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肝就是養命(2020版)
- 李卉 王偉岸主編
- 9676字
- 2021-01-07 15:09:30
認識人體的中樞命脈——肝
“肝者,將軍之官”,是人體的中樞命脈,是人體的先天之本,人體的排毒工廠,是管理人體氣、血、水流通的“中央銀行”。一旦肝臟功能不佳,亞健康就會迫不及待找上門來。
肝為人體先天之本,養命先養肝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曾經在中醫學界形成了普遍共識。然而,大約兩百年后,又有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說法,“人之元氣根基于腎,而萌芽于肝”,“肝為人身元氣萌發之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體的元氣雖然根基于腎,但卻萌芽于肝。

腎屬于泌尿系統的一部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后產生尿液排出體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以調節血壓。

肝,是高等動物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是體內最大的臟器。有儲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其實,這兩種觀念都有一定的道理。
“腎為先天之本”論是從自然生命源頭的角度來講的。腎臟孕育生命的火種,如果沒有腎臟納藏的生命火種,就不會有生命跡象的存在。
“肝為先天之本”論立足點則是自然生命運作過程。我們知道,胚胎是每個生命樂章最開始的地方,而胚胎生命必須仰仗母親肝血的供應才能生存下來。如果母親肝血供應不足,也就不會有健康生命的存在。可以說,肝臟早在生命孕育的過程中,就已經在發揮作用了。因此,肝是生命能量的源頭,生命能量依靠肝血得以儲存。
早在生命降臨人世之前,肝臟已經在發揮作用。每個胚胎必須仰仗母體肝血的供應才能生存下來。如果母體肝血供應不足,將不會有健康生命的存在。肝是生命能量的源頭,生命能量依靠肝血得以儲存。
《黃帝內經》有“血氣者,人之神”。有了肝臟供給的血液,人體才能吸收大自然的能量,生命運作過程才得以繼續。肝臟每分鐘處理的血液量達1500毫升,由此,我們認為肝臟是人體的血庫,即所謂“肝主藏血”。肝臟的藏血功能,說的就是肝臟儲藏血液、調節血量的功能。其具體運作原理為:當人體活動時,血液由肝臟流到周身各處;當人體休息時,血液又回到肝臟儲存起來。如果肝臟藏血功能正常的話,還可以有效凝血。因為人體所有凝血因子幾乎都是由肝臟制造的。當人體突發“流血”狀況時,肝臟既能發揮凝血功能,又能保證人體足夠的應急血量。一般情況下,肝功能與人體凝血功能緊密相連。肝硬化患者出血過多甚至死亡是臨床常見的病例,這是由于肝功能衰竭加重了人體的凝血障礙。
肝臟的藏血功能除維持自身正常活動以外,還將納藏的生命能量輸送給五臟六腑,供應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凡是肝血供應不足的地方,就會有不健康的癥狀表現。
由此可見,肝臟是自然生命在孕育之后得以正常運作的活力源頭。從生命運作過程來看,肝應為先天之本。
人體的排毒“工廠”——肝臟
額頭無緣無故冒出小痘痘,不能化妝,浪費了這天生麗質。下巴也悄無聲息地多了不少痤瘡,又疼又癢,又紅又腫,遮也遮不住,擠掉一定會很疼,還會留下痘印,怎么辦?怎么辦?心情也跟著變得很糟……
現在,上班族們生活節奏加快,總是遇到這樣的尷尬。每到一個新崗位,每次接手新任務,總會承受來自各方這樣那樣的壓力,自己也想“小試牛刀”,展示自己的能力。于是,加個班、熬個夜在所難免,可是之后呢?睡眠不足,皮膚沒了光澤,花錢買化妝品也抹不掉、蓋不住臉頰難看的色斑。吃東西消化不了,有難聞的口氣,好不容易才甩掉的游泳圈又開始耀武揚威。明明忙乎了一整天,精疲力盡,但是到了半夜一兩點還是睡不著。想不通為什么頭很痛,即便喝了咖啡、濃茶,還是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工作。工作趕不上進度,領導動不動叫去談話,同事也開始埋怨,心情更加郁悶。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藏在肝臟里的毒素在作怪。

痘痘長在臉上不同的部位,說明不同的器官毒素堆積。而額頭上長滿了痘痘說明你的肝部毒素過多,肝已經在超負荷工作了。
可是,我們身體哪里來的那么多毒素呢?
