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慕容朔和八旗騎兵血戰的時候,此時的皇城,也是風云詭譎。
首輔馮府。
“先生,太子本就聰慧,朝臣普遍傾向于太子,若是太子再在鎮南關打贏了清國,恐怕孤再無翻身的機會了啊。”定王劉泰恩一臉擔憂的說。
面前的馮明則不慌不忙的抿了一口茶,說:“定王不要著急嘛,這鎮南關才從六月二十日打到今天七月十五日,才短短的二十五天,你怎么知道太子會贏?”
劉泰恩見馮明這個態度,心中也是萬分生氣,道:“陛下給太子殿下的目標是抵御清軍,現在已經七月了,秋收在即,等到八九月,清軍必定退軍。到時候太子就是大功一件啊!”
馮明放下茶杯,依然用著那不緊不慢語氣,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預料之中。全然不想前幾日內閣碰見皇后的態度。
“殿下勿憂,吾有一計,可使此番鎮南關之戰必敗。”
“哦?”劉泰恩怒火消去,帶著期待的目光問。
“殿下可知我朝儲存糧草可供多少大軍使用數月?”馮明笑瞇瞇的問。
劉泰恩思索了片刻,說:“可供二十萬大軍使用一年。”
馮明提起茶壺,將劉泰恩的茶杯斟滿,說:“那殿下覺得,這糧草是用于河北三鎮,還是鎮南關呢?”
劉泰恩聞言猛的一抬頭,道:“先生的意思是……”
“對,”馮明收斂了笑容,“殿下可去陛下那拿到河北三鎮的軍權,或者監軍之權,反正河北三鎮平叛大軍統帥是紀信,我們的人。殿下去河北,把國庫之中的糧草帶去,到時候鎮南關就無糧可食了……”
“多謝先生指點!”劉泰恩恍然大悟,但是還沒有悟很多,便又有疑惑,“孤該怎么說服陛下讓自己出征河北呢?畢竟父皇疑心還是很重的。”
馮明緩緩道:“你只需說你找到了河北三鎮叛軍的弱點即可。若是陛下問弱點是什么,你就說河北三鎮是因為朝中有人才如此猖狂的。到時候,你就把太子黨的人說幾個出去就可以了。陛下多疑,但是最痛恨反叛之人,所有人反叛,陛下定不會深究,必殺之!”
“多謝先生指點!”
說著離開了首輔馮府。
看著劉泰恩遠去的背影,馮明笑了。
喃喃道:“年輕啊,還是太年輕。。。”
皇宮,太極殿。
劉啟看著下面一進宮就伏地不起的劉泰恩,心生疑惑,問道:“你這是干什么?”
劉泰恩整理好面部表情,抬起頭。一臉決然的說:“父皇,兒臣想為國效力!”
“為國效力?”劉啟的問號更多了,又問,“南方有太子,朝中有首輔,你要效什么力?”
劉泰恩指著北邊說:“兒臣想平定河北叛亂!”
劉啟笑了,聽到這句話,他笑了。
“父皇為何發笑?”劉啟問道。他有些擔憂,莫不是父皇看穿了自己的陰謀?
事實證明,他高看父皇了,劉啟并沒有看穿他的陰謀,只是質疑他的能力。
“河北三鎮叛了有一兩年了,多少名將都平定不了,你覺得十四歲的你能平定?”
劉泰恩站起來,自信的說:“兒臣已經找到了河北三鎮的弱點,只要給兒臣一年糧草,一年的時間,兒臣必定能平定河北三鎮!”
“哦?”劉泰恩的話激起了劉啟的興趣,“什么缺點?說與父皇聽聽。”
劉泰恩緩緩道:“朝臣勾結,地方包庇。”
“何人勾結?”
