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三
滄海之路

一 西行之人

皇帝蒙哥命令忽必烈:征討云南。

祃牙西行。

壬子(1252)七月丙午,祭祀完軍神后的忽必烈開始率領大軍向西行進。

《新元史》記述忽必烈在一個名叫金蓮川的地方開設了幕府。金蓮川不是河流的名字,而是山谷下豁然開闊的平原。它位于現在北京以北大約三百公里的地方,以現在的地名來講,在河北和內蒙古交界處,大致相當于沽源縣北部。金世宗曾將此地作為避暑地,它是游牧區,離農民的居住地也很近。

這一帶是國王木華黎的領地。木華黎是成吉思汗西征,無暇顧及東方時,很好地為他控制住了東方的人。木華黎去世后,木華黎家族接連出現繼任者英年早逝的不幸,因此有兩代是兄終弟及,至第三代才父死子繼,由兒子忽林池繼承。實際上先王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霸都魯,論輩分屬木華黎的孫子,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而忽林池則很無能。

霸都魯做了忽必烈的副將。藩國的國王即使無能也沒關系,相反無能也許更好。最好是藩國中有才能的人,就像霸都魯那樣,直接隸屬于蒙古帝國。

忽必烈的正妻察必出身于弘吉剌氏,這個家族是以成吉思汗正后孛兒帖的弟弟按陳那顏為始祖的。察必的姐姐帖木倫是霸都魯的妻子。對于忽必烈來講,副將霸都魯還相當于他的連襟。忽必烈在濃厚的親緣關系包圍中踏上了征途。

一路上忽必烈的軍隊不斷地增加兵力,所以行軍速度非常慢。軍隊的副司令是兀良合臺,他是速不臺的兒子。想當年速不臺曾橫跨歐亞,在拔都的歐洲遠征軍中實質上的總指揮也是他。對于兀良合臺來講,跟隨忽必烈遠征云南要比父親進攻歐洲艱難得多。

皇帝蒙哥也盡可能地為弟弟忽必烈的出征做了必要準備。鹽是中國經濟的命脈,中國最好的內陸鹽產地是山西省解池。這里還因是三國時代大英雄關羽的出生地而聞名。蒙哥將“解鹽”的收入全部用于忽必烈遠征的軍費。并且從癸丑年(1253)起,他還將以京兆1為首的陜西八州十二縣,作為領地分封給了忽必烈。做了這么多的準備工作,忽必烈的遠征也就不容失敗了。


“不能冒進,請您一定記住這點。這世上如果有魔鬼的話,它肯定會在您耳邊不停慫恿,皇帝為您做了這么多準備工作,您一定要迅速獲勝,不能磨蹭。”金蓮川的僧人海云勸誡忽必烈道。

“即使不是魔鬼,普通人恐怕也會這么說吧。”忽必烈說。

現在能夠命令他的,只有皇帝,也就是他的兄長蒙哥,然而,蒙哥并沒有催促他。

“漠南漢地,全權交付給你,按你想的去做吧。”

蒙哥只是這么講。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不由得忽必烈不加快行動,八州十二縣作為私人領地分封給了他,解鹽的收入可以自由地作為軍費使用,但蒙哥并沒有因此而催促他盡快采取軍事行動,這反而使忽必烈更加焦急。

“申年之事不容忘記。”海云反復叮囑道。

海云是僧侶中地位最高的人,皇帝蒙哥即位后,漠南漢地的佛教事務由他總攬。

申年之事指的是1236年的對宋戰爭,那場戰爭蒙古不僅沒能取勝,而且被視為窩闊臺家希望之星的皇子闊出還陣亡了。而同一時間,拔都和速不臺進攻歐洲勢如破竹,連戰連捷,更反襯出這場中原之戰的失敗。海云叮囑忽必烈不要忘記的就是這件事情。

“那個時候準備不夠充分,我知道了,在沒有獲勝的希望時,我不會貿然進兵的。”忽必烈道。

忽必烈決定大軍沒有聚齊之前,不離開六盤山,這個方案也得到了姚樞等隨軍漢人參謀的贊同。

從云南再往前走就是少數民族的地區,但那一帶居住的漢族人也很多。蒙古的漢人軍隊同樣不少,河北的漢人世侯諸如真定的史天澤、順天的張柔等人,對沿途的漢人勢力予以籠絡,把他們組織起來建立軍事據點,這很明顯是長期作戰的設想。