醫生說,人身體中的細胞、組織、器官等都會產生有害的物質,這些就是毒素。西醫更明確地表示,人體內的毒素主要來自脂肪、糖、蛋白質等的代謝。
具體來說,這些物質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廢物。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腸胃消化,會留下殘渣,如果沒能及時排泄出去,就會留在腸胃中成為腐敗物。還有我們平時吃的水果、蔬菜,洗不干凈,殘留農藥也會被一同帶進肚子里。女性用的化妝品中可能含有重金屬,時間長了,難免會沉積在體內。人吸進被污染的空氣、喝了被污染的水都會在體內留下毒素。可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毒素的包圍之下。
一旦人體積存太多的毒素,健康就會出現危機。所以,排毒是我們健康生活的重要內容。怎樣才能把它們排出去呢?
其實,人體有自己的解毒器官——肝臟。我們知道,肝臟具有排毒功能,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工廠”。吃進去的有毒物質,有損肝臟的藥物,體內產生的毒物、廢物等都必須依靠肝臟來解毒。肝臟會分解胃或身體其他器官制造的廢物,然后以無害物質的形式分泌到膽汁或血液中,最后將毒素排出體外。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喝酒以后,胃、小腸先吸收酒精,然后進入血液,血液通過肝臟后進入全身循環。因此,流過肝臟的血液酒精濃度往往很高。肝細胞可以將酒精分解為其他化學物質,緊接著這些物質會被進一步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然后排入尿液,或者從肺排出,這就是人體精密的解毒機制。因為肝細胞能夠代謝的酒精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喝太多酒,肝臟是沒有辦法全部處理掉的,這樣就容易得酒精肝。
人體積存太多的毒素,健康就會出現危機。所以,排毒很重要,而肝臟的主要工作就是排毒,它負責分解胃或身體其他器官制造的廢物,然后以無害物質的形式分泌到膽汁或血液中,最后將毒素排出體外。
醫生常常告誡我們,最好能在每天晚上11點之前睡覺。因為這個時間是肝經運行的最佳時間,也就是肝臟排毒的時間。而肝臟的排毒一般都是在熟睡中進行的,如果這個時間不睡覺,日積月累,肝功能會出現紊亂,解毒效率也會降低,到最后可能負荷過重引起各種病癥。因此,早睡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管理人體氣、血、水流通的“中央銀行”——肝臟
痰多咳嗽,好像肚子里面全是痰一樣,怎么吐都吐不完。以為是肺有毛病,清了好久,不但沒見效果,反而長成了硬邦邦的大疙瘩!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肝者,將軍之官”。意思是說,肝臟在五臟中就像國家的將軍一樣,隨時調度蓄勢待發的千軍萬馬,負責指揮、調節人體活動,肝臟的一舉一動事關人體健康和生命質量。
肝臟負責儲藏血液,調節血液在全身的輸送運行,主導氣機的升降出入,管轄水液的輸布與排泄,因此,肝臟是人體氣、血、水流通的“中央銀行”。
首先,肝可以說是我們身體里的大血庫。當我們活動的時候,肝就將自身所藏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維持其他臟腑和身體器官的各項生理活動。當我們睡覺休息的時候,血又會回歸到肝臟中貯存起來。
