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攝影曝光作者名: 屠明非本章字數: 955字更新時間: 2021-01-25 18:47:44
與曝光相關的因素
▼攝影曝光的過程
曝光的完整過程如圖2-1所示。
首先,攝影離不開光源。光源可以是太陽、篝火、人工燈光或是天空的散射光等。光源的強弱決定被攝體被照亮的程度不同,在攝影中用照度(E)這個概念來描述光源投射在被攝體上光線的強弱。照度也被稱為投射光。

圖2-1 曝光與光源、被攝體、照相機以及感光材料有關
自然界中的多數物體本身不發光,我們人眼能看到顏色深淺不同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光源所發出的光線。不同景物對光線反射的能力不同,反光率(ρ)表示物體反射光線的能力。反射能力強的是高反光率景物,如白色或淺色景物;反射能力弱的是低反光率景物;黑色物體則不反射光線。
光源的光線經過物體反射,物體就有了亮度(B)。
照相機把景物的亮度記錄在膠片上。它通過光圈和快門調節照射到膠片上光線的強度和光線照射的時間,使膠片感光,形成影像的潛影。經過沖洗以后,膠片上的潛影就形成了可見影像。如果使用的膠片是反轉片(又稱作幻燈片,其影像是正像),這時就得到了正像;如果使用的膠片是負片(經曝光沖洗后稱作底片,其影像是負像),那么還需要印片或者放大以后才能得到照片。
通常,按動照相機快門使膠片感光的這個瞬間,被稱作“曝光”。
曝光與光源、被攝體、照相機光圈和快門,以及膠片的性質有關。如果用數字照相機攝影,則與照相機的光電轉換元件CCD的性質有關。在這些因素中,無論哪一個環節配合不到位,都將造成曝光失誤。
▼曝光量(H)的概念
光源經過景物反射進入設置了特定光圈的鏡頭,最終到達照相機中的膠片上。膠片上接收的光線越強,則膠片感光層所形成的潛影越多,經顯影后形成的銀密度(或染料密度)也就越大。
為了評價感光材料受到光線照射的程度,我們引入曝光量的概念。
曝光量被定義為:單位面積感光材料上所接受的光量。曝光量通常用H表示。
曝光量H用公式表達為:
H=E×t 式2-1
公式2-1中,E為膠片受到光線照射的強度;t為膠片受到光線照射的時間;當E的單位為lx(勒克斯)、t的單位為sec(秒)時,曝光量H的單位是lx-sec(勒克斯—秒),是國際統一單位。
特別要注意的是,當公式2-1是特指照相機中的膠片曝光過程時,公式中的E是照相機像場照度Ec,也就是光線到達膠片上的照度,它和本章后面提到的景物照度是有區別的。照相機像場照度Ec和景物照度有關,也和照相機光圈大小有關,t則與照相機快門速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