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職場性別平等,是對男性的不公,對女性的侮辱”
- 簡一諾
- 筱競
- 780字
- 2021-06-24 20:17:00
2021年6月24日,周四
這是昨天《澳大利亞人》報上一篇文章的標題。
作者開篇就呼吁家長千萬不要勸自己的兒子入行礦業公司。要知道,在澳大利亞,數一數二的公司都是礦業公司,理應是最具吸引力的。
之所以要男孩避免礦業公司,是因為礦業公司存在明顯的男性歧視問題。
一直以來,采礦企業女性員工比例較低。礦業公司為了追求性別比例平等,就會不遺余力地招聘女性,提拔女性,女性員工的上升通道因此就會通暢得多。相比之下,男性員工的機會就會被擠占。
據對澳大利亞礦業公司57,000名員工的調查,女性員工晉升管理崗位的平均用時要比男性短將近十年。女性升至管理崗位的平均年齡是42歲,而男性則是51歲。
是男性員工的能力不如女性同事嗎?未必。
最近,就有一位澳大利亞礦業頭部公司的美國員工把自己的東家告上了美國的法庭,訴公司因為要提拔能力、經驗不如自己的女性員工,至少三次剝奪了自己的晉升機會。
究其根源是公司訂立了2025年達到員工性別比各占50%的硬指標,而女性員工2016年的占比僅為17.6%,達標是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的。同時,女性在管理層、董事會中的提升比例也有明確的目標。
而且,公司高層的獎金與性別比例目標的實現掛鉤。
結果就是為了達標,在招聘、提拔的過程中,基于性別的考量勝過了對能力的考量,造成了系統性的性別歧視。
作者認為,讓女性基于自己的性別,而非能力獲取機會,也是對女性的侮辱。
類似的男性性別歧視在男性較多的警務系統同樣存在。
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追求性別平等的大方向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不論客觀因素,不論環境語境,一味機械地追求性別平等,造成的結果恐怕會有違初衷。
男性抱怨,甚至起訴性別歧視目前還不多見。但是,隨著女權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或許會有上升的趨勢。那么,未來,會不會興起男權運動?
無論女權,還是男權,或許是時候大家好好反思、思考追求平等權利的初衷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不要被片面追求表面的數據平等帶偏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