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15(東晉義熙11年)3月初,劉裕以皇帝的名義,下發了一篇討伐吳承宗的文書。
“吳賊為禍東南,割據一方,以拒朝廷,人神共憤,天下臣民當聯合共擊之!既以大將軍劉裕統領天下兵馬,南下討賊!”
那一刻,安定了一年多的東晉軍隊再次行動起來,劉裕結合了前幾次失敗的經驗在加上想一戰定乾坤,出動的規模可以說是極其龐大。
史稱“宋武帝以萬騎,士卒五萬,共計六萬余人,悍然南下!”
劉裕這一次可以說是把老本都拿出來了,一萬騎兵全部都是他的精銳,這些年來和他南征北戰,可以說是王牌騎兵,由此可知他心里多么希望統一南方。
甚至于可以說,依靠這一萬騎兵,他就可以獲得吳承宗勢力范圍的野戰主導權,吳承宗除了固守城池,別無他法。
盡管失去了龍川,吳承宗的勢力范圍依然龐大,比起被滅亡了的南燕都大,所以劉裕計劃這一戰的時間是一年起步。
3月19日,劉裕大軍從健康出發,抵達臨海城外,一時之間把臨海包圍起來。
這時候的臨海只有一千人,并且沒有什么大的將領坐鎮指揮,那么他的淪陷也是可以預見。
24日,臨海城破,晉軍長驅直入,攻占了吳承宗的第一個緩沖帶城市。
這一個過程吳承宗沒有派遣一兵一卒,甚至于開始集合大量物資,投入到晉安郡,建安郡,邵武地區,鞏固防線。
如此一來,在永嘉的兩千軍隊就被孤立了,他們是吳承宗挑選出去的,基本上都是自愿去消耗晉軍的人,所以吳承宗并不擔心他們的士氣。
兩千人的敢死隊足夠讓劉裕知道他們的決心。
4月1日,劉裕大軍兵臨城下,包圍永嘉,之前作為吳承宗行政中心的永嘉早已經被加固了幾次,高大無比,甚至可以說永嘉的城池堅固程度是東南第一。
如此高大的城池劉裕也是擺出來了足夠的重視。
他的戰術就是騎兵在外圍圍點打援,步兵死磕城池。
當一個人,一個國家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并不需要太多的謀略,比如說劉裕,他的強大震懾天下,接下來攻克其他城池也是按照這樣的戰術就可以讓吳承宗崩潰。
吳承宗他們完全沒有實力和劉裕野戰!
看出來劉裕的戰術之后,吳承宗拍板決定,固守永嘉!
可是他們沒辦法派遣軍隊支援怎么辦?
水軍。
永嘉一面靠海,并且距離晉安郡并不遠,吳承宗便打算十天往永嘉運輸三百士兵和大量的糧草和武器,并且把身邊的林大派遣過去作為臨時最高統帥。
一時之間,永嘉變成了雙方全力以赴開戰的地點。
5月11日,劉裕在死磕永嘉四十幾天之后也是累了,他很清楚永嘉一直在輸入源源不斷的物資,可是他依然沒有攔截,他打算耗死吳承宗,他不相信一隅之地的吳承宗能和他打消耗。
就這樣,時間持續下去,劉裕依然在死磕,可是卻沒有一成不變。
他派遣檀道濟,王鎮惡兩人率領五千騎兵繞過武夷山南下,前往廣州地區。
5月22日,檀道濟大軍進入龍川,并且調遣廣州交州地區的士兵和土著軍共計一萬七千余人,隨后猛然發起對興寧的攻擊。
這時候興寧的守將是吳承名,帶著三千人守衛南方門戶。
檀道濟大軍殺來,他第一時間關閉城門,開始打保衛戰。
興寧位置很重要,一旦淪陷,晉軍就可以在吳承宗的根據地里面橫沖直撞,然后和劉裕里應外合,剿滅他們。
所以吳承宗第一時間派遣三千軍隊南下,于大文臨危受命,打算支援吳承名。
這一戰很多人都覺得懸,其中最主要的是檀道濟麾下的五千騎兵。
6月4日,于大文在野外和檀道濟三千騎兵接觸,哪怕這三千人是吳承宗麾下的精銳,可是奈何雙方實在是實力差距太大,就算是他們的步兵方陣讓騎兵的優勢下降,可到最后依然是無法戰勝檀道濟,到最后于大文甚至是放棄了大部隊,讓大軍殿后,隨后率領五百人撤退。
這一戰,檀道濟損失七百多騎兵,而于大文兩千五百人全軍覆沒,無一幸免。
回到晉安的于大文并沒有被吳承宗責罰,畢竟這一戰誰都看得出來,沒法打啊,那個朝代步兵可以戰勝同等數量的騎兵?
