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袁紹檄豫州[1]

左將軍領豫州刺史郡國相守[2]: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3],忠臣慮難以立權[4]。是以有非常之人[5],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6]。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擬也[7]

曩者強秦弱主[8],趙高執柄[9],專制朝權,威福由己[10],時人迫脅[11],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12],祖宗焚滅[13],污辱至今[14],永為世鑒[15]。及臻呂后季年[16],產祿專政[17],內兼二軍[18],外統梁趙[19],擅斷萬機[20],決事省禁[21],下凌上替[22],海內寒心。于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23],誅夷逆暴[24],尊立太宗[25],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26]。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27]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28],與左悺、徐璜并作妖孽[29],饕餮放橫[30],傷化虐民[31]。父嵩[32],乞丐攜養[33],因贓假位[34],輿金輦璧[35],輸貨權門[36],竊盜鼎司[37],傾覆重器[38]。操贅閹遺丑[39],本無懿德[40]狡鋒協[41],好亂樂禍。幕府董統鷹揚[42],掃除兇逆[43],續遇董卓侵官暴國[44],于是提劍揮鼓[45],發命東夏[46],收羅英雄,棄瑕取用[47],故遂與操同諮合謀[48],授以裨師[49],謂其鷹犬之才[50],爪牙可任[51]。至乃愚佻短略[52],輕進易退[53],傷夷折衄[54],數喪師徒[55]。幕府輒復分兵命銳[56],修完補輯[57],表行東郡[58],領兗州刺史[59]。被以虎文[60],獎威柄[61],冀獲秦師一克之報[62]。而操遂承資跋扈[63],肆行兇忒[64],割剝元元[65],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66],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67],論不阿諂[68],身首被梟懸之誅[69],妻孥受灰滅之咎[70]。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71],舉州同聲[72],故躬破于徐方[73],地奪于呂布[74],彷徨東裔[75],蹈據無所[76]。幕府惟強干弱枝之義[77],且不登叛人之黨[78],故復援旌擐甲[79],席卷起征[80],金鼓響振[81],布眾奔沮[82],拯其死亡之患[83],復其方伯之位[84]。則幕府無德于兗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85]

后會鸞駕反旆[86],群虜寇攻[87]。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88],匪遑離局[89],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90],使繕修郊廟[91],翊衛幼主[92]。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93],卑侮王室[94],敗法亂紀,坐領三臺[95],專制朝政,爵賞由心[96],刑戮在口[97]。所愛光五宗[98],所惡滅三族[99];群談者受顯誅[100],腹議者蒙隱戮[101]。百寮鉗口[102],道路以目[103]。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104]

故太尉楊彪[105],典歷二司[106],享國極位[107]。操因緣眥睚[108],被以非罪[109],榜楚參并[110],五毒備至[111],觸情任忒[112],不顧憲網[113]。又議郎趙彥[114],忠諫直言,義有可納[115],是以圣朝含聽,改容加飾[116]。操欲迷奪時明[117],杜絕言路[118],擅收立殺,不俟報聞[119]。又梁孝王先帝母昆[120],墳陵尊顯[121],桑梓松柏,猶宜肅恭[122]。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寶,至令圣朝流涕[123],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124],所過隳突,無骸不露[125]。身處三公之位[126],而行桀虜之態[127],污國虐民,毒施人鬼[128]。加其細政苛慘[129],科防互設[130],罾繳充蹊[131],坑阱塞路[132]。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133]。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134],帝都有吁嗟之怨[135]。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操為甚。幕府方詰外奸[136],未及整訓[137],加緒含容[138],冀可彌縫[139]。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橈棟梁[140],孤弱漢室[141],除滅忠正,專為梟雄[142]。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143],強寇桀逆[144],拒圍一年[145]。操因其未破,陰交書命[146],外助王師[147],內相掩襲[148]。故引兵造河[149],方舟北濟[150]。會其行人發露[151],瓚亦梟夷[152],故使鋒芒挫縮[153],厥圖不果[154]

爾乃大軍過蕩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質,爭為前登,犬羊殘丑,消淪山谷[155]。于是操師震懾,晨夜逋遁[156],屯據敖倉[157],阻河為固[158],欲以螗螂之斧,御隆車之隧[159]。幕府奉漢威靈,折沖宇廟[160],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奮中黃育獲之士[161],騁弓勁弩之勢[162],并州越太行[163],青州涉濟漯[164]。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后[165]。雷霆虎步[166],并集虜庭[167],若舉炎火以焫飛蓬[168],覆滄海以沃熛炭[169],有何不滅者哉!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自出幽冀,或故營部曲[170],咸怨曠思歸[171],流涕北顧。其馀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揚之遺眾[172],覆亡迫脅,權時茍從,各被創夷,人為仇敵[173]。若回旆方徂[174],登高岡而擊鼓吹[175],揚素揮以啟降路[176],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177]

