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三顧茅廬
- 萬界包工頭
- 月半油月半
- 2081字
- 2021-03-17 10:25:35
第二百十二章 三顧茅廬
劉備沒找到孔明,卻和孔明朋友在路邊聊了小半天。
回去路上,張飛不滿,“正主沒找到,卻和一個酸腐浪費了半天時間。”
劉備卻道:“三人行,必有我師,此人的話是一個隱者的話,也是有些道理的。”
幾天后,劉備尋思諸葛亮該回來了,便又要前去。
張飛不樂意了:“一個村夫而已,何必哥哥親去,找人把他喊來不就得了。”
劉備叱張飛:“三弟休得胡言,孔明乃是當世大賢,怎么能召他來。”
三人于是便又一次朝臥龍崗而來。
這次天氣不同上次,行沒多久,天氣有變,彤云密布。
走到襄陽附近時候,北風開始增大,有白雪飄了下來。
等到臥龍崗附近時候,遠近山頭已經白雪皚皚,樹木都掛上了冰枝。
三人騎馬,速度快不起來,深一腳淺一腳走在雪地中。
張飛又不耐煩了:“我們現在暫時也不打仗,何必來見無用之人,不如回新野避雪烤火去。”
劉備說:“我們冒雪前來,正是表明我們誠懇的態度,三弟若怕冷,可以先回去。”
張飛有些委屈:“我連死都不怕,還怕冷啊。”
“那就少說話,跟我走。”
三人又來到莊門前,叩門問童子。
“你家先生今天在嗎?”
“在堂上讀書呢。”
既然在,劉備便請童子引路,走進院子,之間中門上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字寫得龍飛鳳舞。
劉備正駐足觀望間,就聽堂中傳出誦讀之聲,一個年輕人正在圍爐邊讀著書。
劉備默不作聲站在原地,一直等到少年將書讀完,才慢步上了草堂施禮,緩緩說道:“備久慕先生,無緣拜會,前些日子因為徐元直的推薦,來過一次,卻無緣見先生,今天特地冒雪過來,能見到先生,實為萬幸。”
聽劉備如此說,那年輕人連忙站起,躬身回禮,“原來先生就是劉豫州,是來找我兄長的吧?”
輪到劉備吃驚,“莫非你不是臥龍先生?”
年輕人回道:“我是臥龍之弟,我叫諸葛均,我家三兄弟,老大諸葛瑾,目前在江東為官,孔明是我二兄。”
“喔,如此,那能否請你家二兄出來相見?”
諸葛瑾道:“劉豫州你來得不巧,我家二兄昨天和崔州平一起,出外閑游去了。”
劉備聞聽,又是大失所望,“不知他前去何處?”
諸葛瑾搖頭:“難說,名山大川,江河胡泊,他們也沒目的,走到哪算哪。”
張飛又勸:“既然找不到正主,我們早些回吧。”
劉備請諸葛均拿過紙筆,“雖然見不到你家兄長,我還是要留封信給他。”
劉備信中這樣寫道:
我久慕你大名,兩次來訪,都無緣相見,心中非常惆悵,想我也算漢朝劉氏一脈,目睹現在天下大亂,朝綱敗壞,群雄亂國,惡黨結營,皇帝都備受欺凌,內心非常痛苦。
我雖然有匡扶正義之心,但卻沒有好的計策,仰望先生仁慈忠義,請求先生施展經天緯地之大才,如果這樣,這天下有救,社稷有幸。
今天我先留下此信,表明我的心跡,下次再容我沐浴焚香,來拜會你,希望你無論如何見我一面。
劉備寫完,交給諸葛均,囑咐無論如何要交個兄長,然后才拜辭而別。
一晃幾個月過去,已經到了來年開春。
劉備心中一直掛念著諸葛亮,于是便叫人看了黃道吉日,然后沐浴焚香,又要往臥龍崗尋找孔明。
這次關羽和張飛都有些不樂意,關羽懷疑:“兄長已經兩次親去,給足了禮貌,我想這個諸葛亮是不是徒有虛名而無真才實學,所以避而不見。”
張飛更是暴脾氣:“這次哥哥不用前去,我去用根繩索把他綁來。”
劉備見他倆如此說話,有些不高興,“你們知道周文王見姜子牙的事嗎,周文王對一個八十高齡的姜子牙,都如此謙遜有禮,何況我們要見一個天下大賢呢。”
劉備這樣說,關張無語,只得再陪劉備跑一趟。
這次劉備為了表示誠心,離開老遠就下馬步行,半路上正好碰見諸葛均外出,劉備忙問:“這次你家兄長在嗎?”
諸葛均也見劉備誠意,便說:“昨晚剛回來,你可以快去。”
來到莊前,劉備再叩門,出來開門童子已經相熟了,不等劉備開口,便道:“今日先生雖在,但正在草堂酣睡未醒。”
劉備一聽,“既然如此,不用吵醒他。”
于是吩咐關張兩人候在門口,自己進去,見草堂上一人正在睡覺,便悄悄站立在臺階下等著。
足足好一會,諸葛亮還未醒轉,張飛在門口又上火了,“此人好生無禮,我哥哥站立臺階下等候,他居然高臥不起,我去他屋后放一把火,看他還睡不睡。”
關羽急使眼色,示意張飛切莫造次。
足足又等了一個多時辰,才聽見草堂里有人吟誦: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童子這才上去通報:“劉皇叔已經等候多時。”
孔明聽言,方才轉入后堂更衣,不久,才出來相見。
劉備初見諸葛亮,見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頗有仙風道骨。
劉備長身下拜:“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兩次來見,都不曾見得,我曾書信一封與先生,不知先生可曾瞧見?”
諸葛亮回禮:“我是南陽一個野人,疏懶成性,屢屢蒙劉豫州枉臨,到是讓我羞愧。”
二人互相致禮后,分別入座,童子泡上新茶。
孔明開口:“昨夜返家,看見皇叔留下書信,憂國憂民之心顯露,但我恐怕年紀輕,不能很好解答你的問題。”
“哎,先生不必過謙,水鏡先生的話,還有徐元直的話,豈能是假的,還是希望先生不要嫌棄,能夠幫我出出主意。”
孔明見劉備心誠,便笑道:“好吧,讓我聽聽皇叔的志向。”
劉備下意識地看看左右,壓低聲音:“漢室傾頹,奸臣竊命,我劉備不自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但我的智慧不夠,因此毫無成就,只有先生能點醒我,叫我知道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