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楊寬(1914—2005),字寬正,上海青浦人。1936年畢業于光華大學國文學系,師從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等。1936年參與上海市立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市立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歷史系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59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調回復旦大學歷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國邁阿密定居至逝世。歷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博物館副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一至第三屆副理事長。
楊寬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治學涉及墨子、古史傳說、西周史、戰國史、科技史和制度史等諸多領域。先生少年時有志于學,高中時代已發表多篇有分量的論文,專注于墨學研究及先秦史料考辨。在“古史辨”運動后期,發表《中國上古史導論》,提出神話分化說,補充發展了顧頡剛的“層累造成說”,被顧頡剛、童書業譽為“古史辨派”的生力軍和集“疑古”的古史學大成之人。日本著名歷史學家貝冢茂樹評價“從疑古派中出現了像楊寬先生這樣的人物,在充分攝取釋古派的方法和成果的同時,正積極開拓一個可以推動現代古史研究前進途徑,可以稱為‘新釋古派’的新境地”。稍后其學術興趣由上古史轉向戰國史,潛居故鄉青浦撰寫《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為日后鑄就《戰國史》這一斷代史經典奠定了基礎。20世紀50年代,開始探索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西周的社會結構和禮制,著有《西周史》、《古史新探》;80年代應日本學界邀請講學,完成《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姊妹篇。楊寬先生生平出版專著十余部,發表論文360余篇,取得了卓越的學術成果。
楊寬先生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先驅。他參與籌建了上海市博物館,并長期擔任上海市博物館館長,為上海博物館的籌建、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保護國寶毛公鼎與阻止著名的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銅器盜運出口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楊寬先生還參與了修訂《辭海》古代史條目、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先秦部分、標點《宋史》等工作。
楊寬先生與上海人民出版社結緣始于1955年版《戰國史》,自此以后,主要著作幾乎皆由我社出版。先生生前已有計劃,集中各種著述在我社出版《楊寬著作集》。如今,《楊寬著作集》由我社分批出版,不僅完成了先生遺愿,也可以使讀者更為全面地認識楊寬先生的學術成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