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三年,時年五十二歲的呂洞賓四方云游傳道,待行至華山地界時偶遇七彩祥云,此乃大吉之兆!
他左右仔細望去,只見四方靈氣沖天,真乃大好仙家福地,遂在此搭建廟宇,開宗立派,初名純陽。后于咸通年間,純陽派得唐懿宗李漼御賜牌匾,門派迅速發展壯大,時至今日,純陽歷經天下巨變,更至現名太華劍派。
太華劍派的弟子至今已傳十代,武功以道家法門為根基,注重以內養外以虛抱實,內功調息之法為主,外功劍法為輔,蓄意收發以氣御劍!其百余年來講道法自然,參天意,求正果。
……
高崖飛落雁,霧深云亦深。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潑灑到落雁峰之上,山峰上一片霧海升騰,四周蒼松古柏郁郁蔥蔥,與山石為鄰古柏為伴,讓人不禁贊嘆先輩呂祖果然好眼光!
凌云和凌華閉目盤腿坐在一處高崖之上,他二人雙手自然地放在腿上,靜靜地感受著清晨的微風和不時傳來的幾聲雁鳴。
不知過去了多久,門派內的弟子們紛紛開始洗漱穿衣,四處忙碌著,眾弟子挑水的挑水,做飯的做飯,整個門派開始有了一絲煙火之氣。
凌華深深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空氣中還摻雜著一絲古松油的清香味道。凌華天性尚武,舉止不修邊幅,平生就愛練劍、鑄劍、養劍,有一把師父給他留下的寶劍,名曰‘云枕’。
此時他開口問道:“師兄,你覺得這兩個剛要入門的弟子天資如何?”
凌云的面容毫無波瀾,淡淡地回道:“來自江南的李錦骨骼上乘,身姿外形頗有些江南雅士之風,若時運作美,或可有前朝李劍仙之姿。”
一陣陣晨風輕輕拂過,二人身上的道袍衣擺也隨之翩翩起伏。凌云平日里看人極準,亦不輕易夸贊,此時聽凌云如此盛贊李錦,凌華心中倒有些興趣。
他接著說道:“哦?想不到師兄對這個孩子竟會有如此評價?可我看他似有人指點武學,只是修為太過膚淺,看不出其武功路數。”
凌華一邊說著一邊緩緩睜開雙眼,他扭頭望向凌云,見凌云鬢邊的長發隨微風飛舞著,夾帶著清晨的日光,竟使有些天神下凡之像,不禁讓凌華發起了呆。
這時凌云也慢慢地睜開雙眼,他看著門派內忙碌的弟子們,眼神既飄渺又淡然,他緩緩說道:“世人心亂,需用心開化,不管他之前如何,如今都將是我太華劍派的弟子。”
凌云轉頭看向凌華,繼續說道:“師弟,你我道行尚淺,教誨弟子也是一種修行!不要一天只會習武練劍!”
凌華一副武癡習性,對各派武功甚是敏感,人又有些多疑,被凌云這么一說,倒有些羞愧之色。
他笑著應道:“嘿嘿!師兄說的極是,師弟謹記在心!不知師兄對這位叫張承風的弟子怎么看?”
被凌華這么一問,凌云的臉上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遲疑,他緩緩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時辰不早了,凌幽師妹也已經到了習武場,先帶兩位新弟子正式入門,李錦生得一副好根骨,今后就交由你管教。”
凌華點頭應道:“好!!”
對于凌華對張承風的疑問,凌云并未作答,其實他也只是隨便一問,對此也并不在意。隨后凌華也站起身來拍了拍衣袍上的浮土,隨凌云一并施展輕功,朝著三清主殿的方向飛去。
……
“喝!”
“喝!!!”
習武場上威風陣陣,劍鋒凜凜,十幾名弟子橫向排成一排,八九個弟子縱向排成一列。今日的早課照常進行著,凌幽站在隊列前教導著眾弟子們習武練劍。
伴著清晨的微風,弟子們每招每式都伴隨著清脆震耳的吼聲,聲聲徹動云霄。
“師父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屋后練劍吼聲陣陣,三清殿內,張承風先是對著老君的尊像叩下三個頭,再對著兩側的鐘呂二祖叩了三個響頭,接著轉過身跪在凌云的面前。
凌云道袍袖子一拂,隨手接過凌華遞來的木柄佩劍,他將佩劍搭在張承風的左肩上,神色嚴肅莊重。
“徒兒,自今日起,你便是我太華劍派第十代的關門弟子,自從我派初代掌門人呂洞賓在此開宗立派,至今已有百余年之久!”
凌云轉身看著呂祖像繼續說道:“吾輩徒子徒孫需當謹記師祖教誨,修身養性,傳善正道,扶危濟困,匡扶大義,你等可記住?”
“弟子謹記!”
李錦昨日已先入師門,只因當時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分到授業師父。他此時與張承風并排跪在一邊,聽到凌云的教誨,與張承風一并應道。
凌云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本派傳于你等第十代為‘玉’字輩,賜李錦道號玉隱,歸于落雁峰凌華座下,此后習武證道不可懈怠!”
李錦叩首應道:“弟子謹記!”
凌云轉身對著張承風說道:“賜張承風道號玉信,此后歸云臺峰,負責打理云臺觀一應事務!”
凌云的話音剛落,在場眾人的表情皆是疑惑萬分,凌華和凌彥二人幾乎同時發聲道:“掌門師兄!云臺峰一脈沒有弟子,何故將玉信一人派至云臺觀獨處?”
此時凌云厲聲道:“此事我先前早已想過,云臺觀乃我太華劍派要地,不該就此荒廢,今后便由玉信去打理靜修!他的道法武學皆由我親自傳授!”
張承風接過凌云遞來的佩劍,他雖是對師父和師叔們的問題甚是不解,卻也不好開口問什么。對于凌云的堅持,凌華和凌彥二人也是面面相視,都不再開口說話。
“弟子謹記!!”
張承風對云臺峰的一些情況略知一二,他心中默想:“師父他定是有過深思熟慮,至于其中緣由,日后再行詢問吧!”
凌云抬起頭望了望老君尊像,嚴肅地說道:“本掌門最后還有一句話需你等謹記在心!待你二人將來出師業成,是潛心修道也好,下山入世也罷,行走江湖切記不可忘卻本心、為害做惡,否則本派定然不饒!”
李錦和張承風相視一眼,紛紛應道:
“是!弟子謹記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