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秦相不韋
- 北郡風云之雛鷹出世
- 戰云橫空
- 2775字
- 2021-02-18 22:00:26
聽到巴厷說道清家既然絕不涉各國紛爭,那眼前的亂局也必定不是他們引起來的,成和的心里也稍微安定了一些,可是處于斥候的敏感,他還打算多了解一些,于是問道:“既然清家生意做得這么大,可是在各地都見不到他們的店鋪,對于不知內情的人來說更是對他們聞所未聞呢?”
巴厷對成和的刨根問底并未覺得厭煩,反倒很欣賞他這種虛心求教的樣子,便對他一臉坦言道:“小弟有所不知,之所以清家人不設店鋪,其實是因為他們只管售賣水銀。”
“什么?只賣水銀?我沒聽錯吧?”成和更糊涂了,怎么清家人行商做事與別家差別如此之大?便開口問道,“若是只賣水銀,那其他行業又是如何興起的呢?”
“小弟確未聽錯,實情的確如此,”巴厷道,“這就是清家人隱秘低調的原因。他們采取的是商行集群的方式在運作。就是說清家是本家,而在清家做事多年的人,本家會提供本金給他們,讓他們做為清家派系的一支,獨立辦商經營其他行業,所得按比例付給清家傭金即可。而我這蜀來坊就是屬于清家派系專門負責售賣鹽鐵生意的。”
“為何要做如此安排?”成和問道。
“小弟可知過慧易夭,樹大招風?清家如此安排,更是他的智慧,”巴厷答道,“縱觀天下,但凡經商,絕無長盛不衰的道理。尤其是想在如今這大爭之世立足,必然要韜光隱晦,因為店鋪開的越響亮,越會被官府注意到。一旦國中府庫空虛,第一個拿來開刀的就是這生意最大的商家。而清家的本家售賣水銀只是利用走商的方式進行,其他在各國開立的派系也并不顯眼,等閑不會被當地的官府充公。所以,無論天下如何紛爭,也不會動搖到清家本家的根本。”
“原來如此,正所謂登高易跌重,正是這個道理。聽兄長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來小弟再敬大哥一碗。”成和真的是感覺此番談話使自己受益良多,由衷的端起酒碗和巴厷對飲而盡,接著道:“看來這清家的東家定是有大智慧之人,如若有幸定會當面拜訪,聆聽教誨。”
“哈哈哈,小弟這心愿可是難遂所愿啦!”巴厷笑了起來,“不要說你,就算是我這為清家操持了三十多年的人來說,都沒有見過他的真面目呢!”
“連你也沒見過?這是為何?”成和問道。
“這是因為現任的東家身份特殊,我也只是耳聞,說是她本是上一代東家的發妻,由于丈夫意外身死而接管了清家的產業,”巴厷道,“清家本居于大江上游,之所以能讓一個寡婦接管產業,是因為她的本家在巴蜀發現了一座水銀礦,便作為了籌碼才使然。于是清家舉族遷往巴蜀,方才有此大業。由于寡婦的身份特殊,兼之為夫守寡意志堅定,所以她從不見外人,只是由清家的族人代為見客。所以世人只聞寡婦清之名而見不到其人。”
聞聽巴厷講述寡婦清的身世來歷,成和頓時對這個堅貞剛毅的傳奇女子肅然起敬,做為一個女流之輩能代夫率領全族取得這商界的奇跡可謂是難上加難。思忖間,又聽得巴厷道:“其實,寡婦清這個名字能為天下商界所知,也只是這兩年的事情,原因在于她用售賣水銀的方式,開辟了一個商路最大的靠山。”
“最大的靠山?”成和還是有些不明白,各國國君已經能和清家攀上關系,那這最大的靠山會是誰呢?
