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比武1
依曼兒對這些武林人士不感冒,她要當皇帝,必須有文臣武將,她前世有一半是蒙古人,今生也有一半是蒙古人,所以蒙古人的血緣占了上風,但她的樣子是白人多一點,雖然黑頭發黃皮膚,可眼睛象萬里晴空,一片蔚藍,雖是黃皮膚,可太白凈了,這樣看上去,有七分是白人像貌。
她看了一會,便進帳房休息了。陸陸續續又有不少武林人士趕過來,蒙古這邊的大汗蒙哥也派了不少武林高手過來保護伊曼兒,蒙哥由華箏帶到八九歲才回中原,他與華箏很親,聽到伊曼兒到了中原,派出了包括玄冥老人在內的超級武林陣容。
忽必烈也派出了包括金輪法王在內的蒙古密教金剛宗十三位高手從金剛宗趕來。
收到蒙哥與忽必烈的信,阿里海牙沒有再趕路,他帶著士兵駐宅下來,安心等著這兩路人馬過來。
過了幾天,不但北方武林有人趕過來,南方,西域北疆也有武林人士趕過來,在離駐兵不到一千米的地方,武林人士撻了一個比武臺,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比武大會。
這天比武是何麗萍的小師妹何雪君,她是昆侖派在這里武功最高的,何足道曾贊她天縱之資,可繼昆侖絕學,這何雪君看了對面的女人一眼,長劍一指,道聲:“看招!”倏的一劍刺出,要挑開另一個女人的衣帶。那女人不是別人,一些武林人士認識她,正是赤鏈仙子李莫愁,李莫愁柳腰一扭,一個“風佛落花靜無聲”之式,身法美妙之極,輕輕地便閃過了,冷冷笑道:“昆侖派使的竟是這般下賤的劍法么?”何雪君這一招出陰手,正是為了她自恃身份,故此只想使她略受折辱便算,哪知這閃電般的一劍,竟給她輕易閃開,還遭了她一番奚落,心頭火起,第二劍再不留情,一個“上步七星君再來”,倏的便是一招“貫日白虹從西墜”,劍尖晃動,寒光閃閃,直刺咽喉。李莫愁笑道:“這一劍還有點道理!”身形一晃,何雪君刷的一劍從她衣袖旁邊削過,劍刃給她衣袖一帶,歪過一邊,仍然沒有刺中。何雪君殺得性起,第三劍連環攻出,用的是昆侖的殺手神招,劍勢狠猛準疾,端的是武林中罕見的劍法,群雄張開了口,正要喝彩,忽聽得“錚”的聲,何雪君一招剛猛無倫的劍招,竟被李莫愁伸出纖纖雙指,一彈彈開!
準備為何雪君喝彩的昆侖眾人,神情沮喪,一個個好似泥塑木雕一般,張大了嘴巴,卻是半點聲音也發不出來!許多武術名家心中都在暗暗嘀咕:“她怎么也會般若格鐵指的功夫?般若格鐵指的功夫,最少要練二十年以上,才有小成,而且還得內功具有相當基礎之后,才能開始練習。這李莫愁最多不過三十幾歲,實不知她是怎么練的。
就在群雄驚詫、噤若寒蟬之際,李莫愁一聲嬌笑,倏的也拔出了一把一尺半青鋒短劍,柔聲說道:“我去了拂塵,專修這一尺小劍,你小心接我十九招越女青鋒劍,小心了劍來了,看劍招!“招”字剛剛出口,但見青光疾閃,她未曾移動半步,陡然間便是一劍刺來,劍勢奇詭之極!但見她劍尖顫動,竟是在一招之內,暗藏十八式,連刺對方十八處大穴!