皇帝蒙哥雖然很大度地說“漠南漢地全權交給忽必烈”,但畢竟還是有限度的。蒙哥與忽必烈的性格不一樣,蒙哥是蒙古武將的統領,而忽必烈則夢想著成為包括漢人在內的世界性國家的領袖。

“漢人迷。”

蒙哥曾經這樣評價忽必烈,當然不是在忽必烈的面前說,但不久還是傳到他耳朵里了。

忽必烈想:“兄長不喜歡我。”


蒙哥和忽必烈年齡相差七歲,他們童年時很少有機會在一起。忽必烈與年齡相差不大的弟弟旭烈兀經常相伴,當年祖父成吉思汗西征凱旋時,十一歲的忽必烈和八歲的旭烈兀就一起到很遠的地方去迎接。那時候蒙哥已經上戰場了。

忽必烈很在意旭烈兀。與外表的柔順不同,旭烈兀其實性情很剛強。兄長蒙哥在做皇帝前就理所當然地以拖雷家的首領自居。

“是誰選蒙哥做拖雷家代表的?”

旭烈兀曾經脫口這樣說道,當然蒙哥不在場。蒙哥豈止是拖雷家的代表,還以蒙古皇帝為目標,并最終獲得了這個地位。在拖雷家沒有人對此質疑“為什么”。

因此,聽到旭烈兀這樣說時,忽必烈感到很意外,但仔細一想,又覺得確實有道理。蒙古沒有長子繼承的習俗,反而有幼子繼承的遺風。

阿里不哥曾經說:“成吉思汗家的繼承法是不是搞錯了?按照蒙古的習慣,其實應該由父親繼承大汗位。”

這件事在拖雷家經常被說起,然而出自阿里不哥之口,就帶有了別樣的意味。

成吉思汗的正統傳人應該是幼子拖雷。在大汗位回到拖雷家的現在,正統的繼承人難道不該是拖雷的幼子阿里不哥嗎?

如果順著拖雷是正統的說法追尋下去,最終會得出阿里不哥是正統的結論來。

在蒙哥坐上皇位的現在,至少拖雷家沒有人再來糾纏這個問題,或者說沒有人公然糾纏更恰當。

忽必烈遵照蒙哥的命令出征前,特意去向旭烈兀告別。

“旭烈兀,什么時候才能再見到你?你什么時候出發去波斯?”忽必烈問。

旭烈兀笑了笑,答道:“皇帝可能也想讓我早點去吧,如果沒有宴只吉歹的問題,其實我應該比你出發得更早,皇帝可能早想把礙眼的我打發到遠方去。”

旭烈兀好像喝了不少酒。

忽必烈自認為比其他人更了解旭烈兀,可以說旭烈兀對忽必烈也是如此,兩人都認為是對方的知己。

波斯遠征已經定下來了,但旭烈兀的出發最終比忽必烈晚了一年多。因為雖然蒙古的西方總司令宴只吉歹及其兩個兒子被處決了,但他們的影響還殘留著。蒙哥打算從西方將宴只吉歹色彩,也就是窩闊臺色彩徹底清除干凈后,再建立以旭烈兀為首的新的西方帝國,為此需要時間。

“將來我可能要經常回哈剌和林來匯報,你應該也會這樣,咱們盡可能調整時間,在這里見面吧。”忽必烈說。

旭烈兀撇了撇嘴說:“你想得太美了。”

“是嗎?”忽必烈嘴上雖然這么說,但心里也明白他的想法可能有點太天真了。他預感到今日與旭烈兀一別后,可能很長時間難得再見到他了。

“波斯很遠……”旭烈兀說。

“是很遠……”忽必烈道。

“我的任務不光是接任宴只吉歹,如果只是當呼羅珊總督的話,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還要負責攻下阿塞拜疆和阿富汗。”旭烈兀說。