我們知道水庫是有閘門的,它不會漫無目的地蓄水,也不會肆無忌憚地放水。如果水庫只管蓄水,那么日積月累,堤壩崩潰,水庫將不復存在。相反,如果只懂得放水,存不下一點兒水,水庫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同樣肝臟這個人體血庫也有閘門,它并不是單純地儲藏血液,還可以調節血量,防止意外“流血”的發生,保證身體有足夠的血液可以應急。

肝臟就像水龍頭一樣,能夠調節人體血液流通的量,既不能開到最大導致意外流血,也不能開得太小導致身體供血不足。
中醫中的“肝”并不像西醫,單純地表示肝臟,還包括與肝臟息息相關的一系列器官如:眼睛、筋骨、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等。它們都需要肝血的滋養,倘若血庫中藏血不足的話,它們的功能發揮就會受到影響。那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年紀輕輕的卻看不清楚東西,看書的時候光線稍稍變弱一點點,眼睛里的字兒都在打架。還有一些人總是在納悶,堂堂男子漢竟然拎不動一袋大米,還總叫嚷著手腳麻;明明睡了10個小時,可還是渾身沒勁兒,不想干活兒,這也是肝血不足的原因。
因此,血庫藏血充盈,各個器官能夠得到充足的養分,抵御邪氣的能力會加強,抵抗力、免疫力也會提高。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很多肝功能不好的人總是容易感冒。
由此,我們推斷肝血不能虛,否則,不但肝的各項生理功能會受到影響,其他臟腑也會受到牽連,身體健康就沒辦法保證。
其次,肝臟可以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液運行。
人體中的氣通過升降運動維持臟腑活動。氣的升降活動需要多種器官的參與,其中包括肝臟,這就是肝對氣的疏泄功能。我們知道血液需要跟隨氣機才能運行,如果氣不通,血液也沒辦法流通。肝氣疏泄正常,氣血就不會瘀滯。氣機升降出入正常,氣血流通暢通,就不會覺得有壓力,也不會無緣由地煩躁。另外,水液也需要跟隨氣機流通,氣機暢通無阻,水濕就能正常排出體外,臉上也不會長暗瘡。所以,維持肝臟正常疏泄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保持肝正常疏泄并不僅僅是說肝臟可以讓氣血正常運行,還指肝不能疏泄太過。倘若肝疏泄太過的話,過于旺盛的肝氣就會轉化成肝火,肝火大的人,火氣就大,即使遇到很小的事情也會生氣發怒,沒有熬夜眼睛也會充血,眼珠布滿血絲,這都不利于肝臟的健康。
再次,肝臟可推動周身水液代謝。
正因為氣具有推動作用,所以可以推動血液、水液的代謝。肝的疏泄功能,不僅會影響一身之氣的布散,還會影響水液的代謝。如果肝臟疏泄失常,氣機運行紊亂,會使水液的輸布排泄出現障礙,導致水濕不能正常排泄,而蓄積停留在人體某些部位。水濕蓄積太多就成了“飲”。我們知道,中醫中把人體正常的水液分為三種:精、津液、水,其中精最為稠密也最為精微。“飲”就是比較稀比較清的津液。
咳嗽痰多別只顧著清肺,肝不好也會形成痰。因為肝臟可以推動水液的代謝。如果肝臟疏泄失常,氣機運行紊亂,水液不能及時排泄出去,就會蓄積停留在體內,形成痰。
“飲”累積過多,在熱邪的作用下就會進一步變得黏稠形成痰。痰和飲除了吐出來的,大多數在體內是看不見的。中醫所說的痰和飲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吐痰會非常吃力,必須用力地咳才能把痰吐出去,這是“痰”。而有的人很輕松一呼氣痰就咳出來,而且痰的水分還很大,這就是“飲”。痰進一步發展,就會長得像身體里面的硬疙瘩一樣。這是痰在熱邪的作用下,進一步惡化轉變成的痰核,西醫管它叫脂肪瘤。脂肪瘤進一步惡化,就成了癌,可能會危及生命。
總之,肝好氣血才充盈,心情才舒暢,水液代謝才正常,身體才健康。因此我們應該呵護好肝臟。
肝不好,亞健康找上門
當今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那么,什么是亞健康呢?
