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納稅籌劃技巧與案例分析
- 平準
- 2645字
- 2021-01-08 18:10:07
第2章 稅務籌劃的目標和原則
2.1 稅務籌劃的目標
稅務籌劃的直接目標就是降低企業稅負,減輕納稅負擔。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選擇低稅負,低稅負意味著較低的稅收成本,較低的稅收成本意味著較高的資本回收率;二是滯延納稅時間(不是指不按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欠稅行為),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納稅人可以通過一定的技巧,在資金運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緩支付。這將意味著企業可以得到一筆“無息貸款”,避免高邊際稅率或減少利息支出。
2.1.1 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直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是稅務籌劃最本質、最核心的目標,也是稅務籌劃之所以興起與發展的根本所在,沒有這一目標,也就不可能會有稅務籌劃的今天。納稅人對直接減輕稅收負擔的追求,是稅務籌劃產生的根本原因。毫無疑問,直接減輕稅收負擔的追求,是稅務籌劃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但是,直接減輕自身稅收負擔不是也不可能是稅務籌劃目標的全部。
直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包括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絕對減少經濟主體的應納稅款數額;另一層含義則是相對減少經濟主體的應納稅款數額。絕對減少經濟主體的應納稅款數額是稅務籌劃追求的淺層次目標。例如,某企業上年應納稅額為500萬元,經過一定籌劃,當年的應納稅額減少為450萬元。從表面上看,這種籌劃減少了企業的應納稅額,屬于成功案例。在這里,我們姑且不考慮稅務籌劃本身發生的成本費用,僅看稅收本身。如果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較上年沒有太大變化或者比上年有所擴大,例如上年的銷售收入為2000萬元,今年也大致是2000萬元,即在相同條件下,企業的應納稅額減少,那么可以認為該籌劃案例是成功的。而如果企業當年的生產經營規模遠不如上年,例如上年銷售收入為2000萬元,今年銷售收入為1000萬元,那么可以認為,企業的實際稅收負擔加重了。因為去年應納稅額占銷售收入的比值為25%,今年卻變成了45%,所以可以認為該籌劃案例是不成功的。因此,這里所說的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用的是相對概念。即使從絕對數額上看,經濟主體的當年應納稅款數額比上年有所增加,只要其應納稅額與生產經營規模的比率有所降低,也可以認為該項籌劃是成功的。稅收負擔最低化是稅務籌劃的最高目標。現代稅務籌劃應該服務于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說,稅收負擔最低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稅負的輕重,不是看納稅人繳納稅款的多少,而是看其稅收負擔率的大小,既要計算各種稅的稅額占其商品流轉額、營業額或稅前利潤的比率,更要計算稅收的總負擔率,即各項稅款占其生產總額的比率。關于企業財務目標,目前主要有企業利潤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等觀點。企業財務目標之所以有多種表達,是因為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側重點不同,或企業的組織形式不同,或所站的角度不同。從稅務籌劃的角度看,稅收負擔最低化是稅后利潤最大化的基礎和前提。在企業經營中如何實現稅負最低、利潤最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事先對企業的涉稅事項進行總體運籌和安排,稅務籌劃不能只考慮個別稅種繳納的多少,不能單純以目前的稅負高低作為判斷標準,而是應以企業整體和長遠利益作為判斷標準。
2.1.2 規避納稅義務之外的納稅成本的發生
納稅人應恰當履行納稅義務,做到納稅遵從,即依法納稅,實現“涉稅零風險”。實現“涉稅零風險”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雖然這種籌劃不會使納稅人直接獲取稅收上的好處,但由于納稅人經過必要的籌劃之后,使自己企業賬目清楚、納稅正確,不會導致稅務機關的經濟處罰,這樣實際上相當于獲取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如果納稅人不進行必要的籌劃安排,就有可能出現賬目不清、納稅不正確的情況,從而容易被稅務機關認定為有偷稅、漏稅行為。偷稅、漏稅行為的認定不僅會給納稅人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加收滯納金及罰款),情節嚴重者還會被認定為犯罪,主要負責人還會因此遭受刑事處罰。
2.1.3 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稅收征管法》不僅要求納稅人依照稅法規定,及時、足額地繳納稅款,而且要求稅務機關依照稅法規定合理、合法地征收稅款。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納稅人,一方面應該承擔依法納稅的義務,另一方面也擁有稅務籌劃的權利。注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是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必不可少的一環。應該注意的是,這里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指的是從依法治稅的角度實現稅收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促進經濟的長期持續發展。
2.1.4 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增加納稅人盈利的機會
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納稅人通過一定的手段將當期應該繳納的稅款延緩到以后期間繳納,以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也是稅務籌劃目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
從理論上講,如果企業每期都能將后期的一筆費用在當期列支,或每期都能將當期的一筆收入在下期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則每期都可以使一部分稅款延緩繳納,相當于每期都有一筆無息貸款。如果企業能盡量延緩稅款繳納,就會使企業的營運資金相對寬裕,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對那些資金比較緊張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更何況,納稅人通過舉債經營實現規模擴張還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而無償地使用財政資金為自己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則不存在財務風險。當然,這要求企業在稅法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稅務籌劃。只要具備可行性,企業就可以盡可能多地使用這種無償資金。除此之外,由于稅務籌劃使得企業當期的總資金增加,企業更有能力清償債務,有利于企業擴大舉債規模,即企業承擔財務風險的能力相對增強了。這也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有利于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2.1.5 有利于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要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僅有稅務籌劃是不夠的。納稅人從事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應該定位在總體經濟收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少繳稅款。如果納稅人從事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僅定位在少繳稅款上,那么該納稅人最好不要從事任何經濟活動,因為這樣其應負擔的稅款數額就會很少。獲取最大的經濟收益既然是納稅人從事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那么提高主體經濟效益就理所應當成為稅務籌劃目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稅務籌劃的內容包括避稅、節稅、轉嫁籌劃等。雖然采用任何一種方法從理論上都可以使納稅主體直接或間接獲取經濟收益,但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稅務籌劃也不例外。納稅人在進行稅務籌劃時,應根據主體的實際情況,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確定每次稅務籌劃的凈收益。如果凈收益很小或者為負,則該項籌劃就不值得去做。這里所說的成本可以僅指當前的實際成本,也可以指一段時期甚至將來可能發生的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的總和。
總之,稅務籌劃要立足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在此前提下,稅務籌劃要達到直接減輕稅收負擔、規避納稅義務之外的納稅成本、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增加納稅人的盈利機會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