“除了漠南漢地的事情外,兄長什么也不對我說,所以其他的事情我一概不知道。”忽必烈搖著頭說道。

“那是當然,只要大汗一個人知道所有的事情就行了。我對漠南漢地的事情也一點都不知道,就連向你打聽都要回避。”旭烈兀說。

只有他們兄弟兩人時,或者有不需設防的人時,他們才會很隨便。同樣是兄弟,他們在蒙哥面前就很拘謹,總是恭敬地稱之為兄長,最近則稱大汗或陛下。

“是啊,咱們倆關系太好,也得注意哪。”忽必烈說著嘆了口氣。

“所以說還是打消調整時間見面這個念頭吧,反而是調整時間不見面為好。”旭烈兀握著忽必烈的手說道。

“想想真讓人悲哀啊,至少經常通通信吧。”忽必烈說。

“一般性的通信還好,但如果過度了的話,可能還是有問題吧。西方的事情我經常會問瑪麗亞,和她打交道不會被懷疑。我的事情你就問她吧,大致的事情我都會告訴她。”旭烈兀說。

“瑪麗亞,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和她很親近。最近她也上了年紀,聽說有個叫莎拉的年輕的基督教女人在她那里管事。”忽必烈說。

“哈哈,咱們在說什么呢?怎么像在談論謀反的事情呢。”旭烈兀說著,無力地笑了幾下。忽必烈也笑了,但笑聲中也有悲涼。

就這樣,忽必烈和最親密的弟弟分別了。兩人這一別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波斯和漠南漢地離得太遙遠了。


忽必烈將大本營設在了六盤山,他十分熱心地向漢人學者姚樞、海云原來的弟子劉秉忠等人學習統治中原的訣竅。

六盤山是對西夏作戰時成吉思汗去世的地方,所以對蒙古人來講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是從今甘肅省東部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南端的山脈的名字,離得最近的城市是固原和隆德兩縣,這里是作為私人領地分封給忽必烈的。

劉秉忠原本是僧人,但在忽必烈的特別要求下還了俗。他的師父海云又稱印簡,很年輕時就拜謁過成吉思汗,被稱為小長老。忽必烈還是皇孫的時候,海云就為他講解佛法,他試圖將孔孟之道和佛法融合在一起。劉秉忠的父親曾經效力于國王木華黎,劉秉忠在武安山的天寧寺出家,法名子聰,成了海云的弟子。

在忽必烈的皇弟時代,劉秉忠還沒有正式還俗。不過在還俗前,他就被任命為令史。

“和尚書記”,無論是出家時代還是還俗之后,這都是劉秉忠的昵稱。

“旭烈兀殿下也在研究西方的事情吧?”忽必烈回到六盤山后,和尚書記問他道。

“也在研究吧。研究之中,慢慢地就會喜歡起來,我對漢地的事情就是這樣,而且還有了像和尚書記這樣優秀的引路人。旭烈兀當然也有向導,其中有一個名叫瑪麗亞的女人就很優秀。”忽必烈答道。

“那就好了。我這么說可能有點不妥,不過我覺得旭烈兀殿下的任務可能更艱巨一些,真是難為他了。”和尚書記說著行了一禮。

“旭烈兀也很頭疼,好像四面八方都是敵人,不知道把目標對準哪里更好,現在還很困惑。”忽必烈說。

“西方交給了旭烈兀殿下,東方就全靠您了。”

“這個我知道。”忽必烈說。

“這邊的大敵可以說只有一個,但與它相比,水土可能是更大的敵人。”劉秉忠說。聽著他的話,忽必烈點了點頭。

在漢人參謀中,姚樞做的事情很容易明白。與之相比,和尚書記劉秉忠到底做了什么就不是能夠一目了然的了。

“生而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

《元史》這樣評價他。他是一個“于書無所不讀”的博學者,易學、天文、地理、律歷等無不精通。

“論天下事如指諸掌。”

這也是《元史》的評價。

盡管如此,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卻沒有具體的事例。

一般認為,國號定為“大元”是他的功勞,制定從1260年開始的“中統”的年號,命名大都、上都等的也都是他。

將國號定為大元,表明蒙古成為中國歷代王朝中的一個,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的轉型。對于這個國家來講,沒有比這更大的變化了。