簡單點說,亞健康就是雖然還沒有到生病的程度,但人卻感到不舒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明明沒干多少活兒,卻動不動就覺得累。中國有些學者把亞健康的表現歸納為“一多”和“三少”,其中“一多”就是疲勞多,“三少”就是活力減少、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弱。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年紀輕輕卻什么都不想干,整天死氣沉沉的沒什么活力;遇到一件事情,不能馬上想出解決辦法;到一個新的環境或者新的工作崗位,又或者剛接手新的任務總是不能快速進入狀態。
同時,亞健康還表現為:誰也沒招你,誰也沒惹你,可就是悶悶不樂,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沒有熬夜,也沒什么擔心的事情,卻總是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工作了一天,晚上躺到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早上起來黑眼圈也出來了,腦袋還覺得沉沉的。可有的時候又會哈欠連連,見到床就能倒頭睡,睡著卻總也醒不了,還一直做夢。有時候會健忘,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自己都沒有印象。甚至還會食欲不振,不管什么好吃的都不想吃。有的人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沒干什么重活,天氣也不熱,卻總是汗流浹背的……總之,亞健康的表現還有很多,而這些表現中最突出的要數疲勞、精神失常和睡眠不好,而這些癥狀都與肝臟有著密切的關聯。
首先,中醫認為肝與疲勞關系密切。疲勞很容易理解,就是渾身沒勁兒,不想干活兒,不想打球,不想走路……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意思是說,肝臟是人疲勞的根本原因。因為肝血充足才會手腳靈活,伸縮自如。如果肝血不足,人四肢僵硬,想動又動不了才會感到疲勞。這說明肝臟可以通過藏血和調節氣血運行來影響疲勞感的產生,調節疲勞程度的輕重。
通過上一節,我們知道,肝臟對于人體氣、血、水的生成、輸布和代謝有著重要影響。如果肝臟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不能保證氣、血、水的正常運行,結果肯定是臟腑和筋脈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從而產生疲勞感。
另外,五臟相連,肝功能失常,可能影響其他臟腑的正常工作,從而造成其他器官的不適,這些都有可能引起疲勞。
其次,肝具有疏泄功能,所以心情不好要靠肝臟來調節。中醫認為心情的變化與氣、血有很大關系。如果氣血運行通暢,人就不會覺得郁悶,而氣血瘀滯肯定會影響心情。《黃帝內經》中說,“血有余則怒,不足則恐”,意思是,精血過多,人就容易動怒發火;精血不足,人又容易害怕。這就說明心情的變化與肝血的盈虧有很大關系。我們知道,血隨氣行,精血需要跟隨氣運行,氣機通暢,精血輸布就不會受阻。因此,我們正常的情志活動,也要依賴氣機的調暢。氣、血的流通都需要肝臟的調節,所以,亞健康心理、精神上的一些表現統統都是肝功能失常的表現。
再次,失眠的發生也和肝臟疏泄功能失調息息相關。

心俞穴對治療失眠、健忘有很好的作用。該穴位位于第五胸椎的左右兩旁,約1.5寸的地方,患者趴在床上,另一個人以雙手拇指指腹同時向下用力按壓該穴位就能很大程度上緩解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或者精神受到刺激,神經始終是緊繃繃的;或者生了場病一直沒有好,身體也被拖得虛了;或者吃東西沒有節制,遇到自己喜歡吃的就胡吃海塞,吃進去又消化不了,只能在肚子里翻騰;再或者經常黑白顛倒,生物鐘紊亂,在應該睡覺的時間睡不著,而該工作的時候又沒精打采的等等。
