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李靖拒絕李世民
- 大唐:從手刃李建成開始
- 小阿七
- 2015字
- 2021-03-01 23:21:56
李靖府。
“將軍,皇上來了。”
小廝為李靖遞上了一杯熱茶,隨后俯身道。
李靖拿著插銷的手微微一抖,隨后點了點頭道:“知道了。”
話音剛落,便看見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和一群太醫一臉笑意的進門。
李靖見狀立刻起身行禮,“老臣李靖,拜見陛下!”
“愛卿快快請起。”李世民上前虛扶了一下李靖,隨后笑道:“愛卿身體不適,就不必多禮了。”
隨后,李世民又看了看身后的太醫道:“聽聞愛卿重病纏身,正好朕今日清閑,就帶了些御醫來給愛卿瞧瞧。”
李靖聞言眸子一顫,隨后道:“勞煩陛下惦念了。”
“老將軍為我大唐戎馬一生,朕做什么都是應該的。”李世民笑了笑,隨后立刻招呼身后的御醫上前,“你們快給李老將軍好好看看。”
“是。”
御醫們聞言上前,一個接一個的給李靖把脈。
隨后對李世民道:“陛下,李老將軍脈搏微弱,有些體虛,宜領養。”
李靖微微抿唇,在心中松了一口氣。
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后挑眉問道:“可有什么大礙?”
“暫時沒有從李老將軍的身上檢查出什么重大病癥。”御醫搖了搖頭道:“可能和李將軍是習武之人有關,身體比同齡人要健碩一些。”
“但畢竟李老將軍年歲已高,再加上前些年打仗留下來的病根,還是靜養比較好。”
“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李世民應了一聲,隨后擺手道。
御醫應聲退下。
李世民又將自己帶來的補品遞給了一旁的小廝,“這是朕給你帶人參和鹿茸,希望老將軍能用到。”
“不不,陛下,這太貴重了。”李靖連連擺手道:“老臣受之有愧啊。”
“老將軍為大唐戎馬一生,朕給你什么你都不會受之有愧,都是應該的。”李世民搖了搖頭,面上笑意不減。
李靖見狀只能輕嘆一聲,“既然如此,老臣就多些陛下賞賜了。”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又側眸看了一眼一旁的長孫無忌,隨后沉聲問道:“老將軍這陣子沒有上朝,可了解前方戰事啊?”
李靖微嘆一聲,隨后點頭道:“老臣雖然沒有上朝,卻也一直派人幫臣留意著前方戰況,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
聽到李靖的話后,李世民抿了抿唇,“現在突厥大軍一定壓到了渭水河畔,尉遲將軍,李將軍,張將軍和唐將軍真是奮力抵抗,但想必也挺不了多久了。”
李靖聞言也面露悲痛之色,但終是什么也沒說。
他好歹也在宮中度過了半載春秋,又怎會不知李世民的意思?
但或許旁人不知,擅于排兵布陣在戰場上料事如神的他卻一眼就能看穿李世民的心思——李世民想除掉羅臏。
自李世民登基后,他對羅臏的變化或許旁人看不出來,但他確是最擅觀察這些細枝末節的系列。
比如羅臏連立奇功,李世民卻毫無獎賞。
再比如王昌明去羅臏的太平書院,王昌明是多么高傲的人?若不是受人指使他又怎么可能去教貧苦人家的孩子?
又比如羅臏在最應受恩寵,聲望鼎沸之時選擇從商。
以及這次羅臏請戰,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擺明了李世民對羅臏的地方。
畢竟羅臏功高蓋主,不得不防。
而他李靖戎馬一生,早已將兵權看的極輕,如今的他只想在家養老,以保子女平安,不想多生事端了。
所以在他得知突厥在邊境襲擾之時就告病回家,遠離朝堂了。
卻沒想到他已經躲了這么久,李世民還是想到了他。
想到這里,李靖微微俯身道:“陛下剛剛登基,百廢待興,兵力不足打不過突厥也是正常。”
“………”
李世民微微蹙眉,隨后繼續引誘道:“那幾個將軍雖然都實力強悍,但都是將才而不是帥才,若是李老將軍肯掛帥出征,或許會有一線生機。”
一旁的長孫無忌見狀也附和道:“是啊,李老將軍與突厥作戰經驗充足,還有戰神之稱,若又李老將軍掛帥定能力挽狂瀾。”
“哎呦,長孫大人可高看老夫了。”李靖搖了搖頭,隨后輕嘆一聲道:“老夫年歲已高,這腦袋也不怎么靈光了。”
“在加上這幾年身子骨也越來越差,就是去了前線也只能給那幾位老將軍添亂。”
“李愛卿又怎么會是給他們添亂呢?”李世民微微蹙眉,隨后繼續道:“作戰是需要經驗的,滿朝文武誰也沒有李愛卿與突厥大軍的作戰經驗豐富啊。”
“陛下,老臣……”
李靖面露難色,想要拒絕。
李世民看出了李靖的心思,打斷了他的話,沉聲道:“李愛卿,如今大唐已危在旦夕,全靠你李老將軍力挽狂瀾了。”
“若是你今日拒絕了朕,朕就真的沒有辦法,只能去派人向突厥乞和了。”
說到這里,李世民面色深沉,帶著一抹不甘,“突厥蠻人什么樣李將軍心里也清楚,一旦我大唐放低姿態向他們乞和,他們就定會獅子大開口拼命壓榨我們。”
“這將是我大唐寫在史書上,且永遠抹不去的污點啊……”
李靖聞言長袖下的拳頭緊了緊,面上也露出了為難之色。
就在李靖猶豫之時,又有一個小廝進來道:“將軍,武侯拜訪。”
這句“武侯拜訪”再次將李靖拉回了現實。
羅臏突遭刺客襲擊是為何?
武侯為民服務得百姓稱贊功不可沒,在民間聲望極高又怎么會有人去刺殺他?
而朝中人就算是嫉妒羅臏,也不會嫉妒到想要去找刺客殺了他的地步。
那么能動羅臏的就只有一人,真是自己眼前的這位“圣明之君”啊!
想到這里,李靖突然跪下給李世民重重的磕了個頭,“李靖不才,恐怕要有負陛下期望了。”
“大唐與突厥兵力相差太過懸殊,且突厥無論是戰馬還是弓弩都遠在我們之上。”
“就算是李靖鼎盛之時也未必就打得過突厥,更何況李靖如今已是風燭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