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陸海經濟一體化評價與發展戰略研究
- 唐紅祥 王立新 許露元
- 18字
- 2021-01-22 20:09:08
第九章 中國陸海生產要素互用與對流評價
第一節 中國陸海生產要素互用與對流評價對象
生產要素是社會生產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主要指勞動、資本、技術。陸海生產要素互用與對流,是指由于效率的變化,導致生產要素要在不同產業間流動。根據經濟學的觀點,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及效率提高將推動經濟增長。一般而言,生產要素總是從低效的部門向高效部門流動。隨著陸海經濟一體化,陸域產業部門與海洋產業部門的效率將會趨同,這也將導致生產要素在陸海產業之間的自由流動。同時生產要素在陸海產業部門的流動,將促進陸海產業之間的資源共享、互補,提高陸海經濟一體化的程度。本章對生產要素互用與對流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對生產要素效率評價與生產要素流動評價。
一、勞動
古典經濟學的佩第—克拉克定理認為,勞動力總是流向生產效率高的部門。當某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其工資將上升,將使更多的勞動力流向該部門;如果某部門勞動生產率下降,其工資降低,勞動力將流出。陸域產業部門與海洋產業部門的生產效率的差異,將引發勞動力在兩部門之間流動。勞動力要素的流動不僅與產業轉移有關,還受地理區位、地域文化、公共服務水平、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為推動陸海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應努力消除勞動力要素在陸海產業間流動的障礙,提升陸海產業部門的經濟效率。
二、資本
資本是指用來進行生產的物質資料,主要包括廠房、機器設備與資金。資本的流動以追求更高的收益為唯一目標,它無須考慮復雜的社會環境問題。因此,某部門的經濟效益好、投資收益高,將會使資本流向該部門。與陸域產業部門相比,海洋產業部門的發展相對要晚,收益相對要高,因此,資本會從陸域產業部門流向海洋產業部門。同時,隨著陸域產業部門資本的抽離,也會提高其資本的邊際報酬,拉動陸域產業資本的收益率。由于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陸域產業部門與海洋產業部門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不同的區域會表現為資本在不同的產業部門流動的現象。
三、技術
技術包含人類生產活動中的管理、組織與技能,是人類改造自然所運用的物質手段、精神思想、信息渠道的總和。技術的進步,能改變勞動、資本的組合,使其發揮更大效益,從而更快地推動經濟增長。與陸域產業相比,海洋產業的發展更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的進步和傳播促成了陸海產業的合作,促進了產業鏈的延伸。技術在陸域產業部門與海洋產業部門之間的傳播推動了陸海經濟一體化。與勞動、資本類似,技術首先在效益高的部門得到運用,然后逐漸傳播到其他效益低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