很多中醫學家都認為失眠的原因可能是血虛血瘀,而血虛血瘀又和肝功能密切相關,因為肝臟掌管血液的流通。同時,焦慮、煩躁、心神不寧等不良情緒也要依賴肝臟的調節,所以,養護肝臟是中醫治療失眠的一種重要方法。
最后,肝功能受損波及其他臟腑。
我們知道,心臟負責血液的調度,而肝臟這個大血庫卻是它工作的前提。因為肝藏血充足,心才有血可調。同時,肝能促進血液的正常運行,也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所以,肝功能受損或者患肝臟疾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脾負責全身能量的補充,有了脾提供的能量,人才能活動。而氣機通暢脾胃才能正常運化,氣機通暢又需要肝臟的參與。所以,肝正常疏泄,人體活動的能量才能得到保障。反過來,肝功能受損,脾胃功能也會受到限制,人體活動所需能量得不到補充,當然會覺得疲憊。
身體能量的產生和肺也有很大關系。肺吸收空氣幫助心臟管理血液的運行,氣血循環正常,人才會精力充沛。如果氣機不暢,肺的正常呼吸就不能正常進行。
中醫理論認為,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相生。肝血依靠腎精的滋養,腎精又因為肝血不斷得到補充。如果肝不好,腎精得不到補充,從而影響腎功能。
總之,亞健康狀態的異常表現實質上是肝臟功能異常的具體表現。所以,當心肝不好,亞健康就會找上門。
五臟是兄弟,肝好才能五臟安
延年益壽,幾乎每個人都有這個想法。當今社會,人們在面臨強大的生活、工作壓力的同時,也十分注重保養自己的身體。一些人把注意力放在補腎上,如果真是這樣,就應了一句俗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當然,“腎虛”或許是普遍病癥,但盲目濫補,卻會損害身體健康。因為不管食療還是藥療首先都會傷害肝臟。補腎食材往往是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而當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后,首先要經過肝臟的分解,才能被人體所吸收。補得越猛,肝臟的負荷就越重。有人想借助藥物達到強腎壯陽的目的,但“是藥三分毒”——就是說,藥都有一定的毒性。而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工廠”,這些毒素也會進入肝臟。因此,肝臟功能正常,補腎才有效。

五臟是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五臟相互連通,相互配合,共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肝與心:心主血、肝藏血,肝血充足才能心安
心為五臟之首,《黃帝內經》中稱為“君之主官”。心肝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心主血脈,肝藏血。肝臟所藏的血液,經由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維持五臟的正常活動。心臟行血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血流順暢,肝臟才有所藏。肝臟藏血充盈,能夠自如地調節血量,心臟才有所主。若肝血不足,則心失所養,導致心血虛;若心血不足,則肝無所藏,造成肝血虛。心血虛與肝血虛通常同時出現,表現為失眠多夢、頭暈目眩等。
心藏神,統管精神、思維活動。肝主疏泄,調節情志、心理活動。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維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動。如果心肝功能失調,情志就會出現異常,心悸、失眠、心煩、易怒等是常見癥狀。
肝與脾:肝脾相連,肝脾失和精神差
