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孔明來東吳
- 萬界包工頭
- 月半油月半
- 2173字
- 2021-03-23 11:41:10
第二百二十三章 孔明來東吳
孫權果然是在等魯肅,走到后院以后,他站在那里。
看見魯肅跟著進來,孫權拉著他的手問:“你看怎么辦?”
魯肅很認真地看著孫權說,方才會議上眾人所說,都是在誤導將軍,每個人都可以投降曹操,恰恰就是將軍不可以。
孫權好奇地問怎么呢?
魯肅解釋道,如果我投降,曹操大不了就是讓我回到故鄉,又沒有失去一個州一個郡,但是如果將軍投降,未來的結果會是怎樣?
曹操最多不過封你一個候,給你一輛車給你一匹馬,給你一些隨從,豈能容得你南面稱王,所以剛才眾人所說都是為自己,不能聽信,將軍最好早定大計。
孫權點頭稱贊,剛才大家的議論讓我大失所望,你所說的想法卻是與我相同。
孫權隨后眉頭又一皺,有些憂慮道:“但是曹操剛剛收編了袁紹的部隊,現在又有荊州的部隊,恐怕大勢難以抵敵呀。”
魯肅這下才向孫權匯報:“我去到了江夏,見到了諸葛瑾先生的弟弟諸葛亮,已經把他帶到此地,主公可問他曹操的虛實?”
“喔,他在哪里?”
“我已安排他在旅館中休息。”
孫權點頭說:“今天已經晚了,暫時不要相見,明天我把我們所有的文武全部叫齊,讓他見識見識我江東才俊,然后我們再一起商量。”
第二天,魯肅來到孔明下榻處,再三叮囑今天見到孫權,千萬不可說曹操兵多。
諸葛亮答應,我自會隨機應變,不會有誤。
于是魯肅帶著孔明來見眾人,早就看見張昭、顧雍等一幫文武官員二十幾個人都端坐在那里。
在魯肅的引薦下,孔明和眾人一一相見。
江東諸人見孔明豐神飄灑,氣宇軒昂,心中猜想,此人肯定是來游說。
張昭首先站起身,直接把話挑明的說,“我是江東最差的一個謀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是不是有這事啊?
孔明笑笑說,這不過就是隨便一比啊。
張昭臉露不置可否的笑容,我聽說劉豫州三顧茅廬,僥幸得到了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想必可以席卷荊襄,沒想到荊州現在已經是曹操了,不知道你有何想法。
這個問話相當的險惡,帶著明顯的嘲笑,里里外外透著看不起孔明的意思。
孔明已經聽出了話中的意思,心想這個張昭是孫權手下威望很高的謀士,若不先把他難住,如何能夠說服孫權?
孔明微笑著,慢條斯理的說道,“我們如果要取荊州的土地話,實在是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恭行仁義,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所以才極力的推辭。“
“沒想到劉琮這孩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所以曹操才得以猖獗,現在我主公,屯兵在江夏另有目的,不是等閑人可以知道的。”
張昭哈哈大笑,“現在情況和先生你的言行,不是不一致了嗎?你自比管仲,管仲輔佐恒公,霸諸侯,匡扶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余城,這兩個人是濟世之才,先生在草廬當中笑傲風月,抱膝危坐,現在跟了劉備,理應為生靈興除利害,剿滅亂賊。”
張昭說得興起,繼續大聲對廳堂之內人說道。
“我聽說劉豫州在沒有得到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割據城池,如今有了先生,大家都充滿希望和信心,以為劉備是老虎生出了翅膀,漢室復興有望,曹操即將滅亡,全天下都在拭目以待。”
“可是自從有了先生,曹兵一來,劉豫州卻是丟盔棄甲,望風而竄,既不能報答劉表收留之恩,安定荊州的百姓,也不能輔助孤兒劉琮,幫他守好疆土。”
“放棄了新野,敗走樊城,又拜當陽,在夏口也無容身之地,所以劉備得到先生之后,反而不如他當初。”
張昭呵呵笑道,眼睛看著孔明,故意問:“管仲樂毅是這樣的嗎?哈哈我這人說話有些直,你不要生氣。”
張昭的這一段話語居心險惡,上來先給諸葛亮一個下馬威,把他貶得一無是處。
諸葛亮啞然失笑,回答道。
“天上高飛的大鵬,他的志向豈能是普通小鳥能夠認識到的?”
孔明緩緩轉身,對全場眾人看了一眼,慢慢說道:“我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重病在身就將要死,此時,只能先想法維持他的生命體征,用粥和水慢慢的讓他服用,等到使人身體逐漸恢復過來的時候,才可以用猛藥,那樣病人才有希望存活,如果在將死的時候就是一味地用猛藥,那么這個人生命難保。”
“我主公劉豫州曾經在汝南失敗,投靠劉表時手下的兵卒不滿一千,大將只有關張趙云而已,就像一個人病勢垂危。”
“到了新野以后,那里是窮鄉僻壤,人口稀少,糧食也很稀少,不過是暫時容身,怎么會真的坐守在那里呢?”
“就是這種情況下,在兵士不足,城池不牢,部隊沒有什么訓練,糧食也不夠的情況下,依然火燒博望坡,用白河的水淹曹軍,使夏侯惇、曹仁心驚膽裂,請問一下,管仲、樂毅之用兵有超過這個了嗎?”
“至于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我主公真的不知道,而且也是因為不忍心趁亂奪取同宗的基業,這才有了這個局面,我主公是真正的大仁大義。”
“再說當陽的失敗,我主公見有幾十萬跟隨的難民,扶老攜幼,不忍心放棄,他們每天才走十里路,為了這些百姓,我主公不是考慮自己先去江陵,情愿和他們一起慢慢走,這個也是大仁大義。”
“勝負乃兵家常事,寡不敵眾也是很正常的,過去漢高祖數次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這難道不是韓信的本事嗎?韓信跟了高祖很久,也不是每戰必勝。”
孔明的聲音回蕩在大廳里,他繼續慢條斯理說著,“所以國家的大事,社稷的安危,是有謀略的,這個不是夸夸其談,自欺欺人,不似有些人平時坐而論道,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的時候,百無一能成為天下笑談。”
孔明的這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張昭一時之間卻不知道如何回答。
座中站起一人,孔明看去定睛,卻是虞翻,是當地會稽人士,算得上是一位文武通才。
他向孔明拱拱手大聲說:“現在曹操屯兵百萬,有千元猛將虎視眈眈,準備吞并江夏,你們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