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暗潮涌動
- 輪回成至高
- 玉龍風華
- 2080字
- 2024-12-18 21:05:32
當晚,丞相府。
在丞相府寬敞而莊重的正廳里,氣氛凝重得仿佛能壓垮人的脊梁。雕花的窗欞透進些許黯淡的光線,卻無法驅散屋內彌漫的陰霾。丞相端坐在首位,那張飽經滄桑的臉上眉頭緊鎖,目光深沉而憂慮地看著在座的百官。
丞相率先打破沉默,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諸位,皇上駕崩,這局勢如風云變幻,難以捉摸。吾等身處這權力漩渦之中,須得謹慎思量,每一步都關乎身家性命乃至家族榮辱?!?
一位鬢角斑白的大臣拱手,微微顫抖的雙手顯示出他內心的惶恐,說道:“丞相,如今新君未立,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猶如暗處的猛獸,伺機而動。我等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啊?!?
“是啊,”另一位大臣附和著,他的額頭布滿汗珠,“這宮廷斗爭向來殘酷無情,波譎云詭。我等需小心行事,明哲保身才是,切不可貿然出頭,成為眾矢之的?!?
這時,一位年輕氣盛的官員忍不住說道:“難道我等就只能這般畏首畏尾,不做任何籌謀?國不可一日無君,若一直這般觀望,何時才能穩定局勢?”
丞相臉色一沉,目光凌厲地瞪向那年輕官員,呵斥道:“莫要沖動!此刻局勢不明,各方勢力錯綜復雜,輕舉妄動只會引火燒身。你這般魯莽,不僅自身難保,還可能牽連眾人?!?
眾人陷入短暫的沉默,廳內只聽得見偶爾傳來的幾聲沉重的呼吸聲。空氣仿佛凝固,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一位圓滑世故的官員打破寂靜,他小心翼翼地觀察著丞相的臉色,斟酌著言辭說道:“丞相,依下官之見,我們不妨先觀察諸位皇子的動向,看看他們各自的勢力和手段。再從長計議,選擇對我等最為有利的一方支持。”
丞相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沉思,說道:“此計可行,但切不可被他人察覺我等的心思。在這敏感時期,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后果。”
一位武將模樣的官員抱拳,神色堅定地說道:“丞相,末將愿率部下保衛丞相府周全,以防萬一。末將的將士們對丞相忠心耿耿,定能護得丞相府平安?!?
丞相擺擺手,說道:“將軍好意心領了。此時不宜大動干戈,以免落人口實,被人指責有擁兵自重之嫌。我們需以靜制動,等待時機。”
又有大臣說道:“丞相,若是新君即位后,對我等心存不滿,那可如何是好?畢竟新君心思難測,我等難以揣摩圣意啊。”
丞相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只要我等忠心為國,不結黨營私,不徇私舞弊,盡心盡力為朝廷辦事。想必新君也不會無故為難。但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仍需謹慎應對?!?
正說著,一名管家匆匆走進來,在丞相耳邊低語幾句。丞相臉色微變,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但很快恢復鎮定,說道:“諸位,剛剛得到消息,幾位皇子已經開始拉攏朝中大臣,各自形成派系。形勢愈發緊迫,我們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眾人頓時一片嘩然,交頭接耳,神色更加慌張。有人開始后悔參與此次聚會,擔心被人抓住把柄;有人則目光閃爍,似乎在盤算著自己的出路。
丞相站起身來,雙手背后,在廳中來回踱步。他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廳中顯得格外清晰,每一步都仿佛敲在眾人的心尖上。
“大家莫要慌亂,自亂陣腳。”丞相停下腳步,提高聲音說道,“從現在起,各自回家,盡量低調行事。在朝堂上不要輕易表態,切不可被卷入皇子之間的爭斗。回到家中,約束家人,不得隨意議論宮廷之事?!?
百官紛紛點頭,懷著沉重的心情陸續離開丞相府。他們的身影在丞相府的廊道中顯得格外落寞和匆忙。
丞相獨自站在廳中,望著門外的天空,長嘆一口氣。他的目光中滿是憂慮與不安,心中思索著未來的局勢和自己的應對之策。
夜幕降臨,丞相府的燈火顯得格外寂寥。丞相在書房中來回踱步,手中的書卷被他無意識地握緊又松開。
“老爺,您該歇息了。”管家輕聲說道。
丞相擺擺手,“我如何能安睡?這局勢如此復雜,稍有差池,便是滿盤皆輸?!?
管家默默退下,留下丞相獨自在書房中沉思。
接下來的幾日,丞相府外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涌動。不時有神秘的身影在附近徘徊,打聽著丞相的動向。
而在朝堂之上,皇子們的爭斗逐漸浮出水面。他們各自拉攏大臣,互相攻擊,言辭激烈。
丞相保持著沉默,冷眼旁觀著這一切。他深知,此刻的表態意味著將自己和整個家族置于險地。
一日,丞相在退朝后被一位皇子攔住。
“丞相,本皇子對您一向敬重,如今這局勢,您應當明白該支持誰?!被首幽抗庵型嘎冻鐾{和期待。
丞相微微躬身,“殿下,老臣只一心為了國家社稷,至于支持誰,還需看各位皇子的德才和能力。”
皇子臉色一沉,冷哼一聲離去。
回到丞相府,丞相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知道,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整個朝廷的走向,也關系著無數人的生死。
在這風云變幻的時刻,丞相和百官們都如同在懸崖邊行走,明哲保身成為了他們唯一的選擇。但未來究竟如何,誰也無法預料。
事實上,皇上在駕崩之前,早已將遺詔寫好。然而,這段時間以來,皇宮內卻并未因這份遺詔的存在而恢復平靜。諸位皇子的各方勢力一直在暗中角力,使得遺詔遲遲未能宣讀。
各方勢力都心懷鬼胎,企圖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謀取最大的利益。他們拉幫結派,用盡各種手段,或威逼利誘,或暗中謀劃,試圖拉攏更多的支持者,增強自己在這場爭斗中的籌碼。
正因如此,那本應早早公布于眾、穩定朝局的遺詔,被各方勢力有意無意地擱置。整個宮廷被緊張、猜忌和爭斗的陰霾所籠罩,局勢愈發復雜和危險,而遺詔的宣讀也變得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