引領這種轉化的人,絕不會拘泥于細枝末節。

同樣是漢人參謀,姚樞是臺前的人物,劉秉忠則是幕后英雄。

對于忽必烈來講,有這么一個和尚書記在身邊,經常提些建議,很值得慶幸。

“水土啊,是啊,需要準備藥哪,還要配備醫生,還要考慮運輸的方法。”忽必烈馬上就調集藥品之事向相關各方做了指示。

東方最大的敵人是南宋。云南的大理、后理國事實上雖然都獨立于宋,但從規模上來講不算大。

之所以要先攻下云南,是因為這里出產礦物,特別是盛產銀。雖然金和銀相比,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金。然而粟特族后裔的西域商人,是以銀作為交易上的結算手段。

把世界經濟大局納入胸中的人,當然會看重銀,而在中國,最盛產銀的地方是云南。

旭烈兀的西征,敵人不確定,因為不止一個。

最主要的敵人到底是巴格達的教主政權,還是以阿剌模忒為據點的什葉派亦思馬因派即所謂的暗殺教團,旭烈兀也不是很清楚。

“波斯交給你了。”

雖然蒙哥這樣說,但他大概也不清楚具體的敵人是誰。而且關于敵人,兩人不明白的地方都很多。

瑪麗亞被請來了。

唆魯禾帖尼的兒子們全都十分喜歡瑪麗亞。旭烈兀雖然對母親信奉的聶斯脫利派基督教不是很關心,不過他見到瑪麗亞還是感到很高興。

忽必烈出征后的第二年(1253)旭烈兀才出征波斯。在這段時間,瑪麗亞經常在莎拉的陪護下到旭烈兀的帳篷去,當然是受到了旭烈兀邀請。

“我想了解一下亦思馬因派的情況,我感到很迷茫。”旭烈兀說。

在旭烈兀身邊聚集了很多伊斯蘭教徒,特別是定下由他統率波斯遠征軍后,皇帝蒙哥更是把大批的伊斯蘭教徒派到了他手下。

另外還有一些伊斯蘭教徒不是皇帝命令,而是自愿加入旭烈兀陣營中的。旭烈兀想向他們了解亦思馬因派的情況,但他們的解說有些地方好像很混亂,讓人摸不清頭緒。

伊斯蘭教徒分成了很多小集團,它們和亦思馬因派的關系也錯綜復雜。因此從可以信賴的非伊斯蘭教徒的第三方那里打聽情況更容易讓人明白。

“還是得請瑪麗亞來。”旭烈兀想。

瑪麗亞不是伊斯蘭教徒,但她曾經在君士坦丁堡生活過一段時間,對亦思馬因派的情況應該知道得很清楚。她雖然是一位虔誠的宗教人士,但并沒有偏見。

“如果是我知道的,我很高興告訴你。”瑪麗亞說。

據記載,旭烈兀經常滿懷深情地回想起身為基督教徒的母親來。然而他沒有成為基督教徒,反而對佛教很感興趣,后來他的宮廷中有很多佛教僧侶,在伊利汗國的霍伊還修建了佛教寺院。不過,對于基督教,由于母親的關系,他一向都抱有好感。

“母親的朋友。”

因此瑪麗亞對旭烈兀來講,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我想了解一下開創亦思馬因派的人、現在主宰它的人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情況。”旭烈兀說。

“它并非由誰開創。伊斯蘭教初期就分成了遜尼派和什葉派,伊斯蘭由被稱為伊瑪目的宗教領袖統治,誰是真正的伊瑪目成了雙方爭執的焦點。遜尼派以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為第四代伊瑪目,而什葉派則以他為第一代。遜尼派認為時間雖然很短,但第一代到第三代伊瑪目分別是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而什葉派將阿里之前的三人視為僭位者。”瑪麗亞緩緩地說道。

旭烈兀也曾經聽說過這些,不過,名字他馬上就忘掉了。

“我覺得這是哪個地方都有的繼承人紛爭,其他還有什么含義嗎?”旭烈兀微笑著說。繼承人紛爭旭烈兀也經歷過,如果有人問他這有什么含義的話,他該怎么回答才好呢?旭烈兀想到這里,笑容好像突然被凍住了似的。

“對于當事人來講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吧,特別是伊斯蘭教,宗教和現實是混為一談的。”瑪麗亞一邊搖著頭一邊說道,從她的這個舉動可以看出,她似乎不贊成將宗教和現世混淆在一起。


