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美子從別墅里面進來,十分疲憊的樣子,看到我,嘴角擠出一絲難得的笑容。
她始終一言不發,我跟著她走進去,過了幾個茶室,快到客廳的時候,她停住了。
轉身看著我。
我居高臨下地,不自覺地微微往后一看,“怎么了?”
她的眼神十分幽怨卻又無奈,“你們怎么都不肯放過我父親?”
“什么叫都?還有誰?”
“淺居優澤。”
我一愣,我父親也來過這里尋小妹嗎?
“怎么可能,母親出事后,父親幾乎沒有來過長橋了。”
石原美子一臉知道我不信的表情,打開左邊的一個側門。
吱呀一聲,門開了。
我……
看到里面的情形,竟然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里面是壘成山的茶葉盒子。
沒有打開的。
每一件,都是精品之最。
堆滿了一個至少五十平米的大房間。
“吶,淺居優澤送來的。每年十多件,我算是知道了,你家是真的有錢,也是真的閑。”
每年十多件?
“你意思,每年我父親都會來長橋?”
她看著我,仿佛在看一個傻子,“嗯啊,你不知道?”
我咽了咽口水。
他…他為什么要著急找小妹呢?
小妹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啊。更何況,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我記得他就告訴過我,不要再回長橋來。
現在可好,我倒是一心一意遵守這么多年,他卻暗中瞞著我,偷偷跑來見了這么多次?
“我父親來這么多次,舅舅是一次都沒見?”
石原美子點頭。
“為什么啊,舅舅真的知道小妹在哪嗎?”
“何止是這樣,你想知道,我父親都知道。”
“那他為什么不講呢?”
石原美子沖里面做出一個邀請的手勢,“進去吧,他如果決定見你,一定會告訴你真相的。”
原本我的心里還有些打算,現在,卻突然沒底了。
我那好久不見的忙人父親,居然這個時候,這么巧,也摻入其中。
我進入客廳,看到一個穿著格子襯衫的中年男人坐在沙發上,手里端著一杯茶,抬頭看了我一眼,“坐。”
我站在一旁,“恐怕,您應該也不是很歡迎我……”
石原安健看著我身后的美子,有些嚴厲道,“大人的事,小孩子就不要多嘴多耳。”
石原美子有些不好意思地退出去,只留下我們兩個人。
石原安健站起身,脫掉皮鞋,直接坐在地毯上,沖我招招手。
我有些吃驚,他不是很待見我父親,但是似乎對我,沒有特別大的敵意。
我也坐在地毯上,他拍著我的肩膀。
“你父親最近,身體可好啊?”
我咽了咽口水,“應該還不錯。”
“臭小子,沒事,多回去看看那個老家伙,他以為自己還是個小伙子呢。”
石原安健笑著,從身后拿出一張很舊的照片。
上面的小女孩,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是小妹?”我急忙拿過來。
“對,這恐怕是世界上,那丫頭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了。”
“當年,是松木輝騰把小妹弄丟了?”
石原安健看著我,“準確地說,是送給了別人。”
“送人?為什么?”
“因為他一直懷疑,那丫頭不是他的親生孩子。”
我十分吃驚地,“那您,為什么要把這些告訴我呢?”
他的眼神,莫名地流露出,一種欣慰的感覺。
“或許,我應該要去見上帝了吧。在那之前,我不想有遺憾。”
石原安健,端著那杯茶,講起當年那段,我父親用盡全力也想要瞞住我的陳年往事。
……
三十年前。
長橋打通和金河的公路聯系,原本荒蕪的產業,開始生機勃勃地發展起來。
但是所有的產業鏈,都需要資金作為活水。
九爺的松木面具社,是當時最有威望,也是雖有財力的集團。
他高瞻遠矚,尋了幾個嫡傳的弟子,分給他們一些錢,讓他們開始做生意。
一開始很艱難,大家都不知道如何下手,虧本的一片接著一片,很多人做生意墊了一些貸款,最后賠空了自己的整個家業。
九爺看到這樣的局面,也很為難。這個時候,很需要有那么幾個有經驗的人,帶著大家富起來。
要讓大家相信,和金河連通,是一件好事情。
淺居優澤,也就是我父親,和松木輝騰,是當時九爺手下的兩位高徒。
比起聰明圓滑的松木輝騰,父親顯得笨手笨腳。
那一年的夏天,九爺和管家商量后,決定為期一年,籌辦一個商務大宴會,目的是激勵大家,不放棄地做下去。
絲綢,茶葉,化工,電器……松木輝騰和我父親投資方向,有著十分顯著的不同。
他投的多數是一些“關系”,拉攏一些人,利用自己的人脈,進行貨物的分銷。
一匹一般質量的絲綢,能賣到天價。
靠著這種辦法,他很快成為整個會社集團里,首屈一指的商業精英。
而父親投資的多數都是實體,化工,電器,飲食。
父親對任何一件事都是一絲不茍的,雖然有時候可能會做的慢一些,沒那么多人支持一些,但是他很能堅持。
做飲食,父親用最好的面粉,做電器,他每天住在流水線上。
唯獨頭疼的,就是化工。
化工廠,當時都是朝北邊走貨,從未往金河運送東西。
他們寧可把制品便宜賣給北邊的小商鋪,也不愿意冒一次危險,讓父親做經銷商,押送大批貨物到金河去。
父親就是在那個時候,在那個巴掌大小的化工廠,認識了我美麗動人的母親石原卿尚。
一開始他們并不對付,一邊母親決定要北上分批送貨,一邊父親非要讓他們押送一整批貨物到金河的大廠。
父親是見過世面的人,他清楚這里面的利害關系。
但是母親并不敢冒險,所以兩個人吵架,都快把嘴皮子吵破了。
后來,他們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
父親見他們一直不肯常識,偷偷地在北邊的商鋪里,買下了他們的貨物,然后整裝發車,走了一天一夜,直奔金河。
那一次,整整賺了十五萬。
石原安健和我這么說的時候,眼神里滿是歡喜。
似乎三十年彈指一揮,朝朝暮暮,都還恍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