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你來掛帥吧
- 萬界包工頭
- 月半油月半
- 2112字
- 2021-03-13 10:41:06
第二百零三章 你來掛帥吧
劉備退入古城,曹操卻不見追來。
原來曹操早就派細作前來打聽,古城人馬并不多,但古城有林秋在。
曹操多雞賊啊,林秋在古城,他還怎么打,別說劉備還有些人馬,就是一個人,他都不敢來。
他不敢得罪林秋啊。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曹操才不干呢。
劉備終于緩了一口氣,也知道要討曹操,不能光憑激情,還需要真正的實力,而現在自己是遠遠不夠。
孫乾向劉備建議,雖然古城很安全,做防守基地沒有任何問題,但抗衡曹操還要強強聯手,荊州劉表是第一人選。
荊州下轄九郡,人口數百萬,又是江淮之間,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極少有天災,糧草無憂。
何況劉表手上有幾十萬人馬,還有近十萬水軍,真可謂兵強馬壯。
劉備疑慮:“我也知劉表有些實力,但是我們聯合他,他會愿意嗎?”
孫乾說道:“我看可能性很大,你看,他連來自西部的張繡都肯接納,可惜張繡還是投了曹操。”
“話雖如此,可是我和劉表不熟。”
見劉備如此說,孫乾自薦:“主公不用擔心,這事我出面去辦,應該有些把握。”
劉備自然求之不得,立即讓孫乾前往荊州求見劉表。
劉表見孫乾前來,有些驚訝,“你不是跟著劉備嗎,什么風把你吹來啦?”
孫乾拱手,“不滿景升,劉使君是天下英雄,雖然實力弱小,卻一心系著匡扶漢室,有恢復劉氏榮耀的大志,連原本袁紹手下,汝南的劉辟和龔都等人,都被他感動,紛紛加入他的隊伍。”
劉表微微點頭,“此事我多少也是知曉。”
孫乾繼續:“使君得知獻帝有血詔書,曹操名為丞相,實是漢室奸賊,便不顧自身安危,直接出兵討伐曹操,無奈力量弱小,現在兵敗古城。”
孫乾看了眼劉表,他聽得很認真。
孫乾又說:“但古城實在弱小,人口糧草皆無法補足,所以使君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去江東,投靠孫權。”
孫乾發現劉表眉頭一皺,便又說道:“我孫乾卻是勸劉使君,你貴為皇叔,是劉家的人,當然先找自己劉家人幫忙啊,現在劉景升正在荊州,兵強馬壯,景升又素來和曹賊結怨,你們都是劉家人,正好匡扶漢室劉家江山啊。”
“所以,你別先急著去江東,先問問景升這里有沒有意思一起聯合啊,有了景升的支持,這天下局勢就有變化了。”
孫乾能言善辯,既不動聲色地夸了劉表,又將劉備的意思委婉提出,如果劉表不同意,那反而落了劉氏子孫,不想為劉家匡扶漢室的名聲。
果然劉表笑言:“劉備,是我們劉家的人,算起來,也應該是我的兄弟,輪輩份,我也是獻帝的長一輩。”
劉表呵呵笑著:“我一直挺關注他的行蹤,但一直沒有機會和他見上一面,他如果想投我這里,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劉表身邊水軍大將蔡瑁卻說了不同意見,“劉備開始時候和呂布,后來到了曹操這,又去了袁紹這里,沒有一個地方待長久的,足見其為人很成問題,如果我們和他聯合,那么曹操勢必和我們撕破臉,到時曹操和我們正式開戰,枉動干戈。”
蔡瑁踏上一步:“依屬下之見,不如斬了孫乾,將他頭顱獻給曹操,曹操肯定重新看待我們。”
孫乾聽罷,并不慌張,正色道:“我孫乾非怕死之人,只是劉使君如此忠君愛國,不是曹操董卓這些奸賊可比,當初使君投靠這些人,也是情不由己,不得已而為之,今天景升你也是漢朝劉家后裔,和劉使君是同宗,所以我勸他不投江東而來投你,沒想到你手下居然有獻讒而妒賢能的人。”
這話大義凜然,說得劉表面紅耳赤。
劉表叱責蔡瑁,“我自有主張,你無需多言。”
蔡瑁被鬧得一個灰頭土臉,滿面通紅,匆匆告退。
劉表隨即向孫乾表達了愿意和劉備聯合的想法,孫乾大喜,表面卻不動聲色,告辭回到古城。
回到古城,將事情一五一十匯報,劉備大悅,立即命簡雍等人守住古城,其余人往荊州而來。
劉表早已有聞,出城三十里迎接,孫乾將劉關張等人一一引見,劉表大大高興,和劉備兩人手攙手一起進了荊州城,早已經有單獨的別院安排好,讓幾人居住。
劉備劉表聯合,消息傳到許都,曹操差點一口血噴出來。
這劉備真是打不死小強啊,已經連續數次從自己掌心中逃出,反而越來越滋潤。
按曹操的脾氣,聽聞此事,早就又揮兵南下了。
但消息傳來,那個林公子還未離開古城,不過也快了,古城的工程接近完工了。
只要有林秋在,就不能打。
郭嘉眼看曹操神色憔悴,知道他的心思,便進言:“丞相,不必急在一時,林公子總歸要離開的,到時再攻也不遲,當下,不如先搞定袁紹,北面沒有后顧之憂,以后也可以放心。”
曹操依郭嘉言,暫時放下南攻雙劉的心,重新整頓部隊,準備給袁紹致命一擊。
他在準備的時候,袁紹也動了再戰的想法。
自從七十萬大軍,被曹操在官渡打得七零八落后,袁紹氣急攻心,時常嘔血,整夜整夜失眠。
他一直沒搞懂,自己這么強大的實力,怎么就敗了呢?
他叫自己兩個兒子袁譚袁熙,分別從青州幽州派兵,又讓外甥高干從并州派兵,自己冀州,有小兒子袁尚領隊,準備再次出擊。
謀士們都不敢說話,只有審配此時算權高位重,勸袁紹,“明公啊,官渡倉亭之敗,就在眼前,軍營內士氣低落,此時不宜主動出擊,還是需要修養生息,慢慢訓練好士兵再說。”
袁紹老毛病又犯了,根本聽不進去,“我不出擊,等他來打我?到時候兵臨城下,悔之晚矣,要知道,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他的小兒子袁尚,和他老子一個德行,也是自視甚高,全世界他最能。
跳出來和袁紹說:“父親你身體不好,不可遠征,這打仗之事,你就交給我吧。”
一個敢說,一個敢答應,袁紹大大咧咧說:“好,可以,就你掛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