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齋風云錄:對日關系、地區秩序及中國史論集
- 王少普
- 5237字
- 2021-02-04 18:29:18
日本社會黨分裂的由來及影響
1995年1月16日,由日本社會黨內政策集團新民主聯盟會長山花貞夫等議員組成的“民主自由新黨準備會”舉行該會全體社會黨議員會議,正式決定成立國會內新會派“民主聯合民主新黨俱樂部”,同時山花明確表態說:所有參加新會派的社會黨議員已經做出最后決斷,脫離社會黨,在1月17日遞交成立新會派申請的同時,提出離黨申請。后因兵庫縣南部大地震,成立新會派被迫決定延至通常國會召開之后,但日本社會黨分裂已成定局。本文試就日本社會黨分裂的由來及影響進行論述。
一
日本社會黨成立于1945年11月2日,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左翼社會民主政黨。當時它的綱領和政策,基本反映了日本國內工農群眾反對壟斷資本的斗爭及國際上社會主義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勢力的斗爭。日本社會黨規定自己為“階級的群眾政黨”,“代表城鄉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黨綱中明確本黨的三大任務為:(一)保證國民政治自由,建立民主制度;(二)排斥資本主義,推行社會主義,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三)反對帝國主義,團結各國人民實現永久和平。該黨在對外政策上長期堅持反對日美安全條約,主張:“締結日美中蘇等主要國家參加的集體互不侵犯條約或安全保障條約”,反對PKO法案;認為自衛隊的存在不符合日本憲法,反對擴充自衛隊,堅持非武裝的中立道路;不承認“君之丸”和“君之代”為國旗和國歌;反對建立核電站。該黨承認議會政治,參與議會競選及其他活動,主張以此為基礎,爭取國民支持,以民主、和平的方式,實現社會主義。日本社會黨的主要社會基礎是日本工會總評議會,六七十年代時,日本工會總評議會擁有451萬左右的會員。
在1947年4月的總選舉中,日本社會黨獲得最多票數,成立了以其為主導的聯合政權。但除了這一屆政權,至1994年6月成立以社會黨委員長村山富市為首相的內閣以前,日本社會黨一直處于在野黨的地位,它以最大的在野黨身份,參與日本政壇活動,對長期執掌日本政權的自民黨發揮了重要的制約作用,成為所謂1995年體制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
日本社會黨成立之后,黨內曾經發生過兩次較大分裂。一次是五十年代末,社會黨內的右派俱樂部成員、約40名國會議員,脫離社會黨,于1960年1月成立民社黨,否定社會黨“階級的群眾政黨”之說,主張建立“國民政黨”,要求以漸進的方式,建立社會主義的福利國家。另一次是七十年代末,部分社會黨議員“依據自由和民主主義,積累漸進的改革”,實現“新的紫玉的社會主義社會”,因而脫離社會黨,成立“社民聯”,作為市民層的集結。
以上兩次分裂,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社會黨的地位,但從以上兩次分裂的傾向看,社會黨傳統的左翼綱領和政策正受到黨內右翼力量日益嚴重的挑戰。這是戰后、特別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后,國內階級關系和國際冷戰格局的變化在日本社會黨內的反應。它預示著日本社會黨內更大分裂的醞釀。
二
進入80年代中后期,特別是蘇聯解體,世界冷戰體系瓦解,日本社會黨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更為明顯的變化。就日本國內而言,日本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一個穩定增長時期,不僅國民生產總值,而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躍居世界前列。在這種條件下,日本的國內階級關系發生重要變化,勞、資對立較前明顯緩和。據日本有關方面調查,日本有80%—90%的人認為自己屬于中產階級;加上國鐵和電話電報公司陸續實現民營化,原來有力支持日本社會黨左翼綱領和政策的國有企事業工會被嚴重削弱,取代日本工會總評議會的“日本工會總聯合會”,標榜超黨派,對日本社會黨的支持程度大為降低。這使日本社會黨的國內基礎動搖。而蘇聯解體,世界冷戰體系瓦解,則使東、西方對立基本消失,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旋律。日本社會黨原來支持東方戰營,反對西方勢力的對外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據。對這種嚴重的變化,日本社會黨未能做出正確的預測和相應的綱領及政策變動,這使日本社會黨的傳統綱領和政策,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現實性,從而大大削弱了社會黨對其黨員和國民的吸引力。在1993年7月18日第40屆眾議院選舉中,日本社會黨遭到了戰后以來最大的挫折,其眾議院席位從135席降至70席,黨的副委員長和田靜夫、資深議員高譯寅男、上田哲等人均落選。
