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走進新安全:讀懂網絡安全威脅、技術與新思想作者名: 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本章字數: 1020字更新時間: 2021-02-22 10:37:57
2.1 網絡威脅產生的環境
2.1.1 安全漏洞層出不窮
安全漏洞一般是指信息系統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規劃、建設、運營等)中產生的某些問題,這些問題會對系統的安全(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產生影響。隨著大數據、云計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據交換越來越頻繁,這就導致網絡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漏洞的數量不斷增加。
安全漏洞中有一種危害極大的零日(0day)漏洞,是指被發現時軟件廠商和公眾未知,也未有相應補丁的漏洞。此類漏洞由于擴散范圍非常小,而且沒有對應的防護措施,因此被利用時具有極高的隱秘性和成功率,是攻擊者用來獲取非法控制的“核武器”。
攻擊者入侵網站、竊取商業文件、發動高級攻擊、傳播勒索病毒時,常利用安全漏洞作為突破口。
借助對安全漏洞的挖掘和利用能力,攻擊者打通網絡隧道,使每個攻擊目標都可以成為一個網絡節點,持久地被控制。從事網絡攻擊的人員不需要非常強的技術功底,因為使用工具操作簡單,并且提供了一整套腳本來指導如何攻擊。利用安全漏洞發起的網絡攻擊已經產業化,形成了龐大的“網絡黑色產業”,給企業的正常運轉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1.2 網絡攻擊場景多樣化
新技術推進著企業的數字化進程,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能,但是也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危險。網絡攻擊面的擴大,豐富了黑客的攻擊場景。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聯網數量將超過250億,數以億計的終端、設備接入互聯網,網絡安全風險隨之增高,網絡攻擊場景也呈現多樣化趨勢。
大型跨國黑客攻擊,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物聯網設備的攻擊,數據隱私的泄露,勒索病毒的肆虐等,都會對網絡造成巨大的破壞,不僅會給個人和企業安全帶來嚴重影響,還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國家安全。
2.1.3 安全建設基礎薄弱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國內企業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安全長期缺位、系統帶病上線、裸機運行等現象普遍存在,安全與信息化建設還缺乏頂層設計,原有的管理業務流、信息流很難實現無縫整合。例如,許多工業協議、設備、系統在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到復雜網絡環境中的安全性,系統生命周期長、升級維護少,存在安全隱患。
此外,互聯網在設計之初主要考慮的是信息的傳輸,基本沒有考慮安全問題。由于互聯網的共享性和開放性使網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其賴以生存的TCP/IP缺乏相應的安全機制),因此其在安全可靠、服務質量、帶寬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不適應性。
企業安全建設常是由合規性驅動的,“重建設,輕運營、運維”現象普遍存在。
- unidbg逆向工程:原理與實踐
- INSTANT Netcat Starter
- 為你護航:網絡空間安全科普讀本(第2版)
- 工業互聯網安全
- Practical Network Scanning
- 黑客攻防與電腦安全從新手到高手(微視頻+火力升級版)
- Kali Linux Network Scanning Cookbook(Second Edition)
- 網絡運維親歷記 (網絡運維紀實文學)
- 人工智能安全(精裝版)
- CTF特訓營:技術詳解、解題方法與競賽技巧
- 云計算安全防護技術
- 聯邦學習原理與算法
- 數據恢復技術深度揭秘
- Hands-On Bug Hunting for Penetration Testers
- 2010年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