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朝三暮四
【原文】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
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莊子·齊物論》
【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活潑好動的猴子。這些猴子每天和老人一起去街上賣藝,為路人表演有趣的節目,為老人賺取一些錢財。
這個老人每天給每只猴子八顆橡子吃。猴子們吃得非常開心,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老人覺得非常神奇,更加喜歡這群猴子了,天天都給猴子們好吃的橡子,而猴子們高興壞了。過了一段時間,老人感到非常頭疼,因為他家里并不富裕,每天只能靠賣藝賺錢來養家糊口,而且養了那么多的猴子,家里的糧食,開始不夠吃。老人心里想著:哎呀,這可怎么辦呢?要不讓這群猴子們少吃一點吧。老人決定,把每天分給猴子們吃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第二天早上,老人來到院子里和猴子們商量:“猴子們,現在糧食不夠吃了,從今天開始,橡子必須節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少了一顆,那可不行。它們吱吱大叫,上躥下跳,表示對分配情況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要不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橡子,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后很開心,馬上服服帖帖的了。
【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都像這些猴子一樣,目光短淺,只看見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長遠而全面地看待問題。或許從短期來看,努力學習只能為你的期末考試提升點分數;但從長遠來看,努力學習卻使我們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使我們不僅增長了學問和見識,還充實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是有益于我們一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