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日日,盧象昇統帥著三萬精銳剛剛抵達方城,便目睹了一場精彩的戰斗。
劉裕統帥一萬精銳騎兵將清軍八旗精銳引誘出來,然后包了餃子分割擊敗。
數千八旗騎兵就這樣成了劉裕的刀下亡魂。
“末將太子帳下校尉,劉裕!”劉裕走到盧象昇面前行了一個禮。
盧象昇,皇城南幾人,多謀勇武,常年駐守邊疆,多次擊敗蒙古韃靼的南下入侵部隊,被譽為大漢的“鐵壁”。其麾下的天雄軍英勇善戰,戰功顯赫。前文提過,天雄軍、驍衛軍以及云州鐵騎是大漢三大精銳。
盧象昇上下打量著面前這位年輕人。然后提出了他的疑問:“區區校尉,太子就敢委以重任?”
劉裕回答說:“太子任人,以賢為準,而非以官為準。”
“哈哈哈,”聽到劉裕的回答,盧象昇哈哈大笑,“太子真有賢君之象啊!”
“將軍慎言,”一旁的副將小聲的提醒道。
盧象昇也發現了自己的失言。尷尬的看向劉裕。
劉裕則表現的若無其事一般,道:“將軍不必多慮,將軍身邊之親信皆將軍調教而出,難道將軍還擔心他們告狀么?”
說著向盧象昇微微一笑。
盧象昇驚訝的看著面前的這個人。
良久,盧象昇才問道:“前線戰況如何?太子可有遇到危機?”
劉裕拱手回答說:“七日之前,太子殿下于鎮南關之外大敗努爾哈,誅清軍五萬,俘虜五千。三日前,太子殿下攻克威南城,復疆土千里!”
!!!!!!
贏了?太子竟然贏了?
副將們沒想到,盧象昇也沒想到。
據他得到的消息,劉徹手中只有八萬人,糧草斷絕,而努爾哈有十五萬人,兵精糧足,怎么就贏了?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劉裕前腳剛把前線大捷的消息傳到盧象昇手中,后腳胡文昭帶著先鋒開路的兩千騎兵就到了方城。
“好,好,好!”
看著劉裕和胡文昭手中的戰報,盧象昇連說了三個好。
在兵寸糧斷的情況下,當朝太子殿下帶著八萬人大破兩倍于自己的八旗兵,可謂自陛下登基以來未有之大捷!
“本帥這就奏報陛下!”盧象昇走進帥帳之中,拿著筆寫了起來。
一刻鐘的時間,一封華麗的報捷信出現在盧象昇的手中。
盧象昇看著胡文昭和劉裕,說:“此戰乃是太子之功勞,而二位又是太子之親信。本帥不貪功,這封報捷信,就交由你們傳回去了!”
胡文昭和劉裕相互看了看,而后有看向臉上充滿笑容的盧象昇,紛紛行禮,說:“多謝將軍!”
“陳靖!”胡文昭呼喊著一名親衛。
“末將在!”那名叫陳靖的士兵走過來,抱拳道。
胡文昭將信遞到他的面前,說:“此戰你力保太子殿下,也算是有大功之人,這信就交由你送入皇城了!”
“多謝將軍!”陳靖接過信,滿臉笑容的離開了。而旁邊的袍澤則是一臉羨慕。
他們知道,這報捷是個好活。這捷報一送進兵部職方司,那職方司的郎中鐵定送你些錢財,這是一項不成文的規定。
——————————————
皇城。
河北三鎮的叛亂和鎮南關的戰事絲毫沒有影響到皇城的繁榮。仿佛這些事跟他們無關一樣。
自從當年劉鎮土木堡大敗之后,皇城的百姓很少會因為戰事而激動。在他們眼中,漢軍最精銳的部隊已經埋葬在了土木堡,這些漢軍戰斗力孱弱,別說太子,就算是天皇老子來了,帶著這些蝦兵蟹將也打不贏人。
“讓開,讓開,讓開!”
來往絡繹不絕的商隊之中,一名騎兵突然出現。旁邊的商人不得不避讓開來,并沖著這名騎兵吐了幾口唾沫。
“入皇城不得策馬驅馳!”城門處幾名士兵舉起長矛對著沖過來的陳靖。
陳靖熟練的勒住馬韁,在馬上沖著這幾個士兵行了個禮,道:“我乃太子帳下隊長,此番入皇城,是為了報捷!”
“報捷?”城門處走來一個校尉,校尉很疑惑,他守衛此處多年,幾乎沒有人報過捷,怎么今日大漢打勝仗了?
陳靖沖著校尉行禮,故意把嗓門揚大,道:“太子殿下統軍十萬與清國努爾哈鏖戰多日,于七月二十六日出城決戰,兩戰兩捷。誅清軍五萬五千,收復威南城千里之地!努爾哈聞風喪膽,不敢北犯!”
!!!!!
太子贏了!?太子竟然贏了?太子竟然跟清軍野戰打贏了?
在眾人錯愕的眼光之中,陳靖進了城,是狂奔進城的。
《漢律》:邊關之急報,城門戍卒不得阻攔!
“鎮南關大捷!太子殿下大敗努爾哈老賊,斬獲五萬有余!鎮南關大捷!太子殿下大敗努爾哈老賊,斬獲五萬有余!…………”
陳靖一路吆喝著沖進兵部職方司的大門。
眾人驚愕的看著面前這位士兵。
陳靖揚起手中的戰報,說道:“鎮南關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