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院校圖書館館藏書建設現狀及發展思考
【摘要】高校圖書館藏書存在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加強圖書館建設是高校提高辦學質量,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重要基礎。圖書館的館藏建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突出館藏特色,提高館藏質量是解決高校圖書館館藏建設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館藏;館藏建設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文獻保障。各個高等學校的辦學方針、培養目標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各個高等學校圖書館的辦館方針、服務對象和發展目標也不一樣,決定了各個圖書館在藏書建設方面,特別是藏書結構方面應有自己的特色。只有這樣,圖書館才能更好地為本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才能真正地發揮其情報和教育職能。
浙江傳媒學院初建于1984年10月,是一所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在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籌建浙江傳媒學院。素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美譽的浙江傳媒學院,當時在校學生有600余人,教職工150余人;全校共有三個系、八個專業及兩個專業方向。學校辦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廣播電視方面的專業人才。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按說在藏書結構方面應該突出新聞、播音、廣告、攝像、錄音等學科方面的文獻資料優勢。也就是說,圖書館收藏廣電專業的文獻資料應在整個藏書結構中占較大的比例,但事實恰恰相反。近年來,學校依照省委指示大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充實教師科研隊伍。而今學校開設有電影學院、電視藝術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動畫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國際文化傳播學院、文學院、音樂學院、管理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文化創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藝術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部、大學體育教學部、創業學院。學校師資隊伍壯大,教職工千余人,正高百余人,博士達百人。有7名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6名省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然而,由于我校資金緊張,我館藏書遠遠達不到教育部規定的在校學生人均100—150冊書的館藏量。所以近幾年來,采編人員不分節假日馬不停蹄地采集書,搜集文獻,還動員教師無償、不定期地捐書。學校現已擁有電子版圖書30余萬冊,紙質圖書50萬冊,音像資料1.5萬余件,目前生均56.45冊(件)。館內還建有文獻檢索室、視聽室、電子閱覽室、名人訪客室等。我校辦學優勢明顯,特色突出,校圖書館已成為學校文獻中心。
我校在短短十幾年的發展中,發展速度之快不可思議。我館在藏書結構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館領導層變動頻繁。學校建校10年,圖書館主要負責人換了五次。領導層的頻繁變動必定會給圖書館的各種工作帶來不穩定因素,從而造成整個高校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出現不連接、不延續的情況,同樣也會給藏書建設發展帶來不良影響,造成藏書體系不完整,藏書結構不合理。
第二,圖書采購人員素質不高。這里說的素質主要指專業素質。雖說本館采購人員學歷都在大學以上,但由于缺乏圖書館專業知識方面的訓練,采購人員對藏書體系的完善及藏書結構的合理調整缺乏宏觀的認識,故在采購圖書中出現較隨意的現象。此外,采購人員的專業素質還包括本人對所從事的工作的事業心。由于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被認為是借還書的消遣場所,是任何人可進可出的地方,或者是學校照顧老弱病殘的休養所,所以,一直不被人所重視。有些人即使到了圖書館工作,也只是抱一種臨時的態度。這樣一來,在工作中出現隨意性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采購渠道不暢通。這里所講的采購渠道不暢通和突擊采購大量圖書、文獻,主要指采購人員采購圖書的渠道比較單一。目前我館的采購方式或是一年中參加一兩次全國性書展,從中選購一些書,或者是到某個定點的新華書店買些書,或是訂購《社科新書目》上的預訂書。而全國書展及一般新華書店所出售的新書是面向社會讀者的,像新聞、廣播、攝像、錄音等專業性較強的書在市場上較少。《社科新書目》上所反映的情況也一樣。這些專業書大部分出現在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高校出版社(如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等),或專業出版社(如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或專業書店(如北京的廣播電視書店),以及一些零星訂單上。對這些專業書的采購就需要采購人員平時不辭辛苦,通過各種渠道(如書目、年鑒、訂單等),了解掌握這些專業書的出版動態,收集各種信息,使有關這方面的圖書資料能最大限度地被收藏進本館,從而使本館的藏書結構合理化,滿足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的需要。