這種情況,迫使社會黨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實際上在此之后,社會黨的基本綱領和政策開始出現向傳統意義上的保守立場傾斜的趨勢。其最初的表現是加入1993年8月由新生黨、新黨等七黨一派聯盟支持成立的細川內閣。細川內閣基本由從自民黨分裂出來的所謂新保守勢力控制,其內政外交政策與自民黨政權無根本區別。對此,社會黨并沒有從其傳統立場出發加以反對,而解釋說參加內閣的6名社會黨議員,只是作為內閣成員服從政府的統一方針,而社會黨本身仍然保持其傳統的基本立場和政策。企圖以此來掩蓋其基本立場和政策的變化,防止黨內因這種急劇轉變發生大規模分裂。
由于當時內閣首相不是社會黨黨員,社會黨上述作法尚能彌縫于一時。但到1994年6月,社會黨與自民黨、先驅新黨聯合取得政權,由社會黨委員長村山富士出任首相、組建內閣。這時,社會黨便面臨著要么放棄政權,要么公開改變傳統立場和政策的兩難選擇。村山富市審時度勢。選擇了后者。他在就任首相后不久,便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明確表示:“自衛隊符合憲法”。之后,又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說:“非武裝中立的政策其作用已經結束”,并同意在學校里就“日之丸”和“君之代”進行指導。
村山的講話,實際上是對日本社會黨傳統立場和政策的公開否定。這在日本社會黨內引起強烈反應。一部分社會黨左派議員認為:“如此輕率地改變黨的理念和原則,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我們已經不知道應該做什么好了。”社會黨副書記長五島說:“如果只說到‘日之丸’和‘君之代’已經在國民中固定下來這種程度就好了。但是,講過火了。不知究竟要走到何種地步。”但是由于日本社會黨的傳統政策已變得缺乏現實基礎。如村山富市原來是日本社會黨內左翼的代表,由他出面對日本社會黨傳統立場和政策作保守化轉變,較易取得黨內傳統意義上的左翼諒解。日本社會黨原委員長長山花貞夫、書記長久保亙等代表的右翼力量則一直主張做這種轉變。所以,在1994年9月3日于永田町舉行的日本社會黨臨時代表大會上,便通過了“在當前政局問題上的基本姿態”的決議,在該決議中明確寫進了自衛隊存在合乎憲法,堅持日美安全條約等問題,認可了村山的講話。但決議通過,并不等于在社會黨內沒有反對意見。就在這次臨時代表大會上,由福岡縣等三十道縣的代表聯名提出一份修正案,主張對上述決議草案做以下三項修正:1.改變政策僅限于在村山任首相時期;2.如通過草案,就必須刪除“現在的自衛隊符合憲法”等內容;3.把“堅持”日美安保條約,改為“維持”日美安保條約。此項修正案在付表決時,獲152票贊成,222票反對,9票無效,被否決。
這次臨時黨代表大會,使社會黨內堅持傳統立場的派別與主張修改傳統立場的派別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公開化了。后者雖然占了上風,但從投票結果看,反對派仍然占有相當大的力量。而日本社會黨黨章規定,如果要通過新的綱領性文件,則必須由出席黨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的代表投贊成票,方才可以。這使主張修改傳統立場的派別感到,要在社會黨內達到使社會黨從根本上轉變立場和政策的目的相當困難。因而,1994年10月1日,社會黨書記長久保亙以書記長名義發表了題為《關于政界改組的對策與選舉合作》的講話,明確提出:“(社會黨)要抓住組建能夠領導21世紀的民主、自由新黨的時機”;并提出:“政界會向(保守、新保守、社會黨與民社組成的自由勢力)三級結構發展,但最終將形成社民勢力與新保守勢力這兩大勢力。”公開表示了組建新黨,爭取成為日本政界之一極的愿望。
10月22日,日本社會黨選舉對策負責人會議批準了久保亙關于建立新黨的構思。
10月24日,村山就久保亙的上述構思發表講話,指出:“要看具體情況,把社會黨和民社黨的自由主義勢力團結在一起,就將建成一個新黨”,表示同意解散社會黨以建立新黨。
12月6日,久保亙在國會記者招待會上,公布了社會黨宣言起草委員會擬定的《1995年宣言》草案。該草案明確了將成立“民主自由新黨”;并把新黨規定為“寬容的市民政黨”,把公正、共生、和平和創造性作為“基本價值”;提出要把“實現成熟社會”作為新的社會目標。該草案還對社會黨建立以來的歷史作了總結,認為“社會主義的反體制思維的政策手段,在戰后資本主義的活力面前有其局限性”;明確指出:該黨要同社會主義路線訣別,強調:“要以《1995年宣言》繼承(黨的)歷史,以新的政治力量建立起更廣泛、更鞏固的基礎。”該草案還表示:自衛隊符合憲法,要堅持日美安保條約。
