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君前召對(一)
- 我的假想敵是趙匡胤
- 聞香識女人s
- 2096字
- 2021-02-24 22:08:33
“閭丘從事,你說官家會召見我們嗎?”房間內李守節有些不確定地問道。
“衙內且放寬心,既然官家特地給潞州下了詔書,想必是對衙內先前在軍議上所言的一番話觸動。而且再加上了此番隰州空前大捷,官家定會接見衙內的。”
即使閭丘仲卿嘴上這么說,其實他心里也不敢打保票,畢竟帝王心術,難以常理度之。
“罷了,我也未免太看重這次進京了。閭丘從事再同我講講河東地理,如何?”
“自無不可?!?
對于李守節這個有些好學識禮的晚輩,閭丘仲卿一路上和他交流,也是獲益匪淺。
事實上,郭榮這幾年對后周官場的整頓還是卓有成效的,樞密院辦事效率還是蠻高的,第二天巳時前后,宮里差人傳喚李守節、閭丘仲卿進宮見駕。
在閣門使者的引導下,一身便服李守節和青色官袍的閭丘仲卿進入皇城便殿。
便殿內除了服侍的宦官、宮女,還坐著四位紫服大員,分別是宰臣范質、王溥,樞密使魏仁浦、王樸。
這四人都是后周名臣,若是大周國祚綿長,郭榮再多活幾年,這些人肯定是要名列世宗的忠臣閣。
本來應該還有一個宰臣的,但是實現了年輕時候的承諾,觀兵淮上的李谷回師后,就一直處于病休中。
自從他成功實現了對好哥們韓熙載的承諾后,李谷風痹癥纏身,屢屢上書求退。
但是求才若渴的郭榮自然沒有放李谷病退,只是讓他好好修養,繼續為國效力。
李守節跟著閭丘仲卿一道行禮:“末將(微臣)拜見官家。”
“免禮,平身?!币坏乐袣馐愕穆曇繇懫?。
李守節和閭丘仲卿乖乖地站直身子,二人謹守臣子本分,不敢直視天顏。
不同于閭丘仲卿對郭榮是真的恭敬有加,李守節只是在快速運轉腦袋,思索即將到來的問對。
“抬起頭,讓朕看看,李節帥的衙內是個何等人物?”
李守節慢慢地抬起頭,和郭榮稍一對視后,就趕緊把眼睛掃向一側的殿陛。
左側的范質、王溥只是草草地看了李守節和閭丘仲卿二人一眼,就不再作理會,自顧自地養神。
右側的魏仁浦則看了一眼殿中二人,又看了幾眼殿上天子,方才恢復了端正姿態。
唯獨坐在右側下首的王樸,大大咧咧地坐著,不停地瞅著殿中那個年輕的昭義軍衙內,在其和他對視一眼后,也不移開目光,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地盯著這個年輕人。
李守節在這大殿內一陣沉默中,暗思:“這人咋回事?為何一直盯著我看?”
沒等李守節思維徹底發散出去,郭榮撿著隰州之戰的事略簡單說了說,還問了幾句戰事詳情,不過都是由閭丘仲卿代為回答。
這是李守節和閭丘仲卿提前商量好的,若是問隰州之戰,則由閭丘仲卿代為回答;若是問攻守戰略,則由李守節代為回答。
這樣二人都能押題回答,避免精力分散,又能都在君前露臉,閭丘仲卿自是不會拒絕。
就這樣一問一答,殿內氣氛倒是開始轉向,李守節二人也開始度過了最初的緊張感。
最后郭榮站起身來,似是不經意問道:“文伯,你以為混一天下,朕接下來可取何地?”
李守節只見右側下首的那名紫服文官,倒是恭恭敬敬地給后周天子郭榮行了一禮,方才回道:“先易后難,先南后北,此凡攻取之道,從易者始......”
“王文伯,是他。流傳到后世的《平邊策》作者,郭榮的左膀右臂?!?
據說王樸是歷史上有名的急性子,有理不饒人,無理也能奪三分氣勢,但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幾個人能給王樸辨過去的,因此王樸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有理的。
“李衙內,你認為王樞密使所言可有道理?”
王樸聞言,直直地盯著李守節看,似乎隨時準備反駁李守節。
李守節朝王樸一拱手說道:“王樞密使,說得自然無錯,只不過,就現在看來,多少有些不合時宜罷了?!?
王樸本來還以為李守節會說什么新奇之語言,待聽到李守節的‘不合時宜’后,他頗不以為然。
“大言不慚,你這孺子又有何高見?”
李守節不急不躁地回道:“高見不敢說,愚見倒是有一兩條?!?
“好叫官家和諸位上官知曉,我覺得這世上哪有什么必須遵守的方略,當今之世就更是如此了。攻守之道,待時而變,待機而動,若蜀中亂,則進兵川蜀;若偽唐亂,則過江滅唐。”
“但若是南方諸朝皆安穩無可趁之機,則必以進兵幽云為先;幽云之地自被遼人占據,至今方才有二十載。短短二十年,遼人很難安撫幽云之地的漢民之心,而且番漢習俗大不相同,幽云之地的漢兒內心想必也日夜盼望著王師北上?!?
“若不趁此時收復燕云,一旦遼人徹底在幽云之地站穩腳跟,必遺禍后世子孫。河東無山后諸州,尚有雁門之險可恃。但是河北之地可就是一馬平川了,沒有燕山防線在手,河北諸州就只能任由遼人牧馬南下?!?
如果拋開個人私心,李守節肯定會把票投在先南后北這一戰略上。
畢竟得到江南的財賦,能夠使得后周狠狠地打上幾次國戰。
北宋能夠兩次北伐就是明證,宋太宗消滅北漢后,在打了小半年的仗后,又能夠馬不停蹄地發動了第一次北伐,這其中需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
雖然最后高粱河一戰損兵折將萬余人,但是絲毫沒有引起國內動蕩,而且在之后的雍熙北伐,君子館更是將開國精銳盡數葬送,但北宋依舊能拉起兵馬抵抗遼軍。
要知道這兩場大敗仗,堪稱宋朝版的“土木堡事變”。要不是大宋底子厚,早就翻車了。
因此,如果放到國家層面,從穩妥起見,李守節更支持先南后北。
但是為了李家,他必須支持郭榮的北取幽云的戰略,尤其要讓河東盡快歸入后周,成為昭義軍李家的大后方。
以期求不遠的未來,李筠能同東京朝廷斡旋一二。而且這個時候遼國在幽云之地的統治,還遠談不上安穩。沒有哪個地方的漢民喜歡生活在胡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