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為白起立威
- 大秦之征戰萬界
- 子乙令
- 2015字
- 2021-01-20 17:16:30
第三十章 為白起立威
這自然惹得嬴政不悅。
李智依舊在為自己求情,順勢接著開口辯解道:“陛下!臣在北域邊關坐守七年,無一日有過懈怠,眼下無意冒犯龍顏,惹得陛下大怒,屬實罪該萬死。
但當下之際,正是敵軍來襲,臣自認罪該萬死,但該請陛下讓臣上前線,死在陣前,也比之死在此處不明不白來得好!”
到了這時李智還不開竅,嬴政自然更是心中不悅,而白起則不曾發聲,將其視若無睹,有嬴政撐腰,他自然是無懼。
而蒙毅見這般情形,自然是無言以對,對李智這廝也是全然灰心。
蒙毅先是回應嬴政道:“啟稟陛下,軍中以下犯上者,軍法當官降一級,除以三百軍棍!大秦鐵律中,冒犯圣上者,當斬首示眾,若情節嚴重者,當誅九族!”
蒙毅開口回應,頓時引得眾人心中一陣凌然。
而蒙毅回應完后又接著開口,卻是并非為那李智求情,而是朝李智喝令道:“李智,武安君貴為權重,向陛下回報,汝不知大小不分輕重,在軍帳中胡言議論,當是軍法中以下犯上。
而陛下在首,汝還如此,此是藐視圣威!
啟稟陛下,臣以為,李智雖犯下這般大錯,但卻涼在一身軍功,當從輕處罰!
還望陛下恩準!”
蒙毅一番開口,李智心中也是稍稍寬慰些許。
但緊接著嬴政便開口道:“不知蒙毅將軍覺得,該如何定罪?”
嬴政言語中明顯除卻憤怒,還有不耐,為一只阿貓阿狗爭論,與嬴政來說,的確有些浪費口舌。
誰知蒙恬應聲答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當將其斬首示眾,但卻不連累其家眷族中。”
蒙毅此言一出,嬴政也是有些意外,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但李智以及其余軍官頓時心中凜然不已。
斬首示眾?不連累家眷?這就是所謂的從輕處罰?
李智轉頭看向蒙毅,眼神從先前的委屈頓時紅了眼成了憤懣之色。
蒙毅卻視若無睹,轉頭朝著帳外喝令道:“來人,將李智帶下去,即刻處決!”
嬴政此番為白起立威,加上這有些癡呆的李智冒頭,頓時效果極好。
不多時,李智便被直接斬首示眾,頭顱懸掛在軍營中央,以儆效尤。
而白起之名,也在軍中一夜傳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朕眼下命武安君白起為三軍統帥,蒙恬蒙毅,汝二人在其左右輔佐,可有異議?”
嬴政在先逼蒙毅將李智處死后,緊接著便直接開口朝著蒙恬與蒙毅收回兵權,客套話都不曾多說,也不考慮蒙恬蒙毅心中感想。
但二人卻不曾袒露半點不滿,張口答應。
只因他是嬴政,只要嬴政還在世一日,那大秦便不可能有武將自重,以下犯上的事兒更是不會發生。
秦軍中不會有頂撞嬴政的存在,更不提先斬后奏的事件,因為嬴政在,不管是身居高位的重臣,還是手握兵權的名將,都會對其心生忌憚。
嬴政以君之名,無需雷霆手段,一句話說出,一個人坐在那兒,那便是鐵令,那便是天命!
白起掌兵,自當起身向嬴政謝恩:“臣謝過陛下,定不負眾望!”
“武安君無需多禮,更無需有壓力,朕信任你足矣!”嬴政這句看似客套的話語,卻屬實重的過分了。
營帳中不說蒙恬蒙毅以及諸多軍中高官,就是一旁扶蘇也是心中不斷猜測他白起來歷。
但眾人又如何知曉,眼前的武安君白起,正是當年那天下聞名,被史書記載為前無古人第一兇將的人屠白起?
隨著秦軍前線白起接替兵權,李信此刻也趕到了九原以西邊境。
李信所率十萬兵馬,趕赴此處,而前方百里開外,月氏二十萬大軍也赫然在其駐扎。
兩軍斥候不斷派遣而出,盡數是往前博取驛點,探查敵軍情況,雖還并未有戰事打響,但雙方斥候卻是在兩軍前方廝殺的熱火朝天。
以諸葛青為首的一對秦軍斥候共計二十騎,都是邊境鏖戰多年,摸爬滾打活下來的老兵。
而諸葛青卻是個例外,此人言傳是個關系戶,剛到這支斥候小隊不久,卻是直接坐上了隊長。
旁人都說此人關系應該是不夠硬,否則怎會到斥候之中?
斥候以前線探查軍情為主,做的是腦袋綁在褲腰帶上的活計,諸葛青到此,明顯是家中關系不夠硬,否則怎么說也得在弓弩營或者步卒營混個軍長。
可諸葛青身旁的十來名斥候卻心中明了,這位隊長可不是什么關系戶,就他那日夜兼行,不吃不喝撐上兩日的功夫,可不像是官宦出身。
況且平日里訓練,諸葛青手上力道,就是三個大漢都能輕易間撩翻,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士族子弟,進來混取軍功了。
況且,諸葛青即便是士族子弟,仗著關系當上的隊長,也有這般實力擔任此職位。
眼下李信作帥,將軍營安扎在距離月氏百里距離外,前線自然成了斥候與輕騎小隊的戰場。
前軍那方沒打起來,這邊倒是以斥候為主斗的熱火朝天。
今日從清晨開始,雙方斥候便在邊境上不斷碰面,毫無疑問,幾十人的廝殺雖不及數萬兵馬對陣那般慘烈,卻也是真刀真槍的見血打斗。
午后諸葛青所率領加上自己共是而是騎,而月氏一方則是三十騎。
雙方秩序不一,月氏人多,但偶遇后,卻是諸葛青率先發起攻襲,秦弩在手,月氏三十騎斥候措不及防下便先倒下馬背七人。
而后輕騎沖擊速度快,頓時雙方便近身斗在了一起。
諸葛青當真是以一敵三的架勢,殺得月氏斥候頓時奔逃,秦軍陣亡三人,到最后月氏三十名聚集的斥候卻是一個斗不曾逃掉。
到了夜間,諸葛青依舊在帶著身后十幾騎往前推進,而諸葛青的馬背上,則懸掛著七個頭顱,毫無疑問,靠著這七個人頭,諸葛青此次出行的軍功,足夠后方十幾人眼饞好幾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