方今漢室陵遲[178],綱維弛絕[179],圣朝無一介之輔[180],股肱無折沖之勢[181]。方畿之內[182],簡練之臣[183],皆垂頭搨翼[184],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185]?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托宿衛[186],內實拘執[187]。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188]。此乃忠臣肝腦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189]

操又矯命稱制[190],遣使發兵[191],恐邊遠州郡,過聽而給與[192],強寇弱主[193],違眾旅叛[194],舉以喪名[195],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進[196]。書到荊州,便勒見兵[197],與建忠將軍協同聲勢[198]。州郡各整戎馬,羅落境界[199],舉師揚威,并匡社稷,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200]。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201]。廣宣恩信[202],班揚符賞[203],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難[204]。如律令[205]

[1]此文選自《文選》卷四十四。是陳琳為袁紹所寫的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寫作時間為建安五年(200)袁、曹官渡之戰的前夕。當時劉備已背曹歸袁,與紹所屬州郡同為傳檄對象,因幽、并、青、冀四州均為袁紹所掌握的嫡系州郡,已計劃同時出兵,袁紹所倚重和爭取的力量當屬豫州刺史劉備,故檄文首要傳檄對象即為劉備。此檄以先聲奪人之勢,歷數了曹操的種種罪狀,并連及曹操的祖父曹騰與父親曹嵩,揭了曹氏三代的老底。重點揭露的是曹操挾持獻帝,專制朝政,殺戮賢良、禍及人鬼的種種暴行與劣跡,申明討曹的目的是防止曹操篡逆,以便匡扶漢室,以此來激勵各州郡的將領,出兵響應,在非常之時,建立非常之功。并較詳細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指出敵敗我勝乃必然之勢,有較強的鼓動性,起到了孤立敵人、激勵自我與盟友的目的。文筆酣暢,氣勢若江河奔瀉,是檄文中的優秀之作。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另有其復雜的原因。輿論的宣傳與鼓勵并非是萬能的。那是另外的問題。事過四年之后,陳琳成了曹操的俘虜。曹操問陳琳:“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陳琳謝罪說:“矢在弦上,不可不發。”曹操愛其才,竟沒有治其罪。在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2]左將軍領豫州刺史:劉備的官名。李善注引《蜀志》:“先主(劉備)歸陶謙,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后歸曹公,曹公表為左將軍。”郡國:漢代行政區劃名。郡,直轄于朝廷,國,諸侯王的封地。相守:相,諸侯王的國相,為諸侯王的輔佐之臣。守,指郡太守。州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3]圖危以制變:猜度到危險的形勢而制定應變之策。圖,猜度,推測。

[4]慮難:想到困難之境。立權:確立權變之策。

[5]非常之人:指上文之明主、忠臣。

[6]非常之功:指卓越的功勛。

[7]擬:揣度,推測。作效法亦通。

[8]曩者:昔日。強秦弱主:秦國雖強大但君主卻昏庸無能。弱主,指二世胡亥。

[9]趙高:本為宦官,秦始皇死于沙丘,趙高與丞相李斯密不發喪,又矯詔逼始皇長子公子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帝。后又謀殺李斯,自為丞相。執柄:掌權。柄,指權柄。

[10]威福:施威賜福,指賞罰。己:指趙高。

[11]時人:指秦時的百官上下。迫脅:被逼迫被威脅。

[12]望夷:秦宮名。李善注引張華曰:“望夷宮在長安西北長平觀故臺處,是臨涇水作之,以望北夷也。”望夷之敗:指趙高逼二世胡亥自殺之事。詳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13]祖宗:指祖宗之廟。古代天子有七廟。

[14]污辱:指三世子嬰投降,后被殺,秦滅亡的奇恥大辱。

[15]世鑒:世世代代的鑒戒。

[16]臻:至。呂后:漢高祖劉邦妻,名雉。晚年臨朝稱制,主政八年,排斥舊臣,立諸呂為王,族侄呂產、呂祿分掌南北軍。呂雉死后,周勃、陳平等以劉邦遺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為號召,盡滅呂氏,恢復了劉氏政權。季年:晚年,末年。