“沒錯,這個靠山就是當今的秦王嬴政!”巴厷一字一頓地說道,顯然在他的內心里也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從秦王登基第七年開始,不知為何開始大量的收購水銀,而且專門派人到巴蜀去找過寡婦清面談,并給予資金供她加大產量。從此以后,寡婦清的大名才開始逐步流傳開來。”
“可是按兄長所說,寡婦清力求隱名匿姓,如此這般暴露了身份就有些違背清家低調隱秘的作風了啊!”成和道。
“是啊,我們也想不通到底為什么,但是據傳聞這是秦王有意扶持于她,具體緣由也是眾說紛紜,無一定論。”巴厷回答道。
“莫非是秦王明為采購水銀,實則扶她上位,為著某個特殊的意義?”成和想到這里,突然一個念頭跳了出來,心里不由得又是狂跳,脫口道,“難道秦王此舉是為了推寡婦清來對抗呂不韋?”
巴厷不可思議的上下打量了一遍成和,臉上首次露出凝重的神色。成和的推斷早已有過,那是自己這些商家聚在一起,拼湊出來的結論。可是眼前這個年輕人只憑自己的寥寥數語,便有了同樣的推斷,雖說眼下不精于商道,可日后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才。
雖然巴厷嘴上沒說什么,但是言語間也開始流出嚴肅的味道,開口道:“小弟此言令我刮目相看啊,這也是我們這些派系里的人得出的一種可能,可是此舉的確違背了清家不投靠任何一方來打壓另一方的行事方法,所以才沒敢確定。”
“可如果這就是真相,為什么秦王要借機對付呂不韋呢?他可是目前秦國朝堂最炙手可熱的人,且不說這朝臣均以他馬首是瞻,就說這屢次主持秦軍東出,也是功不可沒啊。”成和問道。
“小弟未到過秦國,所以對那的情況有所不知,”巴厷行商之時也是屢次路過秦都咸陽,也曾因為那里的民風淳樸而駐足停留過。說實話,咸陽人也是一樣的實在,只要是貨品質量能夠滿足需求,價錢公道合理,便爽快的交易下來,絕不討價還價,而且彼此間也絕無以次充好的行為。正因為如此,對秦國,對呂不韋還是有些了解的,便把自己所知的情況,對成和一一倒出。
這呂不韋原本是衛國人,祖上本是個小商販,直到家業傳到了他手里,才開始發達起來。呂不韋可說是個商界奇才,除了對商機洞察機敏外,最重要的就是眼光毒辣,天下萬物在他的眼里都是一件商品,如果善加運作都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二十年前,呂不韋偶然間遇到了尚是質子留于趙國,生活上窮困潦倒的嬴異人,便覺得這是一件可以帶來巨大財獲的商品。他知道,無論商人如何運作,都逃不過被人蔑視的境遇,長盛不衰更是不可能,遂做出了把嬴異人這奇貨可居的商品運作成秦王,只有擁軍建國才能獲得最豐厚的利潤。
在他的運作下,嬴異人先是拜秦太子妻華陽夫人為嫡母,更名子楚。后來又在呂不韋的巧妙安排下,拋下妻兒單身逃回秦國都咸陽,成為了太子的世子。待秦昭襄王薨,當年的太子也就是后來的孝文王為其守孝一年,剛剛登基三天便一命嗚呼。就這樣,當年同輩中排名最靠后的秦國王子竟然一躍成為至高無上的秦王。
異人做了秦王,自然不會虧待自己的恩人,先是不顧宗室的反對,力舉呂不韋為大秦丞相,封為文信侯。后又在將妻兒從趙國迎回之后,命嫡子嬴政稱其為“仲父”。自此,這個周游列國的大商人成為了天下最強大的國家里,除了國王外最有權力的人。可以說當年的抱負一舉達成。
按說這呂不韋不僅僅是商界的大才,對于治國理政也是大有作為。在丞相任上的十幾年間,先是率軍東出,攻滅了西周小國,打下了關東各國大片土地;緊接著又命韓國人鄭國在關中興修水渠,增加了幾十萬畝的良田。同時又主持監督國內兵器的制造,使得一時間秦國國庫充盈,民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可是呂不韋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他的商人本色。把任何事情都當做商品看待,既讓他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和財富,也成為了他飽受天下人詬病的絆腳石。尤其是異人死后,嬴政即位,呂不韋更是權傾天下,屢屢以“仲父”之名代行秦王之命,早已引起贏氏宗親的不滿,只是嬴政以自己年幼尚未親政為由,仍命其代為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