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不想謀反,真的不想。
他是洛陽人,當年吳承宗大軍攻克洛陽的時候招兵買馬,他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的,并且成為了吳承名的部下。
藍田父母早亡,自小被自己的奶奶劉氏帶大,所以常懷有感恩之心。
作為國公,他在長安自然是有自己的府邸,劉氏也被帶過去居住。
現在齊王反叛,劉氏自然是被關押起來了,這一點是藍田極其忌憚的。
更何況他本來就沒有想過謀反。
這年頭只要不是逼不得已,誰愿意謀反???更何況藍田身居高位,家庭富裕,哪怕手里的爵位只是公爵,將來會一代一代的遞減,但也能保證后代幾代人衣食無憂,何至于為了代代相傳的公爵而去賭一把?
藍田這個人身上有一個很特殊的品質,那就是知足常樂。
相比之下,很多人都不及他。
公元432年,正華八年,六月二十日,北魏拓跋黎率領七萬騎兵悍然進攻撫冥鎮(今內蒙古四王子旗),并且攻克之。
時候他繼續南下,包圍了武川鎮(今武川縣),盛樂。
在平城的吳立炎眼看就要被兩面夾擊,大將宇文延提出可以招撫藍田,隨后表示愿意親自過去和藍田講和。
這時候林從也站出來說:“和談延去,抗敵吾往!”
吳立炎也是點頭同意,緊接著安排宇文延去找藍田和談,另一邊安排了三萬騎兵給林從,結果林從竟然說人太多了。
“殿下需要重兵把守平城,區區鮮卑,臣用五千騎能平之?!?
然后,林從真的就率領五千騎兵離開了平城。
六月二十八日,林從率領騎兵在早晨突襲了圍攻嘉樂的北魏三萬大軍,鮮卑騎兵在開戰之初就被擊垮,后面的部隊看前面的部隊亂了就驚慌失措的跑了,相互踐踏者數千人。
其實也不怪鮮卑騎兵害怕,畢竟在此之前業軍已經好幾次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了,更何況連續三位皇帝死在對方手里,那種震懾力可不簡單。
更重要的是林從本人不僅僅繼承了他父親的驍勇善戰,而且還把騎兵的優勢發揮到了極點。
再加上業軍騎兵那可是精銳的北騎軍,之前都說過了,北騎軍和征伐營那可是精銳部隊,有很多的將領都是經歷了滅北魏之戰和滅劉宋之戰的,算得上是身經百戰了。
這種將領帶出來的部隊能弱到哪里去?
嘉樂方向的軍隊崩潰,在武川的拓跋黎也是被唬住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么辦,詢問左右,還要不要和林從死磕?
林大當年硬生生的在拓跋嗣手里把吳承宗救出來,他的威名可不小。
作為他的二兒子,林從在北方同樣是威名遠播,更重要的是前幾個月他和宇文延剛剛聯手把鮮卑部落從長城邊上趕出去幾百里,不怕不行啊。
于是乎,在七月三日,北魏皇帝拓跋黎率領四萬余騎兵北撤,放棄撫冥鎮,繼續盤踞草原,隨時都有可能再次露出自己的獠牙。
林從收回失地,凱旋而歸,全軍損失不到五百人,這一戰影響力極大。
不僅僅嚇退了拓跋黎,就連匈奴十二部落那些人都是被嚇住了,不敢再亂來。
就這樣,林從一戰震懾兩族,安然回歸平城。
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藍田歸順吳立炎了!
事實上宇文延進入幽州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藍田除了歸順,沒有第二條路了。
原因很簡單,宇文延進入幽州的時候,作為對手的反叛軍竟然對他十分熱情,還詢問身體狀況,家庭情況什么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來到了自己人的隊伍里面呢。
其實這也不奇怪。
那個時候齊王北伐滅北燕,之后回到鄴城,基本上把自己的私人武裝帶走了,只是留下了從長安帶出來的征伐營和北騎軍。
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舉動。
按道理,這些人可都是隸屬于長安中央的部隊,根本沒有那么容易反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拆分化解,但吳承名沒有。
在他看來,這些人雖然說是朝廷部隊,但自己放了一個國公藍田在這里鎮壓他們,那么這些人就還可以穩得住。
他覺得如果說把這些人放到自己的嫡系隊伍里面,很容易出亂子。
只可惜,藍田懸崖勒馬,棄暗從明是他沒想到的。
許多年前,吳承宗和于大文就已經說過了,吳承名可以為將,但難以為帥,正是如此。
當藍田大軍投降的消息傳到洛陽的時候,吳承名大為震驚,甚至于不敢相信藍田反了。
反復橫跳有些莫名其妙啊。