[17]產祿:指呂后族侄呂產、呂祿。

[18]兼:兼管。二軍:指漢時居京城附近的南北軍。呂雉執政時,呂產為相國,居南軍;呂祿為上將軍,居北軍。

[19]統:統領。梁趙:漢之梁國與趙國,乃諸侯王所居之地。梁國治河南商丘。趙國治所在今河北邯鄲。

[20]擅斷:擅自決定。萬機:指諸多朝政大事。

[21]決事:決斷事情,處理公務。省禁:指宮中。決事省禁是一種僭越行為。

[22]下凌:即凌下,欺凌臣下。上替:即替上,代替皇上。案:替,古之“僭”字。即僭越。兩義皆可通。

[23]絳侯:指周勃,沛(今江蘇沛縣)人。隨劉邦起義,以功被封為絳侯。惠帝元年(前189)為太尉。朱虛:指朱虛侯劉章。呂后死,他與周勃、陳平共誅諸呂。文帝時被封為城陽王。興兵:起兵。奮怒:震怒。

[24]誅夷:誅滅平定。逆暴:指叛逆暴虐之人。實指呂產、呂祿等。

[25]太宗:指漢文帝劉恒。他是劉邦之子,薄后所生。初封代王。呂后死,周勃、陳平等誅諸呂,迎立為帝。太宗:漢文帝的廟號。

[26]顯融:顯明,顯著。

[27]立權:見上文注〔4〕。明表:明確的準則。表,表率,準則。

[28]司空:官名,漢代為三公之一。曹操于建安元年拜為司空。中常侍:官名。秦時所設之官,漢代沿用,其職守為侍從皇帝。至東漢始由宦官專任,為皇上傳達詔令,掌管文書。騰:曹騰,曹操的祖父。李善注引司馬彪《續漢書》:“曹騰,字季興,少除黃門。桓帝即位,加特進。”

[29]左悺(guàn貫):河南平陰人。桓帝初,為小黃門。因參加誅梁冀,遷中常侍,封上蔡侯。其后轉橫,人稱“左回天。”驕奢淫逸,禍害百姓,與盜賊無異。徐璜:下邳良城(今江蘇邳縣)人,桓帝初為中常侍,后封五原侯,虐遍天下,民不堪命,人稱“徐臥虎”。左、徐事見《后漢書·宦者列傳》。妖孽:比喻邪惡的事與人。

[30]饕餮(tāo tiè濤帖去聲):古代傳說中的惡獸名,喻貪婪兇暴的惡人。一說饕餮為堯舜時的四兇之一。古代典籍所記小有異同,但貪殘之性各典籍所記是相似的。放橫:猶狂暴。

[31]傷化:有傷于教化。虐民:殘害百姓。

[32]嵩:曹嵩,為曹騰之養子,曹操之父。“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隨,乃與少子疾避亂瑯邪,為徐州刺史陶謙所殺。”(《后漢書·宦者列傳》)

[33]乞丐:求乞。攜養:古代宦官無子,收養他人為子,謂之“攜養”。此言曹嵩主動乞求曹騰收養自己。

[34]因贓假位:指曹嵩納賄買官事。假位,竊居官位。

[35]輿金輦璧:用車與輦裝載金玉。輦,人拉的車,秦漢以后專指帝王后妃所乘之車。

[36]輸貨:輸送財物。權門:權貴之家。

[37]竊盜:竊據。鼎司:三公重臣之位,此指太尉之職。鼎,傳國之重器,三足,以喻三公。

[38]傾覆:覆滅,引申為毀壞。重器:國家的寶器。

[39]贅閹:招贅于閹官。指曹嵩。曹嵩本非曹騰之子,被騰收養,故比作招贅。遺丑:留下的丑類。指曹操。

[40]懿德:美好的品德。

[41]狡:當作“僄(piào票)狡”,敏捷勇猛。胡紹煐說:“按‘’字書所無,當涉‘狡’字誤從犬旁。僄,輕也。”(《文選箋證》卷二十九)鋒協:當作“鋒俠”。孫志祖《文選考異》卷三指出《魏氏春秋》作“俠”,是。按《后漢書·袁紹傳》所載此文亦作“僄狡鋒俠”,以上二人之說可從。鋒俠者,謂仗勢凌人,如鋒之利。

