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人之初(節選)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不教,性,

教之道?,貴?以專?。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查閱詞典】

①初:起頭,開始。 ②性:這里指人出生時的天性、本質。③善:善良,美好。 ④習:這里指習慣、品格。 ⑤遠:距離大。這里指差別很大。 ⑥茍:如果,假如。 ⑦教:教育,教導。⑧性:這里指人在成長過程中后天形成的性格、性情。 ⑨乃:就。⑩遷:變化,改變。?道:方法。?貴:重視。?專:專心,專一。?非:不。?宜:適當,合適。?為:作為,做事的能力。?琢:雕刻玉石。?義:道理。

【領悟文意】

人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很善良的、差不多的,只是長大以后的行為習慣、品格品行會區別越來越大。如果沒有接受好的教育,人的性格品德就會發生變化。教育人的方法只有一個:一定要十分重視,而且一定要十分專心。

孩子不好好讀書是不行的,小時候不學習,長大了,老了,還會有什么作為呢?這就好比是再好的玉石,不經過打磨加工,是成不了裝飾品、藝術品的;人不學習,當然也就不會懂得道理了。

【交流感悟】

《三字經》居我國傳統蒙學讀物“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首。撰寫者十分明確它的讀者對象是幼童,所以處處從啟蒙的角度寫作,讓懵懂孩兒易讀、易懂、易記、易行。

先說“理”。第一段緊扣個“教”字。為什么要重“教”?前句有答案:不教,就會離“善”越來越“遠”。怎么“教”?末句也回答:得時時把“專”字放在心上。第二段呢,抓住個“學”字不放,先讓你自小就得想到老,敲響“不學”將“何為”的警鐘,然后打個比喻,從琢玉才能成器的常理悟出“學”與“義”的關聯。話不多,理不深,可字字珠璣,擲地有聲。

再說“言”。全文結構嚴謹:三個字一句,四句話一組,表達了一個完整意思,再自然轉入下一組進一步闡述。簡潔的形式,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全文韻律優美:三字的節拍,兩兩押韻,似童謠,有童趣,讀者朗朗上口,聞者悅耳動聽,通俗的語言,卻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拓展視野】

1.關于《三字經》的作者,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南宋王應麟所作。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為了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了融匯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但也有學者提出系宋人區適子、明人黎貞等所作。不同歷史時期對《三字經》都有所修訂或增加,如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70字本等。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編撰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

2.《三字經》全文共分六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圍繞一個中心。下面是它的結尾部分,勉勵人們學習要勤奮刻苦,長大有所作為,值得熟讀、領悟、踐行。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遺子,金滿籝。我教子,唯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3.早在1581年,歐洲人羅明堅到澳門學習中文,就開始把《三字經》翻譯成拉丁文傳到意大利。1727年,俄國政府派人來中國學習儒家文化,首先研讀并翻譯的就是《三字經》。日本在19世紀就用《三字經》作為私塾教材。1990年,《三字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編入《兒童道德叢書》,成為全球共享的兒童讀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奈曼旗| 娱乐| 毕节市| 胶南市| 五莲县| 龙岩市| 瑞昌市| 项城市| 婺源县| 湖口县| 庄河市| 广饶县| 思南县| 封丘县| 永兴县| 屏南县| 平江县| 丹巴县| 丰镇市| 张家界市| 宁化县| 息烽县| 稻城县| 禄丰县| 沙河市| 丹江口市| 高平市| 长泰县| 平远县| 桂平市| 甘德县| 石楼县| 安龙县| 阜新市| 拜泉县| 富顺县| 嘉兴市| 湖口县| 朝阳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