吳承名再三確認藍田反了之后,也是大怒起來。
這時候他召集文武大臣,詢問接下來該怎么辦,是北上剿滅吳立炎,藍田,重新控制北方,還是一股腦的殺向長安。
絕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殺入長安,畢竟只要殺入長安,他們就贏了,而到時候拒守黃河一帶,依靠三郡和鄴城組成一道防線,那么吳立炎就只能龜縮在河北地區,動彈不得。
吳承名最后也是拍板決定,舉二十八萬之軍,進攻潼關。
這時候鎮守潼關的,是張升和魏國公甘贏,以及馮翎公主吳小寧,他們把關中和益州地區的十五萬大軍全部都壓到了潼關,長安一線,打算死守。
看著這個陣容,吳承名先是給吳小寧寫信,希望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可以識時務,打開城門,讓自己進入關中,然后被吳小寧回信罵了一頓。
七月十日,吳承名大舉進攻潼關。
十五日,大業皇帝吳承宗御駕親征,率領長安京軍兩萬,抵達潼關。
在此之前,滿朝文武勸阻,說皇帝已經很多年沒有上戰場了,刀兵不詳,不應該親自過去以身犯險。
但吳承宗下定決心了,哪怕是宋皇后都拉不回來。
皇帝吳承宗懷著極其悲痛和復雜的心情(沒辦法,弟弟反了,兒子死了)來到了潼關,一時之間,業軍士氣高漲,反叛軍則是軍心動搖了。
這是吳承宗自公元421年底,周宋大戰結束之后就再也沒有出征過了,盡管如此,他對于軍隊的運用和掌控依然是極其可怕。
要知道,滅北魏和劉宋,以及吳立炎北伐鮮卑的計劃都是他親自制定的,所以說沒有人能質疑這位老皇帝的能力。
此時此刻他出現在這里,叛軍不知道多少人驚慌失措,就算是吳承名亦是如此,面對自己的哥哥,他根本沒有足夠的底氣。
更要命的是,七月底,吳承宗率領一萬騎兵,直接殺入吳承名的軍隊之中,所到之處,人頭滾滾。
吳承名只能看著自己的哥哥大殺特殺之后全身而退。
他是以太子吳立炎麾下梁銳文,宋得之挾持皇帝為名反叛的,現在倒好,皇帝自己出來了,這不等于拆穿了他們的謊言嗎?
造反一旦沒有了一個成立的理由,就無法凝聚力量。
西晉八王之亂的開端和皇后賈南風誅殺太子是有很大的聯系的,主要是為其他諸侯王提供了理由。
更要命的是,八月初,南方傳來消息,淮北王吳立圭在健康被殺,齊軍投降,淮南全部淪陷。
宋得之長子,永嘉郡太守,宋寖(qin)率領南方三萬五千軍隊北伐,掃蕩淮北,攻克彭城(徐州),一時之間,吳承名的大本營山東地區岌岌可危。
而南方之前的局面是什么樣的呢?
正華七年年底,吳立圭率領十萬大軍,占領了淮南大片區域,并且在正華八年初跨過長江,進攻健康!
這個時候健康守將是林眾,林大的三兒子。
他率領城內三萬多人抵御,并且做好了打長期戰爭的準備。
作為南方的大城市,擁有一百多年的建都歷史,健康的城墻極其高大,并且囤積了足夠使用兩年的糧食,只要上下一心,吳立圭的十萬人想打進來似乎也不容易。
但問題就出在上下一心這一點上。
公元429年業軍攻克健康,是以比較和平的方式(有人打開城門),所以并沒有太多的流血。
但有的時候一個政權消滅另一個政權,往往需要流血的。
如果不流血,那么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消化這個政權。
可是在此期間,一旦帝國出現了什么問題,那么極有可能遭到反噬,詳情參考前秦苻堅淝水之戰戰敗之后的北方四分五裂。
431年底齊王謀反,北方亂成一鍋粥,對于健康城內遺留的劉宋臣民來說顯然是一個機會。
更有甚者希望借此機會復國,重新建立大宋政權。
于是乎一群劉宋文武官員,皇室貴族聯合在一起,集齊所有力量,七百多奴隸仆人,于三月八日,以捐獻物資錢財犒勞軍隊之名義,突襲朱雀門,打開城門。
城外的吳立圭看見這一幕,也是懷疑是不是陷阱,只是派遣了八百騎兵進入,誰曾想竟然順利通過,隨后眼看城內士兵反應過來了,吳立圭下令出擊,僅僅一天就攻克了健康外城。
將領林眾率領八千余人退入內城。
只可惜他們勢單力薄,僅僅八天就淪陷了,自從,健康完全淪落反叛軍手里。
這一天是三月十七日。
那些本以為可以趁此機會重新復國的劉宋遺民直接被吳立圭下令全部斬殺,一個不留,徹底清除了健康城內劉宋的殘留勢力。
三月二十四日,經過七天的威逼利誘,林眾依然不愿意投降,吳立圭下令把他斬首示眾,頭顱掛到朱雀門上。
林眾臨死之前對著劊子手和周圍的叛軍大笑:“吾于地府等待爾等!”
隨后被殺,年僅三十歲(公元402年-432年)。
齊王之亂平定之后,皇帝吳承宗極其悲哀,為了表示對林家父子的尊重,給予了林眾一系公爵之位,林眾那兩歲的長子受封忠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