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 許瑛國
- 1433字
- 2021-02-04 18:08:50
二、獨生子女容易形成的消極心理
如前所述,獨生子女各方面的家庭生活條件是優越的,他們的身心發展是良好的。北京市曾對兩所學校中的412名獨生子女做過一次對比調查,發現獨生子女中三好學生占14%,而非獨生子女只占8.5%;獨生子女任大、中、小隊干部和班干部的占50%,而非獨生子女只占29.4%。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分別對5~6歲的35名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進行了標準智力水平的認識能力測查,設計了20個關于自然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的問題。測試結果是獨生子女的正確率比非獨生子女高,獨生子女平均答對18.1題,非獨生子女平均答對15.8題。經統計處理兩者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同時,他們又設計了7個測查幼兒園智力水平的小實驗,以測查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等,結果獨生子女的成績優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平均得33.6分,非獨生子女平均29.09分。經統計檢驗,兩者差異也是顯著的。
據有關方面的調查表明,獨生子女80%以上的身高超過非獨生子女,90%以上的體重也超過非獨生子女。
以上事實說明,獨生子女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優于非獨生子女,或者說,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具有更好的得到發展的條件和可能。
但是,獨生子女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弱點,即消極心理,這也是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必須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一)嬌氣
獨生子女嬌氣的主要表現是:(1)挑吃。專門挑最好的吃,自己覺得不好吃的就不吃。在上學的路上、學校的門口,甚至在學校經??吹饺拥舻挠惋?、面包、香腸等;在學校用餐的學生飯菜隨便倒。據調查,挑吃的獨生子女占70%,非獨生子女占40%。(2)挑穿。小小年紀開始就和別的孩子比穿,見別人穿的衣服自己喜歡,就向父母要求買,不給買就哭鬧。據調查,挑穿的獨生子女占27%,非獨生子女占10%。(3)怕苦。怕熱、怕冷,更怕走路。最主要的是怕困難,缺乏同困難做斗爭的精神,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
(二)偷懶
很大一部分獨生子女在家里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什么活都不干,床鋪由父母收拾,衣服由父母洗,甚至書包都由父母整理;在學校,學習上懶得動腦,有的甚至懶得寫作業,抄作業和雇同學寫作業的現象在不少同學中發生。
(三)自私
獨生子女是家庭之“最”,有最好吃的食品,有最好的衣服穿,入學前還有最好的玩具玩。這樣,他們在頭腦里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最大的”“最好的”就是“我的”,形成獨占一切的心理,因此私心比較重。
(四)任性
任性是獨生子女的通病,在家里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達不到目的就哭鬧,甚至摔東西,以此來威脅父母。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讓步,孩子便自認為得法,便反復用這種辦法來對付父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結果是越來越任性。上學后不容易合群,紀律約束不了他們的不良行為,往往是我行我素。同學碰他一下,鬧起來沒個完,不去上課,中午也不吃飯,還得由老師去哄,這在小學不是奇事。
(五)生活自理能力差
有的孩子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還由父母穿衣服、系鞋帶,晚上還要接尿。中學生不會洗衣服,不會自己做飯吃,離開父母只能吃方便面的不是個別。
(六)不合群
獨生子女因為家里沒有兄弟姐妹,在家里是獨自成長起來的,這種特定的生活環境容易使其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缺少合群生活的習慣和經驗。
應該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獨生子女都有這些消極心理,也不是一個獨生子女身上都反映出這些消極心理,這應具體分析,關鍵取決于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獨生子女的消極心理,其消極性是很大的,從近處講,在家不好管理,在學校老師難以教育;從長遠講,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及生活、學習和工作,因此應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