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怕還是愛?
當前,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請先給自己5秒鐘的時間,寫出你的答案。
寫好后,掩卷沉思,你看到了你最深層的害怕了嗎?我在《人類木馬程序》一書里提到過這個害怕、恐懼模塊,它其實躲在你的潛意識里很久了,但你平常很少有機會去挖掘它、面對它。舉例來說,如果你怕得病之后被隔離,你就問問自己:假若被隔離,你擔心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嗎?害怕自己從此沒有工作?害怕從此沒有親友敢靠近你……這些想法才是你更深層恐懼模塊的顯現。
如果你是害怕因染疫生病而住院,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機會,說明你很有可能之前并沒有好好把握時間做你想做的事。請自問一下,因疫情居家多出來的這段時間,你有好好利用它來實現你的夢想嗎?如果你拿這段漫長并覺得無聊的時間整天追劇,沉浸在電玩世界之中,那你只是把實現不了夢想的借口“栽贓”給時間,當大把時間還給你,而你還在繼續拖延時,你并沒有把時間當作朋友。
如果你害怕失去健康,害怕失去生命,那請反思一下,平常有注意健康,注意飲食,養成運動習慣,定期體檢嗎?是否能從現在開始做出改變,并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呢?
如果你害怕自己從此沒有工作,那么代表你有可能還沒把自己真正的天賦、才華發掘并發揮出來,或是你尚未因時局變化而做好轉型準備。你可以觀察疫情前后各行各業的消長,為自己的未來調整好工作狀態,或做個“斜杠”以應對千變萬化的未來。
如果你害怕這場疫情給自己與家人帶來健康的威脅,那么你潛意識中可能藏有害怕失去健康、與家人分離、死亡的焦慮模塊。你需要檢查一下,自己會不會因為害怕失去而有過多的焦慮、擔憂,甚至是控制欲呢?此外,也要自省一下,過去是否常與家人保持情感上的連接?無論是團聚,或是用微信、短信、電話隨時關心家人,還是你們平常不怎么聯絡?見面時,人們如果都在心不在焉地看手機,處于人在心不在的狀態,那么我們是不是不僅沒有自我,而且還失去了更多呢?
情緒小怪獸常常從我們心中跑出來,我們要看見它。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可以全方位審視自己的機會。新型冠狀病毒大多先入侵呼吸系統,心理學上認為呼吸系統又與“信任”有關,你不會因為不信任空氣而不呼吸吧?當“信任”的課題提出來時,就要自問在過去是否發生過什么事或經歷過什么創傷,讓你在潛意識中不信任身邊的家人、伴侶、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工作伙伴……甚至連自己都不信任呢?打開你內在恐懼的封印,拿起勇氣這把鑰匙往潛意識層面去戳穿,打開禁錮精神的枷鎖,就能層層找到弱化自己的最初設定,也拿回了自己無畏無懼的原力。
如果你害怕親友從此不敢靠近你,代表你內在深層可能有害怕孤獨的元素,你就要問自己,如果瞬間失去了與親友的交往,那么你對自己的價值與看法會有所不同嗎?僅僅是嚴禁群聚就讓許多人非常難受了。彈簧緊繃久了自然就會松懈,由人構成的社會也一樣,松懈的局面一旦形成就是防疫的缺口。我們看到有些地方封鎖久了,有人耐不住寂寞就跑出來找伴兒吃吃喝喝,無法自處、無法獨處的問題提高了疫情傳播更廣的風險。薩古魯說得好:“我們應該要知道如何自處,知道如何存在。如果你知道如何存在,那么社交僅僅是出于你的選擇,如果沒有必要,你可以獨處。這是一個很棒的時期,不必做任何事,你就會感到巨大的滿足,而且同時也對全人類做出偉大的貢獻。”
倘若你明白,今天就算沒有疫情,一定也還有其他能引出你深層恐懼的事情,你是要選擇面對還是逃避呢?你越抗拒你所害怕的事,它就越強大,你無懼地面對它,它才可能會消失。如果說這場影響全球的疫情,是黑天鵝在2020年給全人類的考試,請問這次疫情散發的信號是恐懼還是愛?如果我們恐懼,身體的免疫功能是上升還是下降?細胞生物學家布魯斯·立頓(Bruce Lipton)教授曾提到:恐懼、戰斗、焦慮會讓免疫功能下降,恐懼只會創造更多恐懼,恐懼無法到達愛的結果。你不害怕會失去什么,你就沒有什么好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