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系辭》:察動識變 贏得始終
- 徐丙昕
- 972字
- 2021-01-08 19:45:25
前言
從2015年開始,我做了解讀《易經(jīng)》的微課堂,以“學易經(jīng)智慧,解人生百惑”為主題思想,來講解《易經(jīng)》的道理與學問。《易經(jīng)》被稱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與主干,深深影響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倫理、道德、風俗、審美、建筑與醫(yī)學,可以說凡是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無一不受其影響。然而,這部經(jīng)書畢竟流傳了幾千年,往往因文字內(nèi)容的深澀難懂,使很多想讀這部經(jīng)書的人望而生畏,于是萌生了用微視頻講解的方法,一次一個小內(nèi)容來給大家講解其中所蘊含的一個道理,以便與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相結合,進而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修持自己的思想行為,人生得以升華。這是一件積極有意義的事,便一期期做了下來,關注的人也多起來。
《易經(jīng)》中的《系辭》部分,是解讀《易經(jīng)》最為重要的兩篇??鬃幼x“韋編三絕”,寫出十篇重要的論文,它們分別是《象傳上下》《彖傳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被后人稱為“十翼”,像給《易經(jīng)》插上的翅膀,給了非常高的評價。也就是說《易經(jīng)》能得以在哲理上飛升,就是這十篇文章的功勞。在這十篇文章中,《系辭上下》又為重中之重,孔子把讀易中要闡發(fā)的哲理主要寫進了這兩篇文章中了。所以,我們讀《易經(jīng)》,研究易之大道,就必須從這里入手。故而把“易經(jīng)微視頻”中的講解《系辭》部分,編輯在一起,成為“丙昕說易經(jīng)”系列中的第一集的文字內(nèi)容。
我們知道,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一般的人都不能像專家學者那樣,拿出大塊的時間來對《易經(jīng)》做專門的研究,所以面對著那些像散落的珍珠一樣埋藏在故紙堆中的易學古籍,只能望而卻步。當然了,這次針對《易經(jīng)》的講解,就是要把看起來高深莫測、深奧難懂的字句內(nèi)容通俗化,并結合我們身邊的道理與身邊的故事來進行詮釋,以便讓《易經(jīng)》的內(nèi)容變得更新鮮,讓人容易理解。其實,對《易經(jīng)》的解讀,每一個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們就不要糾結于誰是最正確的解讀上,而是把這些經(jīng)中的大道不僅能讓現(xiàn)代人聽明白,還能產(chǎn)生一定的共鳴,從而對他的內(nèi)心有觸動,進而產(chǎn)生好的社會影響,這是我們解易的初衷。
當然了,在解讀過程中,肯定會有些不當之處,只能盡量做到采易學各家觀點之所長,盡量以公允的態(tài)度來還《易經(jīng)》以歷史的真實,這里我也以一種誠恐戒懼的態(tài)度對《易經(jīng)》正本清源,希望能解讀好易經(jīng)中的“道”。其中有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