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秋風一葉,落成永恒
- 兮木葉
- 鳳鶴
- 1168字
- 2021-02-05 00:40:00
夏花未了時,葉已沾秋絲。
時光的腳步,踩著四季的風輪,更迭匆匆。
夏與秋的交替,就像飛馳的過山車。忽爾風,忽爾雨。忽爾涼,忽爾熱。忽爾秋,忽爾夏。乍涼還熱時,也難將息。
一陣雨,夏流,一夜之間漲成秋水。一陣風,夏巒,一瞬之時吹成秋山。
古人多悲秋,零落成淚痕。
李白《秋風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太白驚”在“聚”、“散”之間。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悲”起客居他鄉,“病”、“獨”之時。
陸游《悲秋》:“逢秋未免悲,直以憂國故。”放翁也不能幸免,因為“憂國故”。
悲秋之句,如風中落葉,穿越時空,飄飛,堆疊在今人的生活里,府拾皆是,揮之不去。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瘦”了,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是“不了愁”。
為什么對秋幾多愁呢?
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作了最好的詮釋。
景因情生,觸景生情,景情相生。花鳥非情物,豈能“驚”又“淚”?緣來人“恨”、“感”,才會“驚”于“心”,“淚”紛紛。
往深里說,這是一種文化現象。這是中華民族文化里一種獨特而偉大的情感——悲憫情結。
秋風一葉,讓偉大詩人,讓不朽詩篇,讓悲憫情結在中國大地,在歷史長河,落成永恒。
秋天,歷來都是豐富多彩的。不止一種瓜,不僅一類果。不著一色彩,不表單薄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一首《秋詞》,多豪邁,多正能量,多詩情畫意。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空靈,唯美,很佛系。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簡直將秋寫得帥呆,美酷了,整個一個小鮮肉,高富帥。
秋,最有色彩,最有內含。
秋無情之中顯至情。
有秋風掃,春風何處催?秋無情地把該落的東西掃去,為春芽的萌發騰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君不見芳林新葉催陳葉,長江后浪推前浪。陳葉不走,新葉怎生?前浪不落,后浪難起。
君不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木前頭萬木春。沉舟擋道,千帆咋過?病樹遮光,萬木難春。
秋風一葉,讓秋的情懷,讓秋的至情,落成永恒。
秋葉落,落了滿地情懷。秋葉落,落了滿地記憶。
秋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芽。
秋風起,秋意濃,漫山遍野秋葉紅。
落葉綻放生命最后的燦爛之后,隨風殞落,瀟灑飄舞,這一刻如此輝煌,這一刻如此從容。
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說夕陽無限好,來日又朝暉。
誰說無奈凋落時,不由心傷悲?
秋葉,在秋風的幫助下,脫落枝體的瞬間,輕輕地合上記憶的閘門,請所有的忘卻細胞停擺。
從容地撲向大地,瓜熟蒂落,葉枯歸根,悄然完成一個平凡的生命輪回。
在終點的棲所,細細盤點,春風時的萌發,夏雨里的耕作,秋日間的訣別。
還有,在漫長的冬季做一個春暖花開,萬紫千紅,百舸爭流的夢。
夢里,她笑得很甜。
因為,秋風一葉,落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