很顯然,日本社會黨的主要領導成員對成立新黨,改行所謂符合當時形勢的立場和政策并無根本分歧。這使社會黨的消亡,僅僅成為一個時間問題。
但是由于黨內所依托的力量基礎不同,更由于在現政權中處于不同地位,日本社會黨領導成員中對何時成立新黨,以什么方式成立新黨等問題存在重要分歧。
以山花貞夫等人為代表的黨內右翼勢力,(1994年8月底、9月初,這派力量成立了社會黨內的政策集團——“新民主聯盟”)。主張盡早于1995年1月20日例行國會舉行前成立新黨,如果在社會黨內無法就這個問題取得舉黨一致,可以將社會黨一分為二,以全黨分裂的方式成立新黨。
而村山由于擔任現內閣首相,不希望社會黨分裂,因為這會影響現政權穩定,因而希望能舉黨一致地轉變為新黨;同時希望這種轉變能夠延遲進行,因為1月10日村山將訪美,3月21日左右將訪華,4月將舉行統一的地方選舉投票,7月23日左右為參議院選舉,如果社會黨因成立新黨問題公開分裂,將嚴重削弱村山內閣的基礎,給其外交活動帶來重大負面影響,甚至導致村山內閣垮臺。1994年12月9日,村山接見記者,發表講話,指出“要全力以赴避免黨內分裂,主張在黨內進行充分討論,以全黨的立場,而不是從派別的角度去探討新黨問題”。同時自民黨、社會黨內有人主張改組內閣,將久保亙拉入內閣,以緩和他與村山的矛盾,遲延社會黨的分裂。
但上述呼吁和努力,未能得到山花貞夫和久保亙的響應。1995年1月6日,山花召開“新民主聯盟”大會,提出成立“民主自由新黨準備會”。
1月8日,村山和山花舉行緊急會談,協商避免社會黨分裂。村山主張:社會黨應舉黨一致考慮成立新黨問題,對山花所主張的一定要趕在1月20日國會例行會議前成立新黨感到不可理解。山花則堅持己見,認為現在是成立新黨的最佳時機,結果會談不歡而散。
1月12日,新民主聯盟再次由山花貞夫主持召開會議,確認將于1月16日召開籌備會大會決定成立新會派。而村山首相對此表示說:“從以往的慣例來說,對脫黨、組織新會派者將予以除名”。社會黨終于公開分裂。
三
日本社會黨公開分裂,將發生怎樣的影響?這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首先,會直接削弱村山內閣的基礎,加速村山內閣的垮臺。據估計以“新民主聯盟”為基礎組成的新會派,能夠爭取到30名左右社會黨議員參加。雖然山花貞夫等曾表示:成立新會派后仍然支持村山政權,即使脫離社會黨也不當在野黨。但這一表態究竟有多大真實性,是令人懷疑的。村山即說:“山花說支持村山政權,要鞏固政權的基礎。然而,讓人感到他并不會那樣做。有令人不能同意,不能理解之處?!鄙交ò呀话氲纳鐣h議員拉走,一方面嚴重削弱了社會黨的力量,進一步降低了該黨的聲望,人們原來已預計社會黨在今年4月舉行的同一地方選舉中將遭到新的失敗,山花的行動,無疑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由于社會黨議員的減少,使聯合黨政權在議員內的票數減少,面對議員人數僅次于自民黨的新進黨之咄咄逼人的攻勢,村山內閣將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與新會派關系密切的民社黨已加入新進黨,如果新會派也與新進黨攜手,村山內閣則必定垮臺。
其次,削弱了社會黨的力量乃至加速了社會黨的消亡,將使日本政壇上失去一支重要的制約力量。眾所周知,日本社會黨曾是反對日本重新武裝、堅持和平憲法的重要力量。冷戰后,其領導層和右翼派別雖然在自衛隊、PKO法案等問題上修正了自己的立場,但這種轉變在社會黨內遇到激烈反對,而且由于黨的傳統不同,社會黨與自民黨黨員在對待許多重要問題上的態度是有區別的。例如近年來,自民黨議員中頻頻發生否定日本在二戰中侵略責任的講話,社會黨議員中卻未有此事;自民黨議員中不斷有人去參拜靖國神社,社會黨議員中也未見此事。因此,社會黨與其他一些政黨相比,在總體上仍然是日本國內一支主張日本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力量,它的削弱乃至消亡,會使日本目前一部分人所主張的大國戰略獲得更好的抬頭機會。對此,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再次,有利于當前正在醞釀的代表新舊保守勢力的兩黨輪流執政局面出現。日本社會黨分裂之后,雖然山花貞夫、久保亙等人希望通過成立新黨,建立起不同于新舊保守勢力的社民勢力,但一則從他們提出的新黨綱領來看,已大大接近于新舊保守勢力的主張,原來社會黨的特點幾乎已喪失殆盡;二則分裂之后成立的新黨人數大為減少,更顯得勢單力寡。原來村山希望通過舉黨一致的轉變,建立起一個擁有100名議員的新黨,現在社會黨的分裂,使這一愿望成為泡影。
(原載《亞太論壇》1995年1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