[42]幕府:本指將帥在外的營帳。后亦泛指軍政大吏的府署。此指袁紹。董統:督導統率。鷹揚:威武的樣子。

[43]兇逆:兇惡的逆臣。此指宦官。李善注引《魏志》:“大將軍何進與紹誅諸閹宦,進被殺。紹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

[44]續遇:接遇,后遇。董卓:東漢靈帝時為前將軍、并州牧。大將軍何進為誅宦官召董卓入京,后縱暴京師,釀成漢末的大動亂。侵官:越權侵犯百官的職守。暴國:施暴亂國。此指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并燒毀洛陽,遷帝于西京事。

[45]揮鼓:與“提劍”互文,揮動戰鼓,指發兵。

[46]發命:發布命令。東夏:指渤海郡。夏,華夏,代指中國。李善注引《魏志》:“董卓呼紹,欲廢帝。紹不應,因橫刀長揖而出,遂奔冀州。卓因拜紹渤海太守。紹遂以渤海之眾以攻卓。”

[47]棄瑕取用:不計缺點、過失而錄用人才。

[48]同諮:共同商議。

[49]裨(pí皮)師:偏師,指主力以外的部分軍隊。此指曹操在以袁紹為盟主的討卓聯軍中曾任奮武將軍。

[50]謂:認為。其:指曹操。鷹犬之才:喻可供驅使的勇猛之士。

[51]爪牙:喻勇猛善斗的一技之長,如鷹之爪,犬之牙。

[52]至乃:轉折連詞。愚佻:愚笨而輕佻。短略:缺乏策略。

[53]輕進:輕易進攻。含冒險之義。易退:輕易退卻。

[54]傷夷:受傷。夷,通“痍”。折衄(nǜ女去聲):挫折,失敗。

[55]師徒:士卒。亦借指軍隊。《魏志·武帝紀》載:“(初平元年,曹操)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又,曹操去揚州募兵,得四千人,行至龍亢,士卒多叛。裴松之注引《魏書》:“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馀人。”此皆為“數喪”所本。

[56]輒復:遂即又。分兵:派兵。命銳:命令精銳之師。

[57]修完:修整完備。補輯:補充聚集。此句言袁紹曾幫助曹操恢復軍隊的實力。

[58]表行:猶表請。上表請求皇帝。東郡:此指東郡太守的官職。

[59]領:漢代以后,以地位較高的官員兼理較低的職務,謂之領。李善注引謝承《后漢書》曰:“袁紹以曹操為東郡太守。劉公山為兗州。公山為黃巾所殺,乃以操為兗州刺史。”

[60]被(pī披)以虎文:身被虎皮而實為羊質。李善注:“被以虎文,則羊質虎文也。《法言》曰:‘敢問質?’曰:‘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悅),見豺而戰(發抖)’。”

[61](cù促):同“蹙”。李善注:“,成也。”威柄:威權。獎威柄,言袁紹對操之獎掖促成了操之威權。

[62]冀獲:希望獲得。秦師:秦軍。一克,一戰而勝。此句用秦將孟明事。《史記·秦本紀》:繆公不聽蹇叔、百里傒的勸告,發兵伐晉。秦、晉之兵戰于殽,秦軍大敗,百里傒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及白乙丙被俘。后晉軍歸秦三將。繆公認為自己有責任,遂復三人官秩如故。十幾年后,繆公復用孟明視等,“使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取王官及鄗,以報殽之役。”

[63]承資:依靠資歷。此指曹操得兗州后,依仗兵眾強盛。跋扈:驕橫強暴。

[64]兇忒(tè特):兇惡。

[65]割剝:宰割。元元:百姓;庶民。

[66]邊讓:字文禮,陳留浚儀(今屬河南)人。少辯博,能屬文。后以高才擢進,出為九江太守。“初平中,王室大亂,(邊)讓去官還家,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操告郡就殺之。”(《后漢書·文苑列傳》)

[67]正色:指神色端莊,態度嚴肅。

[68]論:指論事。阿諂(chǎn產):阿諛奉承。

[69]被:遭受。梟懸:斬首并懸首于木以示眾。

[70]灰滅:指誅滅其族。咎:災禍。李善注引《魏志》:“太祖在兗州,陳留邊讓言議頗侵太祖。太祖殺讓,族其家。”

[71]一夫奮臂:一人舉臂首倡。

[72]舉州:全州。同聲:同時響應。

[73]躬:自身。指曹操。破:敗。徐方:指徐州。李善注引《魏志》:“陶謙為徐州刺史。太祖征謙,糧少,引兵還。”