“從成吉思汗開始,我們將宗教問題放置在了現世之外。所以在我的軍隊中,基督教徒、佛教徒,還有伊斯蘭教徒,以及拜長生天的蒙古人能夠并肩作戰。”旭烈兀說,他仰著頭幾乎像是對蒼天喃喃自語似的。

“這是一個很明智的做法,伊斯蘭教徒中也有這么做的人,認為宗教和現世不同。”停了一下,瑪麗亞輕輕說道。

旭烈兀注視著瑪麗亞的臉,追問道:“有這樣的人啊?”

“是的,有。是和成吉思汗同時代的人,不過他在大汗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就是庫爾德族的薩拉丁。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曾經見過他。我聽說大汗曾經還做過有關他的夢,夢見和他親切握手呢。”瑪麗亞說著,眼睛似乎在凝視著遠方。旭烈兀追隨著她的視線看去,什么也沒有看到。

“如果我在這次遠征時,遇到這樣的人該怎么做才好昵?聽說大約一百五十年前,阿剌模忒出現了一個杰出的人,就是建造阿剌模忒要塞的那個人。”旭烈兀說。

“啊,你說的可能是哈散薩巴(?—1124)吧。因為建造阿剌模忒的就是他。不過他和薩拉丁沒有可比性,因為薩拉丁是舞槍弄劍的軍人,而哈散薩巴是一位宗教家。不過據說他也像伊斯蘭教徒一樣,和敵人作戰過。他在阿剌模忒潛心于著述,那時候暗殺事件很多,哈散的敵人四處散布說那些暗殺都是他指使的。不過據我在君士坦丁堡時很熟悉的伊斯蘭學者說,他不認為哈散與那些暗殺事件有關。但是哈散的敵人一個接一個地被暗殺了也實有其事。”瑪麗亞凝望著天空說道。

11世紀末期,暗殺事件接連不斷地發生,被暗殺的人以塞爾柱王朝宰相尼札姆穆爾克為首,還有十字軍的將領等,全是哈散的敵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由于尼札姆穆爾克等人是在整備好軍隊,準備去鎮壓阿剌模忒前夕突然死去的,所以暗殺說非常盛行。

塞爾柱王朝在其著名宰相被暗殺后,國勢一蹶不振。與西遼作戰失去了河中,又因烏古思反亂,國君成了俘虜,他雖然一度逃脫,但不久國家就滅亡了。蘇丹桑札爾成為俘虜正好是旭烈兀波斯遠征前一百年。


蒙古對亦思馬因派的政策是徹底鎮壓。

有傳聞說在遙遠西方的阿剌模忒的亦思馬因派暗殺集團,把刺客派到了哈剌和林,為此哈剌和林的西域人被嚴厲地防備起來。以往阿剌模忒暗殺集團的目標是塞爾柱王朝的宰相尼札姆穆爾克、十字軍的的黎波里伯爵康拉德或者安脩克公爵雷蒙德等,全是大型組織的要人。

蒙古也是一個超大型的組織,它的要人如果也身陷險境的話,那就應該徹底摧毀敵人。

以往蒙古西征過很多次,然而當時它的對手,比如說花剌子模,也和亦思馬因派作戰過。那時候阿剌模忒和蒙古擁有共同的敵人,所以兩者沒有交戰。然而,現在不一樣了,蒙古已經將巴格達之外的敵人幾乎全都消滅殆盡了。


“一百年前的阿剌模忒和現在的阿剌模忒應該有很大的不同吧。”旭烈兀說。

“現在的阿剌模忒變得很怪異,沒有了哈散薩巴時代那樣的危機感,從阿剌模忒聽到的全是令人厭惡的消息。現任城主穆罕默德三世似乎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把他當作病人可能更恰當。”瑪麗亞閉著眼睛,緩緩地搖了搖頭。

阿剌模忒的穆罕默德三世患了精神病的傳聞整個波斯的人全都知道,而且傳統上,阿剌模忒的瘋狂信徒眾多。由精神病人統領的狂信者集團,讓人想起來就覺得毛骨悚然。關于哈散薩巴負面的傳聞,很多似乎都是穆罕默德三世時代制造的。

