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己的前途自己爭
- 簡一諾
- 筱競
- 1267字
- 2021-01-07 19:17:00
2021年1月5日,周二
最近在看電視劇《大江大河2》。
有一個橋段是說梁思申跟她的老板爭取一個職位。老板的安排是中國投資項目,由資深的財務人員或技術人員負責,讓梁輔助。
但是,梁要求自己做負責人,并且說出不少理由,比如自己更了解中國的體制、政策、架構,自己有人脈,等等。
結果,她得償所愿。
不知道大多數的觀眾看到這一段有什么感覺,除了看出梁的干練、自信,會不會還覺得她有點張狂?會不會覺得這就是演電視劇,生活中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覺得編劇有點夸張?
我倒是覺得編劇還是很懂現在的職場的,至少很懂現在的外企。
就以我現在的公司為例,我們提倡的是自己的職業發展自己做主,要積極主動地讓老板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嘗試怎樣的新工作、新挑戰,要毛遂自薦挑大梁。當然,就免不了要說自己多么多么能,怎么怎么比別人好。
對于多數的中國員工,尤其是年紀稍長些的,這是有點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多半比較內斂、含蓄,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自賣自夸的是王婆賣瓜,有點提不上臺面。
而且,早些年的外企也還不是這樣的文化。我進的第一家外企并不鼓勵事事要自己爭。那時候說的比較多的是:你做好自己的工作,別的事情,諸如加薪、升職、轉崗,等等,老板會替你考慮。
那時候,員工埋頭做事,心無旁騖,職業發展的壓力在老板和人力資源部那一頭。老板時時都在觀察,事事都在評估。如果獎懲分明,標準清晰,團隊就風清氣正,大家干勁沖天;如果老板失了公允,團隊就慢慢變得人心渙散,出不了業績,人才外流頻繁,老板的位置也就不大好坐了。
如今,提倡自己的職業發展自己做主,就變成了誰敢說,誰會說,誰能讓老板滿意,誰就有機會。
升職的未必是最能干的,卻會是那個最積極跟老板爭取那個職位的人。老板面對民意也可以毫無壓力,“我們不是一直說自己的職業發展要自己做主嗎?你不表達意愿,或者意愿不夠強烈,那就怪不得別人了。公司要保護那些有意愿發展的員工的積極性嘛······”
至于如何讓老板滿意,給老板留下印象深刻,那就看各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啦。殊不知,大凡有點能力的,基本上都會有點小傲氣,憑本事吃飯,對討好老板是有點不屑的。在老板看來,就可能是意愿不夠強烈吧。
梁思申的那個老板顯然耳根有點軟,面對梁說自己行,他起初還有疑慮,但架不住梁的堅持,很快就答應了,而忽略了梁似乎并不具備同等的工作職責,并不具備可追溯的成功案例,單憑她說自己行就行嗎?
當然,電視劇可能是略去了背景調查考核之類,不過現實中,是真的有耳根很軟的老板的。升職加薪單憑老板的一句話,沒有配套的人力資源評估制度,是的確存在的。
所以,也說不清是時代變了,還是外企變了。現在的職場,對員工的要求或許是更高了。從專心做事,到還要自己去關心設計自己的下一步晉升。為此,需要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人面前努力地表達與表現。
看起來的確是鍛煉了多元化的能力,但是,是不是也會分散了員工做事的精力與能力呢?所以,企業提倡自己的職業發展自己做主的初衷是什么,效果如何,有沒有人做過認真的分析研判?
當然,我們還是要相信“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的道理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