[74]奪于呂布:被呂布奪去。《魏志·武帝紀》:“興平元年,(呂布)西屯濮陽,太祖……遂進軍攻之。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陣)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

[75]東裔:東方邊遠之地,實指東郡。

[76]蹈據:據守。無所:無地。

[77]惟:思,想到。強干弱枝:加強主干,削弱旁枝。實指加強君主的勢力,削弱諸侯的勢力。

[78]登:成,成功。叛人:指呂布。此句言不使叛逆之人的黨羽壯大勢力取得成功。

[79]援旌:舉旗。擐(huàn煥)甲:裝上甲胄,貫甲。

[80]席卷:如卷席一般,此處形容全面進兵之勢。起征:起兵征討。

[81]金鼓:指鉦。也叫鐃,其形似鼓,故稱金鼓。行軍時用以節止步伐。一說金鼓指金鉦與鼙鼓,皆軍中用器,金以止眾;鼓以進眾。

[82]奔沮:逃奔潰敗。

[83]拯:救。其:代指曹操。

[84]方伯:本指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后泛稱地方長官。此指曹操所任之兗州刺史。

[85]“則幕府”二句:言袁紹復操兗州刺史之位對兗州人民沒好處,但對曹操卻是有大恩的。兗土,指兗州所屬之地。大造,大恩。

[86]后會:后來遇到。鸞駕:天子的車駕,此指獻帝。反旆:旌節反回,指獻帝反回洛陽。李善注引《魏志》:“董卓徙天子都長安,后韓暹以天子還洛陽。”

[87]群虜:一群叛逆之人。指董卓、韓暹、楊奉等人。寇攻:攻擊。

[88]冀州:今河北北部一帶,時袁紹領冀州刺史。北鄙之警:指遼東的公孫瓚進犯袁紹事。李善注引《魏志》:“冀州牧韓馥以冀州讓紹,紹遂領冀州。”又引謝承《后漢書》:“公孫瓚非紹立劉伯安,斂其眾攻紹。”按劉伯安即劉虞。紹曾立他為帝。

[89]匪遑:無暇。離局:指離開所領冀州之地。局,部分。

[90]從事中郎:官名。為公府屬官,職參謀事。徐勛:袁紹屬下。就:即。發遣:猶派遣。

[91]繕修:修理,修繕。郊廟: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宮和祭祖先的宗廟。

[92]翊立:保衛。幼主:指漢獻帝。李善注引《魏志》:“天子還洛陽,太祖遂至洛陽,衛京師。”

[93]“操便”三句:謂曹操專政獨行,脅迫天子遷都。放志,放縱心志。脅遷,指曹操以洛陽殘破遷獻帝都許昌。李善注:“脅遷,謂迫脅天子而遷徙也。”當御,六臣注《文選》張銑注:“謂萬事自當理之,不令上知也。”

[94]卑侮:鄙視輕侮。王室:指朝廷。

[95]坐領:安坐而統領。三臺:指朝廷的三個重要部門。李善注引應劭《漢官儀》:“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

[96]爵賞:封爵賞賜。由心:出自一己之心,實指單憑個人好惡。

[97]刑戮:刑罰殺戮。在口:就在嘴邊一句話。

[98]所愛:指曹操所喜愛之人。光五宗:使五族光耀。呂延濟注:“五宗,謂上至高祖,下至玄孫也。”

[99]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一說指父、子、孫。

[100]群談者:指群聚而議論朝政或曹操是非的人。顯誅:公開誅戮。

[101]腹議者:內心對曹操懷有不滿者。隱戮:假故殺戮。

[102]百寮:百官。寮通“僚”。鉗口:閉口不言。

[103]道路以目:路上相見,以目示意,不敢交談。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

[104]“尚書”二句:言曹操獨攬朝政,尚書臺及公卿大臣如同虛設。尚書:指東漢時的尚書臺,其最高長官為尚書令。尚書臺是總理國家政務的中樞。記:記錄。朝會:諸侯或臣屬朝見君主。公卿:指大臣。充員品:指大臣起不到大臣的作用,不過在官員人數與品秩上充數而已。

[105]太尉:官名,掌軍事。東漢時的太尉,多為加官,無實權。楊彪:字文先,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興平元年(194)為太尉,錄尚書事。曹操怕楊彪圖己,袁術僭稱帝號時,借口彪與袁術有婚姻關系,誣陷他欲圖廢置,下獄。以大逆罪論處。將作大匠孔融努力營救,曹操不得已,才沒有殺死楊彪。