“必須要讓他們解散。”旭烈兀說。

然而亦思馬因派開展的抵抗運動已經持續了兩百年以上,據守在阿剌模忒山也超過一百六十年了,不是簡單的“讓他們解散”一句話就能解決的。

旭烈兀說解散他們,不用說當然是依靠武力。

“自哈散薩巴之后,阿剌模忒的城主都是父子相傳的,肯定有腐敗的地方,但也有傳統的強勢。我們現在不知道他們有多強多弱,所以應該認真聽聽來自西方之人的意見。”瑪麗亞只說自己知道的事情,這有多大的意義,就看旭烈兀的判斷了。

父子相傳時,如果首領只是象征性的話,只要輔佐的人精明強干就可以了。然而,阿剌模忒的主人是絕對的獨裁者,第四代首領哈散二世宣稱自己是伊瑪目。

伊瑪目在什葉派中是最高領袖,擁有教義決定權和立法權。伊瑪目本來的意思只不過是“優秀的學者”而已,但在什葉派被用作代指一貫正確的最高領袖,以往的用法被認為是大不敬。

這樣的伊瑪目如果本身是個不正常的人,就會出現大問題,現在的伊瑪目即第七代城主穆罕默德三世,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困惑不已的人。

“即使放置不理,他也會自取滅亡。”

這是瑪麗亞的意見,但她不能將之強加給旭烈兀。而且,自取滅亡也不過是被人篡奪了權力而已,新掌權的人不見得一定就會比以往阿剌模忒的伊瑪目品質優良。

穆罕默德三世有一個名為忽兒沙的兒子,但并不喜愛他。他還有一個名叫哈桑的寵臣,如果不通過他的話,哪個大臣都不能接近穆罕默德三世。這個哈桑和穆罕默德三世是同性戀關系。

“以非正常的愛聯系在一起的關系。”

瑪麗亞在說明同性戀的時候,使用了這樣的表達方式。

皇帝蒙哥也從派往西方的諸位官員那里得到了許多關于阿剌模忒的消息,被處死的宴只吉歹生前就曾經詳細傳遞過阿剌模忒的情報。

蒙哥心想:“如果是我的話,在進攻巴格達之前,首先要將阿剌模忒化為灰燼。”

不過具體怎么作戰他打算全權交給當地負責。

從距離上來講,因行軍路線不同雖然有一些差別,但阿剌模忒和巴格達大致相當。蒙哥認為揭幕戰應該選擇強勁的對手。


瑪麗亞每次去旭烈兀的營帳后,必定會到他的正妃脫古思那里去看看。脫古思名義上是克烈王汗弟弟札合敢不的女兒,實際上是王汗的孫女。

旭烈兀的母親唆魯禾帖尼也是札合敢不的女兒,所以旭烈兀的母親和妻子名義上是姐妹,兩人都是虔誠的聶斯脫利派基督教徒。對于脫古思來講,瑪麗亞是婆婆的朋友,她們共同的話題很多。特別是現在,脫古思要跟隨丈夫旭烈兀去遙遠的西域,她想照顧好年紀比自己小的丈夫,必須要從對西方很熟悉的瑪麗亞那里請教很多事情。


旭烈兀雖然受命西征,但還沒有出發。不過前鋒部隊已經離開哈剌和林了,前鋒部隊隊長名叫怯的不花,是瑪麗亞的親戚。

“不知怯的不花走到哪里了,年輕人速度很快的。”脫古思說。

“年輕人有朝氣有闖勁,很好,不過這也讓人擔心。他出征前來看了我,我們一起祈禱了。”瑪麗亞說。怯的不花與瑪麗亞是同族人,當然也是基督徒。

不知怯的不花是否肩負特殊使命,他出發比旭烈兀要早得多。《元史》關于他出發的記載,緊挨在皇太后唆魯禾帖尼駕崩之前,皇太后駕崩是壬子年(1252)二月,那一年旭烈兀還沒有任何行動。

《新元史》明確記載了怯的不花的使命:命皇弟旭烈兀討木剌夷,以乃蠻人怯的不花為前鋒。

怯的不花的使命是討伐木剌夷,木剌夷正確的讀法應該是木剌希達,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無神論者、異端者等。在當時那個時代,指的就是阿剌模忒的亦思馬因派。

