滄瀾那里了解到的線索一一總結,都記在了腦海中。
因為這些線索將是秦楓接下來每一步行動的指引方向。
不過一會兒秦家莊園的正大門走出一個白衣男子,而這個白衣男子正是秦楓。
此刻,秦楓的頭頂正戴著一頂儒生帽,手上拿著一把紙扇背著一個筐籃。
籃子里裝著一把油紙傘,也裝著一些書籍,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出去游學的儒生一般。
秦楓之所以這么打扮是因為秦楓覺得這樣才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并且由于這股氣質街上的人并沒有認出他就是秦家的小少主。
當然就算街上的人認出她來,秦楓也不會感到害怕,因為他早就做好一切準備。
秦楓接下來的目的地是鄱陽郡的儒家學院。
秦楓之所以前往鄱陽儒家學院是因為第一條線索就是在那里。
這也是秦林失蹤前后出現的第一個地方,這條線索大概是九年半以前的事情。
秦楓之所以先查這條線索,是因為秦楓覺得這條線索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秦林失蹤前后,先后兩次出現在了鄱陽儒家學院。
不過這也只是秦楓的第1個目的,秦楓的第2個目的是想看看能不能從這里簽到獲得一些東西。
他想在這里停留的時間也不是太長,他只準備在這里停留大概十天的時間。
而這也是他早就想好的,畢竟十天的時間足夠他查出所有有關鄱陽儒家學院的線索。
幾個時辰后,秦楓來到了一座山腳下。
這座山也是秦楓此行的目的地,鄱陽儒家學院所在的山峰圣儒山。
當然此時秦楓出現的地方是圣儒山的山腳,距離山頂還有一段距離。
只有順利登頂才能成為鄱陽儒家學院的學子,而這也是鄱陽儒家學院給求學者的考驗。
在這期間求學者不能動用任何修為,只能用凡人的力量爬上這圣儒山頂。
這也是鄱陽儒家學院千百年的規矩。鄱陽儒家學院又稱“圣儒書院”。
這是最為出名的一座儒家學院之一,在此之外還有四座儒家書院與圣儒書院比肩。
而這四座儒家書院與圣儒書院共同被稱之為天下五大儒家書院。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現在已經臨近傍晚時分,圣儒書院山腳非常安靜。
圣儒書院的山腳雖然安靜,但山頂卻熱鬧異常,因為這個時候圣儒書院正在進行辯論。
轉眼間又過去半個時辰,在這半個時辰里,秦楓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順利的爬到了圣儒山的山頂。
突然一道由巨大石頭做成的山門出現在了秦楓面前。
“你是何人?為何出現在我圣儒書院門前?”
一位身穿丹青色儒袍的青年開口對秦楓呵斥道。
“在下想拜入圣儒書院故此……”
聽完秦楓的解釋,這位身穿丹青色儒袍的青年就讓秦楓在原地等待他馬上回來。
這位青年離開后,秦楓的嘴角不由露出了皎潔的笑容。
因為秦楓知道這已經成功了一半,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要好好表現,那么就有100%的成功率。
沒過一會兒,之前離開的那位青年就帶著一位山羊胡老者出現在秦楓面前。
青年一臉認真的看著山羊胡老者道:“長老,就是這位小兄弟,想拜入圣儒書院。”
秦楓通過這位山羊胡老者的氣質,可以判斷這位山羊胡老者應該是一位老學究。
否則的話,山羊胡老者身上不可能出現如此濃蘊的浩然正氣。
當然秦楓并不能表現出自己知道山羊胡老者底細的表情。
因為這樣反而會引起這些人的懷疑,畢竟自己如果有那個實力,還要拜入圣儒書院干嘛?
“你確定你要拜入圣儒書院,要知道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地方。”
出于規矩,山羊胡老者再次確認一番。
秦楓聽到山羊胡老者所說的話,也是再三的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那就先在這里休息一晚吧,其他的事情明天早上再說,我會讓于文幫你安排。”
“于文,他就交給你負責,明天早上帶他到藏書閣找我。”
交代完一切,山羊胡老者就消失不見在于文和秦楓的視線中,就仿佛沒有來過一般。
“兄弟走吧,我帶你去臨時居住的地方。”
說完秦楓就跟隨于文來到一座鳥語花香的小院內。
看著眼前一番景象,秦楓不由吃驚了一番。
本來秦楓以為圣儒書院可能就是文學氣息重一點而已,可萬萬沒想到這個地方竟然會如此的豪華。
甚至他覺得儒者才是這個世界上的最強者。
這個世界雖然武者橫行,但修煉其他途徑的人也不在少數,而這些人當中修煉儒法的人最多。
雖然修煉武者一道的人更多,但是儒者和其他一些人相比,完全沒法比。
緩過神來,秦楓也是讓于文幫他介紹一番這圣儒學院的規矩以及圣儒學院。
對此于文并沒有拒絕,直接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了秦楓,并告訴秦楓,說有些事情她不能說。
而這些是圣儒學院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圣儒學院的弟子才能知曉。
因此只有秦楓通過圣儒學院的入門考試才能成為圣儒學院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