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北魏時期張家口名人
1.神奇北魏
北魏開啟了中國多民族共治之先河,是一個不斷融入漢文化的神奇朝代。統治者是游牧民族,卻將漢字藝術推到極致——魏碑書法;他們驍勇強悍、嗜好殺戮,卻又是虔心禮佛的佛教徒;放下長劍拿起刻刀,又是偉大的藝術家,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張家口下花園黑佛……他們的歌喉高亢蒼涼,《木蘭詩》在中國北方久久傳唱;鑄劍為犁,他們也是偉大的文學家和科學家,《齊民要術》和《水經注》,既是辭藻優美的文學精品,也是資料翔實可信的科學巨著。
西晉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人守領拓跋猗盧建立代國,是北魏的前身。西晉封拓跋猗盧為代公,并于公元315年晉升為代王,可以自設官屬,管理代郡和常山郡。公元376年,代國被前秦吞并。前秦瓦解后,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于公元386年,復國任代王,同年改國號為“魏”。魏,有美好之意。北魏(386—534)共歷20帝,享國148年,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的第一個北方政權。公元386年,北魏遷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公元398年,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北魏都平城之時,今張家口和今大同同為北魏“國之根本”“國之資儲”和“拱衛北疆”的軍事重地。張家口是北魏的龍興之地。北魏實行自上而下的胡漢融合,一方面打破了漢魏六朝以來形成的“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庶族”的門第觀念,給寒士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了很多機會。北魏開國之初,得到了很多張家口的能人的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