蒙哥命令怯的不花作為旭烈兀的前鋒討伐阿剌模忒。

旭烈兀的大部隊根據情況既可以進攻巴格達,也可以進攻阿剌模忒,然而前鋒怯的不花的部隊是專門進攻阿剌模忒的。由此可見,與巴格達相比,蒙古更重視阿剌模忒。怯的不花的前鋒部隊約有兩萬士兵。

“是啊,敵人是木剌夷,說不清為什么,但讓人覺得很恐怖。”脫古思說。

之所以說木剌夷可怕,是因為他們不僅在戰場上作戰,還可能利用暗殺手段殺害敵人。很多十字軍的將軍們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被木剌夷的人殺害了。

“不是說那些暗殺者也潛入了哈剌和林嗎?都是些不怕死的人,很難對付,真是讓人頭疼。”說是讓人頭疼,但瑪麗亞的表情并沒有顯得特別為難。

“對了,那個關于哈希什的傳說是真的嗎?”脫古思很擔心地問。

傳說暗殺者使用一種名為哈希什的麻藥。哈希什采自大麻的野生花、葉,服用它后,會出現脈搏加快、注意力低下等癥狀,同時還伴有一種幸福感,但它是否有害還不能遽下定論。

哈希什并不是直接被用于暗殺中,而是刺客進行暗殺活動前,就像飲酒一樣服用哈希什。一個人一旦品嘗過它的滋味后就會終生難忘,為了尋求它而到山寨長老哈散薩巴那里去的刺客就再也無法離開他。不過,哈希什似乎沒有如此強的藥性,所以這種用哈希什束縛住刺客的說法有點讓人難以信服。

自從英國詩人費茲杰羅(1809—1883)翻譯波斯人莪默·伽亞謨(1048—1131)的《魯拜集》(四行詩集)時,在序文中以小說的形式描寫了山寨長老的故事以來,哈希什是“暗殺者(Assassin)”一詞的詞源的說法就被人廣泛接受了。

哈散薩巴和莪默·伽亞謨大致是同時代的人,哈希什在這個時期幾乎沒有被使用的跡象。據說最先使用的是13世紀的埃及,在酒從戒律上被禁止了的伊斯蘭世界中,哈希什逐漸擴展開去。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旭烈兀西征時,哈希什才剛開始使用,脫古思之所以很擔心,是因為不了解它的真實情況。

哈希什與暗殺者這種聽上去就很恐怖的事物聯系到一起,而且,被強調的是與帶有密教傾向的亦思馬因派,特別是和阿剌模忒關系很深的尼札里派的關系。亦思馬因派在11世紀末,當尼札爾和穆斯塔里兄弟圍繞法蒂瑪王朝第九代王位爭奪時,支持了落敗的哥哥而被稱為尼札里派。


“我覺得沒必要太擔心,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有那種狂妄地創構狹隘理論的人,認為只有遵守它的才是自己人,并且橫眉立目地指責其余的人都是異端,我們聶斯脫利派基督教徒中也有這樣的人。”瑪麗亞說道,開始她的表情很嚴肅,但說著說著就變得很平和了,還漸漸地露出了微笑。

“是啊,原理主義者很可怕啊。”脫古思說。

阿拉伯語稱原理主義者為阿薩辛2,在蒙古語中沒有這樣的詞匯,所以就使用了阿拉伯語。

1 今中國的西安。

2 音譯,吸食哈希什者,敘利亞的亦思馬因派亦名阿薩辛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林西县| 合作市| 漯河市| 合肥市| 沂南县| 利川市| 平顺县| 临汾市| 游戏| 麻城市| 德清县| 涪陵区| 东宁县| 布拖县| 涿鹿县| 兖州市| 屏边| 高雄县| 岗巴县| 阳城县| 通山县| 黄龙县| 绥芬河市| 金塔县| 凤阳县| 嘉鱼县| 沙洋县| 若羌县| 西乌珠穆沁旗| 墨江| 丁青县| 乐平市| 卢湾区| 潜山县| 盐城市| 新河县| 廊坊市| 富平县| 丹凤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