幸虧何雪君在昆侖劍法上也有精湛的造詣,百忙中展出最精妙的護身劍法,一招“昆侖西去是仙家”,寶劍抖起一道銀虹,儼如玉蟒圍身,遮攔得風雨不透,而且處處暗藏反擊之力。雙劍相交,但聽得一片斷金戛玉之聲,震得各人耳鼓嗡嗡作響。原來就在這瞬息之間,他們的長劍已接觸了十八下,而這不過僅僅是第一招!如此復雜多變而又迅若飄風的劍術,在場群雄,當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還有一樣令何雪君吃驚之處,他的劍乃是昆侖留傳下來寶劍,是當年何足道護日月神教月教教主有功,賜給何足道的。而李莫愁所使的,不過是一把普通的青鋼劍,接觸了十八下,對方的劍竟是一無傷損,看來乃是因為她出劍太快,一沾即走,自己的勁力還未透劍尖,勁力未到,寶劍的威力自是不能發揮。
何雪君正自盤算抵御之法,李莫愁又是一聲嬌笑:“第二招來啦!”何雪君不敢和她搶攻,運足真力,橫劍一封,這回雙劍相接,卻是毫無聲響,李莫愁的那把劍竟似紙片一般粘在他的劍上,何雪君忽覺一服力道向外牽引,寶劍不由自已的被她的長劍帶動,轉了幾轉,幾乎就要脫手飛去!急忙使了個“化”字訣,寶劍向前一送,順勢反抽,好不容易才擺脫了敵人的粘勁,嚇出了一身冷汗!
李莫愁微笑道:“好,這兩招還算不俗!”青鋼短劍揚空一閃,刷,刷,刷,連環三招,劍光飄瞥,指東打西,指南打北,何雪君凝神應付,三招一過,已是大汗淋漓,氣力耗了一大半。
李莫愁道:“用心應付,還有十二招!”第六招劍勢甚緩,但那股壓力卻是沉重難當,何雪君咬緊牙根,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堪堪化解,李莫愁劍招一變,第七招又似飛云掣電般地刺來!
何雪君急忙踏個“倒踩登天昆侖步”,左腳往右一滑,劍隨身轉,還了一招“流虹跨天可吸海”,她在勢窮力拙之時,居然還能使出如此精純的劍術,李莫愁心中亦不禁暗暗道個“好”字。但見寒光一閃“嗤”的一聲,何雪梅的衣袖已被李莫愁削去了一段,這還是由于她應付得宜,要不然這一劍非刺中他的手腕不可。
李莫愁道:“只有最后三招啦,你小心應付,接得住嘛,我向你磕頭;接不住嘛,嘿嘿,你這人,從今之后,可別再在江湖上丟人現眼啦!”何雪君心情沉重之極,但見李莫愁劍鋒一展,倏然壓下,何雪君橫劍一封,李莫愁明明知道他是寶劍,劍勢卻絲毫不變,輕輕一搭,雙劍平交,拿捏時候,恰到好處,何雪君竟來不及反展劍鋒削她的劍,便給李莫愁的一尺半
小劍壓住了!
何雪君運足真力,想推開她這一劍,哪里能夠?但覺對方那一把薄得透明的青鋼劍,竟似千斤石柱一般,重重地壓在自己的劍上,非但不能推開,甚至想把寶劍抽出來也不可能,雙劍粘住,兩股大力相推相壓,竟似鑄镕成為一柄劍了。
群雄看得驚心動魄,但見李莫愁微露笑容,氣定神閑,更顯得風華絕世;而何雪君則是汗滴如雨,濕透衣衫,雙腳好似打樁一樣,牢牢釘在地上,不多一會,地上已給他踏得凹陷成槽,泥土掩過腳背,她的身軀也不住后彎,那把寶劍也隨之漸漸下沉。
何雪君的身軀彎后一分,昆侖派的心情也隨著沉重一分,昆侖派本來何雪君武功是最高的,昆侖派眾人寂靜無聲,當真是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昆侖派所有的目光都注視著這兩把劍,要知這一仗不但是關系何雪君的榮辱,而且是關系著昆侖派所有諸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