第四,與專業教師聯系不夠。一般來講,教師開設一門課程除了讓學生學好專業必修課程,都會指定學生讀一些相關的教學參考書,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所學專業課程的理解和認識。而對高校圖書館來講,采購人員光知道學校有哪些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知道這些專業開設了哪些課程,與這些專業課程相關的教學參考書有哪些。想要了解這些情況,采購人員就應該主動和有關教師聯系,同時也要經常聽取教師對本館藏書補充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使館藏結構符合教學的需求。以上談及了本館藏書的現狀,并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下面就本館藏書建設的發展做一些探討。
一個高校圖書館要想辦得好,辦得出色,很重要的一點是在藏書建設問題上緊緊圍繞學校辦學方針和培養目標,突出重點,使比例合理,使藏書結構具有自己的特色,最大限度地滿足本校師生的教學與科研需求。就本館而言,必須克服在藏書建設上存在的問題,改變目前藏書結構中不合理的情況。具體講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調整專業書和非專業書的購書經費比例,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如書目、年鑒、訂單、出版社等),收集有關專業書的出版動態和信息,想方設法,廣開門路,力爭多采購一些有關廣電專業的圖書及其相關的教學參考書,使專業書在整個館藏圖書中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從而改變本館目前在藏書結構上的不合理狀況。
第二,在增加對專業圖書的采購經費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如專業報刊資料、聲像資料等非書籍形式的專業文獻資料的收藏。目前,本館館藏的專業圖書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很欠缺,想幾年之內就把這些專業圖書的品種和數量都搞上去超過其他圖書是不可能的。其一,因為一本較好的專業書,它的出版周期也是2—3年,而一般的書若再版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或者就不再版了。如果第一次漏訂或漏買了這些專業圖書,要想再買就難了。其二,前面我們已談過廣電方面的專業圖書在市場上本就少見,不是一次就能買許多的,需要一個積累過程。而報刊的情況就不同了。這是因為報刊的征訂比較集中,渠道相對也少。除了郵局發行的報刊目錄外就是一些零星的訂單。因此本館在報刊方面對廣電專業方面的資料(主要指國內的)收集還是較全的。
在本館1996年訂閱的463種報刊中,廣電專業方面的報刊有190種,占全部報刊的41%。這些報刊資料對我館專業書不足的情況,無疑起到了一種彌補作用。事實也證明,這些報刊資料裝訂后,深受教師學生的歡迎,對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聲像資料目前教師使用還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聲像資料庫建立不久,資料少而且不全,教師了解的也少,有的甚至還不知道圖書館收藏這些資料;其二,目前我校的其他教學方面的硬件,諸如能供學生看影片或聽錄音的教學場地還沒有。但像我們這樣的學校利用教學帶(錄音帶、錄像帶),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是今后發展的方向。故圖書館應把這些專業資料帶的收藏列入整個藏書建設的計劃中去。除了報刊資料和聲像資料以外,我們還不能忽視對其他一些非書非刊的專業資料的收集開發,如剪報資料、影視專題資料及其他內部專業資料。這些資料對學校教學和科研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藏書結構中除了上述的學科結構、文獻資料結構外,還有藏書的文種結構,即漢語、英語、日語、俄語等各語種組成的文獻資料結構。目前本館的藏書中專業資料的文種結構基本上是漢語。隨著以后形勢的發展,圖書館可以考慮在廣電專業技術方面適當采購一些外文(主要是英語)資料,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國外廣播電視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技術。
總之,要做好上述工作,高校圖書館必須牢記本館的辦館方針和發展目標,必須緊緊圍繞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圍繞學校的發展,仔細地調查研究,在充分掌握本館實際情況的同時,制訂出宏觀的、合理的采購計劃,按輕重緩急的步子采購各種文獻資料,進行館藏建設,逐步使本館的藏書具有自己的特色,更好地滿足讀者需要,更好地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
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藝術學院圖書館是師生學習研究的重要平臺,藝術學院圖書館成為云數據、新媒體、大數據、網絡數字化、網絡圖書及移動圖書館等集多種文獻于一體的信息資源系統,藝術學院圖書館工作重心及服務格局逐步多元化,這就對藝術學院圖書館館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藝術學院圖書館館員要提高自身學習水平及修養,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完善、更新和提高,不被時代淘汰,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只有這樣,才能為藝術學院的教學及科研提供更深層的專業性服務,為促進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