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域名國際化與安全技術導論
- 姚健康
- 12字
- 2021-02-26 12:16:34
第1章 互聯網域名發展歷史
1.1 互聯網域名的出現
1969年11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啟動名為阿帕網(ARPANET)的軍事研究項目。ARPANET最初只涉及4個節點,即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研究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和猶他州大學的4個計算中心。1973年,阿帕網發展至40個節點,隨著接入機構的增多,有必要通過統一標準的技術接口來對不同機構的、差異化的本地網絡進行互聯。1973年,計算機科學家溫頓·瑟夫(Vinton G.Cerf)和羅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發明了TCP/IP協議,推動網絡間的互聯,TCP/IP協議成為互聯網的最基礎、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協議。這兩位科學家也因此被業界并稱為“互聯網之父”。TCP/IP協議使互聯網架構成為中間細兩頭粗的“瘦腰模型”。
1997年12月,威廉·杰斐遜·克林頓(Willian Jeferrson Clinton)總統向溫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見圖1-1)頒發“美國國家技術獎章”,以表彰他們對互聯網的創立和發展所做的杰出貢獻。2004年,溫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因他們在互聯網協議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而榮膺美國計算機學會(ACM)頒發的圖靈獎(Turing Award)。2005年11月,喬治·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總統向溫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頒發“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政府授予其公民的最高民事榮譽。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是指能夠在多個不同網絡間實現信息傳輸的協議族。TCP/IP協議不僅僅是指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DNS、FTP、SMTP、IMA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的協議族,只是因為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因此被稱為TCP/IP協議。
1972年,當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參與ARPANET項目的溫頓·瑟夫和約翰·普斯特爾(Jon Postel)提出建立由某個機構統一管理、與TCP/IP協議相關的地址、端口、名稱等資源。

圖1-1 溫頓·瑟夫(左)和羅伯特·卡恩(右)
20世紀70年代末,ARPANET還只是一個擁有幾百臺主機的、很小的網絡,僅需要一個名為HOSTS.TXT的文件就能容納所有的主機信息,該文件包含了所有連接到ARPANET的主機名字到地址的映射(Name-to-Address Mapping)。由于每臺主機的變更都會導致HOSTS.TXT文件的變化,因此隨著ARPANET的擴容,這種方法行不通了。當ARPANET采用TCP/IP協議后,網絡上連接的主機呈爆炸性增長,帶來了流量大、負載大、域名沖突、一致性無法得到保證等一系列問題,互聯網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應運而生。DNS是一種層次型結構的計算機與網絡服務器命名系統。

圖1-2 約翰·普斯特爾
約翰·普斯特爾(見圖1-2)指導其學生保羅·莫卡派喬斯(Paul Mockapetris)對域名系統進行了研究。DNS最早由保羅·莫卡派喬斯于1983年提出,最初的技術規范在RFC 882中發布。于1987年發布的RFC 1034和RFC 1035修正了DNS技術規范,奠定了DNS的基礎。1988年,約翰·普斯特爾正式建議將1972年提出建立的機構命名為互聯網編號分配機構(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一直以來,都是由約翰·普斯特爾以民間身份負責全球互聯網IP地址的分配和根(Root)域的管理,直至1998年約翰·普斯特爾病逝。約翰·普斯特爾通過近30年的無私服務,積累起了崇高的個人威望,因而被尊稱為“互聯網的上帝”(God of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