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張家口文史薈萃
  • 韓超 袁智慧
  • 1394字
  • 2021-01-27 15:12:01

8.胡服騎射

胡服,是古代諸夏漢人對西方和北方各游牧民族所穿的服裝的總稱,即塞外民族西戎和東胡的服裝,與當時中原地區寬大博帶式的漢族服飾,有較大差異。后來泛指漢人服飾以外的外族服裝。趙武靈王發現胡人一般多穿貼身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緊窄,騎馬射箭活動便利。趙武靈王還發現,中原地區普遍使用的戰車,在北方山地和丘陵地區并不適用,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技術則顯示出特有的長處。于是他決定進行一系列改革,學習胡人騎射戰術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短衣裝束。

但這改革支持者少,反對者多。尤其是貴族。趙武靈王的輔政大臣肥義說:“疑事無功,自己沒信心肯定做不下去。”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雖多有信心,但也得建立統一戰線。他選擇了叔叔公子成,于是派密使送信給叔叔訴說苦衷。叔叔教誨說:“趙國是聰明才智之士所居之地,萬物財富所聚之地,蠻夷傾慕之地,這么好的文化傳統,不學,去學胡、學蠻,像什么話?”

《尚書》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其中的“祀”就是祭祀。祭祀有兩層含義:一是使得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祖先面前有所畏懼,有所約束;二是不忘對祖宗先賢遺志的繼承。趙武靈王深知治國不變的規則是“利民為本”,只要政策利國利民就予以推行,不必顧及既得利益貴戚們的反對。這是施政的原則,是不容改變的。

人類社會從古代走來,遺留下來眾多的傳統文化,包括諸多政治、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經驗、教訓、傳統,是后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但也可能成為當代治國的累贅、拖累。向傳統、向歷史學習汲取經驗教訓,卻不拘泥于古制才是對待傳統正確的態度。敢于挑戰不利于當代的傳統制度,趙武靈王做到了。這就是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沒有繼承,創新就沒有根基,沒有出發點;沒有創新,繼承就成了守舊,繼承就會僵化,就會走進死胡同。

為此,趙武靈王親自到叔叔公子成家,進行說服與動員。他先講道理,“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不能講空道理。他提到趙國是四戰之地,就連小小的中山都欺負我們,如果改革,就大不一樣了!公子成一聽,非常激動,表示贊同。

隨后,趙靈王與肥義商議,幾天后推出了“胡服騎射”改革計劃。改革計劃的中心內容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其服上褶下绔,有貂、蟬為飾的武冠,金鉤為飾的具帶,足上穿靴,便是騎射。這個概念的提出,在當時是驚天動地的。得到肥義支持的趙武靈王,堅決地在趙國倡行胡服,帶頭穿上胡人服裝,對封建貴族等人的反對意見嚴詞駁斥,下令在全國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親自進行騎射訓練。“胡服騎射”的訓練場位于飛狐峪里的西甸子梁(今“空中草原”)。請騎師訓練部隊在馬上的沖刺與射箭。很快,趙國的軍隊強大起來。

趙武靈王決定實踐一下,帶著騎兵小分隊,從南到北穿過中山到達代,再到“無窮之門”,最后經樓煩居住地,返回邯鄲。這次行軍,令他對騎兵深有感觸,認為這種戰法不錯。

很快,趙武靈王親自率領騎兵,穿越飛狐峪,向北作戰,西退胡人,北滅中山,拓展疆域千余里,憑借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趙武靈王的遠見使趙國迅速強大起來,成為當時唯一能夠與秦國相抗衡的國家。這位奮發有為的國君,用“胡服騎射”將中原軍隊中寬袖的正規軍裝,逐漸改進為后來的盔甲裝備。同時,減弱了華夏民族鄙視胡人的心理,增強了胡人對華夏民族的歸依心理,縮短了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奠定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從而進一步推進了民族的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平度市| 宜君县| 阿坝县| 连云港市| 修文县| 土默特左旗| 正蓝旗| 台前县| 祁连县| 定州市| 衡东县| 天柱县| 噶尔县| 黄大仙区| 虞城县| 江口县| 弥渡县| 西安市| 通渭县| 周至县| 漳州市| 仙游县| 会昌县| 新巴尔虎右旗| 遂昌县| 南江县| 嘉禾县| 郁南县| 江陵县| 定远县| 西安市| 无棣县| 静乐县| 公主岭市| 乌拉特前旗| 娄烦县| 宜章县| 玛沁县| 民权县|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