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遺囑
- 超神學院之夢回天使
- 落雨離千殤
- 1944字
- 2021-05-23 13:59:07
時光匆匆,已過百年,自從彥晉升神圣左翼后,有很多天使一族的事物,需要她去學習處理。
這天,夜色籠罩天使之城,遠處王宮角樓,瞭望塔里的長明燈向地面散播著乳白色的光線。
天使之城,許多天使的城堡門口亦配有一盞長明燈,燈光不是很明亮,但是亦常美麗。
今天梅洛星下著小雪,那些略顯昏暗的燈光,和白色的雪花,映在圣潔的墻上,緩緩飄舞著。
小河水流顫顫,無聲無息,夜空落下的雪花,掉到河面上,沒有絲毫波瀾,轉眼無聲無息的消逝。
周圍環境很是安靜,踏雪而行的安旭,忽然眼神一凝,前方的天使王宮,圣靈塔最項層上出現了一道人影,細微的光亮忽閃忽滅。
安旭看得很清楚,那是附帶信息的信號源,而且是歷代天使之王,或天使高層,傳承重要的信息才會使用。
聽到話語傳來的第一句,安旭的臉色就是變了。
“我是天使之王凱莎,如若你能夠看到這則訊息,那么說明我已經隕落了,并且你一定是具有天使之王傳承確認,并且擁有審判屬性的族人…”
聽著那道毫無其情緒的聲音,安旭的腳下慢慢一縮,在凱莎面前,一絲一毫的痕跡,都會產生感應。
原著中,神圣凱莎的平靜赴死,令安旭十分不解,但真正的與凱莎,共處一段時間以后,安旭才慢慢理解。
凱莎一直都是,為了正義秩序,不惜一切的存在,甚至可能因一些理念,會給天使帶來怎樣的變故,都是愿意犧牲自我,改變自己看法的人。
可是,如果真的,神權統治或者正義秩序出現了問題,那么凱莎又該如何?
這個問題,安旭想過很多次,曾經有一次在凱莎與鶴熙的面前,鶴熙還問過安旭的擔憂。
那是安旭唯一一次吐露心聲,當時,確認的是,正義秩序沒有錯,怕的是,這個時代錯了,那時天使將面臨諸天的戰斗。
那種情況太過可怕,因為這種理念已經無法更改,根深蒂固的扎根在,每一個天使的心中。
所以,這種情況下,凱莎如何改革?已經回天乏力。
難道要告訴這些天使們,我們創建并且遵守萬載的秩序,可能是錯的?
這讓那些天使該如何想,這令那些犧牲在其他星系的天使,又該如何瞑目。
所以,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能夠期盼的,就是在新的宇宙變革潮流中,出現令天使改革的契機。
凱莎心中殷切的希望,那個契機,不要給天使一族帶來太大的傷害,只能寄予希望,下代的天使之王。
“我是天使之王凱莎,如若你能夠看到這則訊息,那么說明我已經隕落了,并且你一定具有天使之王傳承確認,并且擁有審判屬性的族人...”
“這個信息及神圣之源,是我為新的天使之王及天使一族所留,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避免,天使一族遭受不可避免的變故,為的是保留文明的火種,不至于滅絕。”
聽到凱莎的聲音,安旭心口一緊,看來凱莎意識到正義秩序的缺陷。
甚至凱莎的看法,比安旭更加擔憂,文明的火種,這是怎樣一種狀況下,才會選擇的無奈。
安旭停下身形,屏住氣息,緩緩的聽著。
“在一萬兩千八百多年前,我的妹妹涼冰,背叛了天使之城,她堅持非要進行所謂的墮落與時空的理論研究,甚至不惜墮落成為惡魔。”
“作為曾經的姐妹,我出現了遲疑,我不該有的仁慈,讓我錯失了太多徹底消滅她的機會,致使她的惡魔軍團,日漸強大起來。”
“第三次戰爭,我作為天使之王,令天使一族遭受苦難,我下定決心,進行第四次戰爭,我已經猜測到,有未知能量或許會干擾我和她的戰斗,但我出手的那刻,仍是猶豫,慢了一步。”
凱莎的聲音很輕,似平說的是無關自己的事情,只是在講一個故事一般。
那個依舊高傲,翹起二郎腿的身影,在安旭的眼中,無形中又高大了幾分。”
“之所以會留下信息,是因為我的狀態已不在鋒利,天使的數量逐漸減少,圣殿中轉生池能量的缺失。
“我不知道這警示著什么,但我在惡魔星云的發現,已經令我的心底堪憂。”
“圣殿轉生池的能量缺失,已經無法補充,許多原本不用死去的天使姐妹,在戰爭中因圣殿轉生池能量枯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我的一生,大半都在堅守正義秩序,心中敬畏著,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的道理,可是為了天使一族,令我不得不懷疑一些事情。”
“最為可怕的是,惡魔基因,變得更適合戰斗了,莫甘娜已經幫助那些惡魔,研究基因復蘇的工程,他們有著源源不斷的寄生群體,相當于永生不死。”
“對于死亡與生命,他們已經沒有了尊重,但我們天使,從不會茍且,尋求復生,正義即是正義,榮耀即是榮耀,那種絕非天使一族能夠茍同。”
“甚至,涼冰還在研究墮落天使的能力,這如若她成功的話,整個宇宙,都會奴役在惡魔的終極統治下。”
“盡管我們現在占據著優勢,但我依然為天使一族的命運堪憂,我不知道你聽到這段信息,那時候的局勢。”
我也不知道你..會是誰?天使彥或艾尼熙德,還是其他人,但我希望的是...”
“你必須為天使一族的未來,做出改變,天使文明,絕不能茍且而生。”
“我天使一族,信奉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正義秩序也絕不能斷。”
這最后兩句話,凱莎的聲音帶上了斬釘截鐵的意味,安旭也是微微輕喃,“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