但是吳承宗打算死磕,和檀道濟死磕。
6月11日,吳承宗調遣一萬八千大軍,其中包括兩千騎兵,交付甘祖,于大文,林大三人。
大軍悍然發起了進攻,檀道濟都沒有想到吳承宗那么看得起自己,雙方加起來三萬多人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
本來人數上晉軍就已經差了一點,結果他們的軍隊凝聚力比起吳承宗軍差了許多,更要命的是為了剿滅甘祖大軍,檀道濟根本沒有多少人包圍興寧,于是吳承名再一次發揮他的特點。
人有多大膽,就有多狂妄。
吳承名放棄興寧,傾巢而出,對著檀道濟大軍后背發起進攻。
一場混戰爆發起來,率先崩潰的是晉軍。
6月19日,晉軍崩潰,相互踐踏死者不計其數,騎兵因為自己人的自亂陣腳無法發揮,被甘祖麾下的大軍拉近距離亂箭齊發,損失慘重。
檀道濟和王鎮惡只能灰頭土臉的率領四百騎兵落荒而逃,直奔廣州城。
此戰,晉軍大敗!
前后一萬七千軍陣亡八千,潰逃三千余,投降五千余人。
毋庸置疑,吳承宗獲得了勝利,并且殲滅了劉裕麾下一半的騎兵。
吳承名抓住機會,擴大戰果,一舉拿下龍川,把緩沖帶拉長。
這時候吳承宗依然是在坐鎮晉安,掌控全局,他的麾下依然有八千士兵可以調動。
整個武夷山東部的吳承宗軍早已經恢復到了三萬人,并且進一步擴展到了三萬五千,所以才能有底氣和劉裕對抗。
得知興寧大敗,劉裕怒不可遏,之前吳承宗大軍南下他并不是不知道,可是依然是穩扎穩打,不想繞過永嘉,誰曾想檀道濟和王鎮惡竟然潰敗了,還損失了他幾千騎兵。
想到這里,他就忍不住暴怒。
不過永嘉也是快要撐不住了,雖然說兵力和物資一直在補充,可是這段時間雙方大戰,早已經讓永嘉破爛不堪,很多城墻都已經裂開了。
果不其然,6月27日,劉裕進入永嘉,并且把城內一千多戰俘斬殺,把他們的頭顱割下來扔到了閩江對岸,震懾吳承宗。在此之前,林大見勢不妙,帶著幾個親兵劃船跑了。
永嘉淪陷,意味著一直到閩江的幾百里地區都已經落入劉裕手里,吳承宗北方的緩沖帶消耗殆盡。
接下來才是好戲出場,真正的大戰。
7月2日,劉裕大軍集合,來到了建安郡,并且展開架勢,隨時準備戰斗。
建安郡位于閩江防線中部,一旦淪陷,那就等于被劉裕撕開一個口子,不管是順江而下攻克晉安郡還是水陸攻打邵武都是很輕松的事情。
不過吳承宗也是早有準備,他甚至于在建安布置了他所有能調動的部隊,前后共擊一萬人駐守。
南方已經沒有什么威脅,甘祖率領大軍回到了晉安,隨時準備支援建安。
這時候,吳承宗派遣士兵來到了建安郡外,那是他的來使,想和劉裕談判。
劉裕并不想談判,但之前的興寧大敗讓他認清楚現實,死磕吳承宗他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吳承宗的來使叫曹達,是一位低級將領,只能統領一百人而已。
今天他自告奮勇來到這里,早已經視死如歸,吳承宗之所以尋找他是因為他看起來兇悍,具有震懾力,并且腦子靈活。
看著曹達,劉裕面無表情,問他吳承宗想干什么。
曹達回答,說“大將軍(吳承宗)其實一心在于天下百姓,并沒有和宋公作對的想法,奈何宋公數次來攻,大將軍希望能和宋公化干戈為玉帛,停戰,甚至可以全體遷徙到南陽郡(今南陽),為大晉抵御胡秦!”
曹達說的義正言辭,可是他得到的只是劉裕和麾下將領的冷眼旁觀。
雖然說興寧大敗,劉裕騎兵損失慘重,可是他的根基依然還在,他不打算和吳承宗妥協,在他眼里,吳承宗是硬骨頭,但是和桓玄,劉毅他們比起來只是硬一點而已,何足道哉?
出于禮貌,劉裕并沒有傷害曹達,讓他安全的回去了,如果他能預知幾年后曹達會成長成為一個勇猛的大將,并且兩次打擊他的北伐,那么他今天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斬殺他。
當然了,這已經是后話了。
接下來吳承宗終于要和劉裕拼死一搏了。
7月18日,吳承宗親自帶領甘祖,于大文,林大,梁銳文和他全部的家底,一萬大軍,傾巢而出,前往閩江岸邊,和劉裕大軍隔江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