脾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稱為“倉廩之官”,負責補充身體能量,與肝相互為用。肝脾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統血與藏血。脾的運化離不開肝的疏泄,肝的藏血又需脾化生的氣血來供養。只有脾氣健旺,生血有源,肝才有所藏,肝血才會充足。肝血充足便能正常疏泄,促進脾氣運化,發揮脾統血的作用。
肝與脾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統藏。如果肝脾失和,則氣血流通不暢,出現瘀血、嘔血、鼻衄等癥狀。
肝與肺:肝藏血、肺藏氣,肝肺協調才能氣血旺
肺主肅降,《黃帝內經》中稱為“相傅之官”,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在氣血的升降運行方面。
肝居膈下,肺處膈上。肝的經脈由下而上,貫膈入肺。肺在五臟中位置最高,其氣以下行清肅為順。肝氣主升發,肺氣主肅降。肝升肺才能降,肺降肝才能升,肝肺安和,升降得宜,人體氣機的正常運動才能得到保證。肝藏血,調節人體血量;肺主氣,掌管一身之氣。肺主氣功能的正常發揮需要血的滋養,肝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需要氣的推動。因此,肺與肝相互協調共同維持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
如果肝肺功能失調,就會使人體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咳血、咳嗽時胸脅隱痛等。
肝與腎:肝腎同源,養肝即養腎
肝腎之間關系極為密切。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之間血精互生互化。肝血的生成,有賴腎精的資助;腎精的充盈,仰仗肝血的滋養。因此,中醫有“肝腎同源”“精血同源”的說法。
腎精足則肝血旺,肝血旺則腎精充。換言之,如果腎精虧虛可能導致肝血不足,表現為眩暈耳鳴、兩眼干澀、四肢麻木等。如果肝血不足也可能造成腎精虧虛,表現為骨質疏松、健忘、耳聾等。
輕松看懂各類醫囑和藥品說明書:與肝相關的中醫名詞
肝血——一處血液供全身
肝是人體的血庫,負責儲藏血液、調節血量,維持人體的正常活動,因此,中醫中有“肝主藏血”的說法。如果肝臟出現問題,它的藏血功能可能就會出現障礙,造成肝血不足。你是不是經常會感到眼睛干澀、容易流淚?指甲干脆、很容易就斷了?四肢僵硬、總感覺很累,關節還會時不時地感到酸痛?……這些都是肝血不足的癥狀。一般來講,患有地中海型貧血的人,容易肝血不足,這類疾病在我國北方很少見,而在我國的廣東、廣西、四川較為多見,長江以南各省市也有散發病例。這部分地區的人們,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肝臟保護。此外,體形消瘦、吃了東西卻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的人,也往往容易有肝血不足的情況出現。
肝陰——津液滋潤不會燥
肝陰,就是肝的陰氣,中醫中是一個與肝陽相對的概念,表現肝柔潤的一面。眼睛、指甲、筋脈、消化系統等與肝相關的器官的滋養液都來自肝陰,因此,肝陰不足常常會反映在這些器官上。如果你最近感覺皮膚干燥脫屑、瘙癢發紅,或者眼睛總是干澀刺痛、總覺得眼睛里有東西,再或者發現指甲變得軟薄而且很容易分離、甲壁粗糙……這個時候,你要當心,可能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干燥信號,因為體內的滋養液已經分泌得不夠了。雖然肝陰體質會遺傳,但是吃對東西,作息規律卻能幫助我們改善陰虛體質。我們建議陰虛體質的朋友們一定要少吃炸雞、羊肉串、十全大補燉湯之類的燥熱食物,貪一時的口福讓身體遭罪,當真是最不值得的事情了。另外經常加班熬夜、抽煙喝酒的朋友們也要當心保養身體。
肝風——風吹神經肌肉動
中醫所說的“肝”,除了西醫所謂肝臟的功能以外,還和神經及肌肉系統都有關系。肝風就像一陣風吹過來,樹葉隨風搖曳一樣,神經肌肉會有一些抽動性的表現,因為肝臟的一部分功能會表現在神經和血壓上。最常提到的病癥就是“肝風內動”,頭痛眩暈、眼皮不停抽動、臉部肌肉異常抽搐、脖子緊繃難以轉動、四肢難以伸直或彎曲等都是“肝風內動”癥狀。它是因為肝腎陰液精血虧虛,血不養筋,肝陰不能制約肝陽,而肝陽亢奮無制所導致的,肝陰血不足,是肝陰虛弱的進一步表現。這類人群,首先要清氣,解毒,涼血,救陰,一般平肝祛風,要配合醫生,內服中藥、外用針灸進行治療。