“內閣閣臣孫知奇,定邊將軍熊毅,和戶部侍郎趙之贏。”說著拿出一封奏折,又道,“這便是證據。”
孫知奇,太子黨的門面,為人忠勇,不怕得罪人。
熊毅,孫知奇的同鄉,也是太子黨的人,只不過,他有更深一層的身份,那就是劉莽的二五仔。
趙之贏,此人并非太子黨的人,也不是任何一個黨的人,只是一個中立派。
聽到這三個人的名字后,劉啟笑了,笑的聲音很大。
“朕知道了,這件事,朕會處理的,你準備準備,去河北督軍吧,。”
劉泰恩拱手謝恩,退了下去。
退下去之后,他也笑了,因為他拿到了那可供二十萬大軍使用一年的糧草。更重要的是,小報告打了上去,按照劉啟的性格,他知道,太子黨一定會遭到打擊。孫知奇這個太子黨的門面,必定完蛋。即便太子黨逃過了這一劫,也沒事,抹黑太子黨本就是順帶手干的,即便失敗,也沒事,他就是要把這潭水攪渾。。。
殿中,一個太監拾起奏折遞給劉啟。
劉啟看著太監,問道:“你覺得定王可信么?”
能被皇帝這樣問的太監,自然不是常人,他就是劉啟的親信——司禮太監唐東陰。
“臣覺得定王殿下的話可信可不信。”唐東陰回答道。
劉啟接過奏折,卻不展開,而是將它扔到一旁即將要送給內閣的奏折之中。
“陛下這是?”唐東陰大概猜出了個所以然。
劉啟收斂了笑容,說:“朕不是傻子,忠奸還是辨的清楚的。孫知奇敢和朕當廷對罵(此罵并非說粗話,而是用較為文雅的話懟對方),你覺得這樣一個人會通敵?”
說著拿出一個令牌給唐東陰,說:“派人,盯緊了定王。”
“陛下英明!”唐東陰接過令牌,緩緩退了下去。
而劉啟的目光從唐東陰身上移到了旁邊那框即將要送給內閣的奏折。
“不知道孫知奇看到之后,會是什么反應呢?”
此時的內閣,首輔馮明,次輔黃堅,以及閣臣孫知奇,徐綜治,劉召遠五人都注意到了那等奏折。
“孫大人這,,,,”一向軟弱的劉召遠看到后欲言又止的看向了孫知奇。
孫知奇笑了笑,說:“本官行事光明磊落,怎怕這些誣陷本官的事?”
徐綜治點點頭,說:“孫大人對朝廷那可是忠勇無二心的,怎么會行通敵之事呢?”
黃堅并沒有討論這封奏折的真假,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陛下會把這封奏折送給我們內閣?”
對哦,為什么陛下會把這封奏折送給內閣?還擺在當事人之一的孫知奇面前?
說著黃堅看向了一直不說話的馮明,問:“大人可知為何么?”
“本官也不知道啊……圣意難測啊……”
笑話,本官當然知道為什么了,陛下知道本官是定王的人,放到內閣,就是想通過本官告訴定王,上面的這些人,動不得……
只不過,這些話,只能心里面想想,絕不……誒?落款怎么是劉莽?
馮明發現了問題,這封奏折落款處并非是定王劉泰恩,而是同為十四歲卻還沒有封王的劉莽。
不對勁,不對勁。。。
定王怎么忽然落款處用劉莽?
有問題,有問題。。。
而一旁的徐綜治看到落款處是劉莽之后,心中一慌……
陛下知道我是劉莽的人,還把這封奏折送進內閣,這不是要通過我敲打劉莽?怎么劉莽要寫舉報信,還是舉報當朝閣臣,庶吉士孫知奇,這么大的事不跟我商量?
幾個人各懷心思,除了黃堅。
“依我看。陛下是想讓我們知道陛下是信任我們的。”黃堅笑著說,“既然如此。就讓這件事情爛在內閣吧,諸位不要傳出去,當沒事發生過吧。”
確實,可以把這個舉動當成陛下展示信任,把舉報你的信放在你面前,卻不做懲罰,這就表現出了一種信任。
但是,馮明,徐綜治卻不這么想,,,,但是他們想破頭皮也不知道陛下此舉的意思。
他們不會想到,劉啟也不知道這封由定王送上來的舉報信,署名是劉莽。因為劉啟根本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