肝風其實就像自然界的風一樣,肝風太大,肝臟連接的神經肌肉、血壓等就會受到影響,人體就會出現頭痛眩暈、眼皮不停抽動、臉部抽搐等癥狀。
肝氣——一身之氣不能堵
人體周身流通不息的元氣就是肝氣,它是肝臟正常活動的保障。如果人的情緒受到刺激,肝氣循環不順暢,就容易出現一連串的不適,如:感覺胸口悶,睡眠質量差,沒有胃口等。這就是肝氣郁結,通俗地講就是生氣了、心情郁悶了。一般肝氣郁結在哪里,哪里就會感覺悶,或者痛、脹。生氣了、上火了,人們往往喜歡喝杯冷飲、吃個雪糕來“下下火”,其實,這等于將肝氣中的火生生地壓在了身體中,不能散發出來,這樣更容易導致肝氣郁結。同樣肝氣郁結的人群也不適合吃辣椒、大蒜等過于辛辣、燥熱的食物。愛生氣、肝氣郁結于身的人,一定要懂得調適自己的情緒、遇事不要鉆牛角尖,以豁達平和的心態待人接物,同時多到戶外走走,看看身邊的花花草草、聽聽孩子們純真的笑聲,壓力就會得到釋放。所以,平常的生活中,一定不要經常動氣或生悶氣,這是保肝養生的關鍵。
肝火——火氣上沖易發怒
肝氣長期郁滯,很可能轉化成肝火。肝火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火氣大,表現為情緒激動,暴躁易怒。如果火氣上沖,還會出現眼睛紅腫充血、頭痛頭暈等現象,肝火過旺還會出現一些出血現象,比如:吐痰夾雜血絲、流鼻血、吐血等。經常熬夜、愛發脾氣等都會有肝火上升的癥狀。一般而言,只要出現1個上述癥狀,就應該開始保養了。我們最好能夠做到生活作息規律,晚上11點之前入睡,這樣肝臟就能進行正常休息,排毒功能也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保持心情放松能有效預防肝火過旺。常喝平肝息火的茶飲,如菊花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肝經——經脈連通眾器官
肝經就是足厥陰肝經,它與肝臟直接相關,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我們會經常聽到的癥狀可能是“肝經風熱”“肝經受寒”等。因為肝經連接著眼睛,所以“肝經風熱”也會表現在眼睛上,如眼睛發紅刺癢、流淚過多甚至流膿,有黃白色眼屎。另外,肝經也經過乳房,環繞生殖器官,所以這兩個器官的疾病都與肝經密不可分。女性月經延后、量少、經血呈暗黑色并夾帶血塊等都是“肝經受寒”的癥狀。乳房發育不良、月經失調以及子宮、卵巢、前列腺等生殖系統腫瘤,也需要從肝開始治療。另外,眩暈、脅痛、黃疸等肝炎所表現的癥狀也與肝經有著直接的關系。
肝脈——起于足趾貫全身
肝脈就是肝的脈象,是指肝臟的經絡循環體系,也就是肝經。肝經的循環路徑是:從足背大拇指后開始,沿第一、二腳趾間到內踝,經小腿內側、膝內側上行到大腿內側,環繞外生殖器周圍,進入小腹,經過胃兩側,連通肝膽,向上經過肺,沿著咽喉后側進入鼻咽部,然后連接眼睛。之后繼續上行經前額到達頭頂。連接眼睛的分支又下行,環繞口唇。如果肝臟有問題,也會反映在肝脈循環體系中其他器官和組織上。如:眩暈目澀、面肌痙攣、黃疸等。

肝經即足厥陰肝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位),肝經出了問題,人體會出現頭暈目眩、腰痛胸滿等癥狀。
糖是保護肝臟的重要物質,糖得不到補充,肝臟勢必會受到影響。一般來說,糖類主要來源于米、面、糖、水果等。除糖尿病患者以外,攝入一定量的糖還可以合成肝糖原,儲藏在肝臟中,負責防止體內毒素對肝細胞的傷害。
當肝臟受損時,它儲存維生素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適當補充A族維生素,能夠有效抑制肝細胞的惡化或者癌細胞的增生。如果說A族維生素能夠保護肝臟恢復功能的話,B族維生素則能加速肝臟代謝,起到修復肝功能,預防脂肪肝的作用。我們說,養護肝臟需要營養素,但營養素不宜過多食用,尤其是肝功能受損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