[106]典:主管。歷:經歷。二司:指司空、司徒。《后漢書·楊彪傳》:“中平六年,代董卓為司空,其冬,代黃琬為司徒。”

[107]享國極位:享有國家最高的官位。

[108]因緣:由于。眥睚(zì yá自牙):怒目而視。亦借指微小的怨忿。《后漢書·楊彪傳》:“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于此圖之,未得設,托疾如廁,因出還營。彪以疾罷。”眥睚之怨指此。

[109]被:同“披”。非罪:橫加的罪名。

[110]榜楚:榜為木片或木板,楚為荊條,兩種拷打人的工具。參并:交互使用,兼加。

[111]五毒:指五刑。五種輕重不同的刑法,各代均有所不同。備至:完全用到。

[112]觸情:觸動情欲。李善注引《韓詩外傳》曰:“不肖者,觸情縱欲也。”任忒(tè特):任意施惡。陸德明釋文:“忒,……惡也。”

[113]憲網:指法律。

[114]議郎:官名。由賢良方正之士任之,掌顧問應對之事。趙彥:生平不詳。

[115]“忠諫”二句:言趙彥能以忠心勸諫皇上,諫議有可采納之處。

[116]“是以”二句:言趙彥得到獻帝的重視與獎勵。圣朝,圣明的天子,指漢獻帝。含聽,謂傾聽采納。改容,改變儀容,指皇上改變態度。加飾,予以獎勵。

[117]迷奪:猶惑亂。時明:時君(指獻帝)的圣明。

[118]言路:指人臣向皇帝進言的途徑。

[119]“擅收”二句:言曹操擅自收捕趙彥,并不待上奏,將其殺害。擅收,擅自收捕。立殺,立刻殺掉。俟,等待。報聞,上報天子令其知道。

[120]梁孝王:指漢文帝次子劉武,與漢景帝同為竇太后所生,太后偏愛劉武,欲立劉武為太子未果,便對他大加賞賜,府庫金銀百萬,珠寶玉器多于京師。大造宮室與梁園(在今商丘附近),招納賓客豪杰甚多。先帝:指景帝。母昆:同母兄弟。

[121]墳陵:墳墓。陵專指帝王的墳墓。

[122]“桑梓”二句:意本《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桑梓,本為二木名,東漢以后多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123]圣朝:指漢獻帝。李善注引《曹瞞傳》:“曹操破梁孝王棺,收金寶。天子聞之哀泣。”

[124]發丘中郎將:曹操為發掘墳墓所置的官名。摸金校尉:曹操專為摸取墓中金寶所設的官名。余蕭客《文選紀聞》卷二十四引李獨《異志·中》:“曹操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數十員,天下冢墓無新舊,發掘骸骨,橫暴草野。”

[125]隳(huī灰)突:橫行,騷擾。骸:骸骨。

[126]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曹操時為司空,三公之位指此。

[127]行桀虜之態:行事像惡人的樣子。

[128]污國:污辱國家。虐民:殘害百姓。人鬼:指活著的人與死后之人的骸骨。

[129]細政:苛細繁雜的法令。苛慘:苛刻慘毒。

[130]科防:條律禁令。互設:交互設置。

[131]罾繳(zēng zhuó增濁):以捕魚的網和弋鳥之絲繩代指陷害人的機關。蹊:路徑。

[132]坑阱:暗坑與陷阱。

[133]“舉手”二句:一動手便觸及羅網,一動足觸及機關陷阱。

[134]兗豫:指兗州與豫州,當時為曹操所領州郡與所占據之地盤。無聊:無法安生。

[135]吁嗟:哀嘆之聲。

[136]詰:責問其罪,懲戒。外奸:朝外奸邪之人,實指遼東公孫瓚。

[137]整訓:整治教訓。

[138]加緒:過分。呂延濟注:“緒,馀也。”含容:包含容納。

[139]彌縫:彌補縫合,指彌補過失。此句希冀之對象為指操,即希望操能彌補過失。何焯認為指紹而言:“紹不聽郭圖、沮授言,天子在曹陽,去鄴甚近,不肯奉迎,乃為操所先。及見詔書每下,有不便于己者,始悔其失。故檄中極意彌縫之。”(《義門讀書記》)可備一說。

[140]摧橈(náo撓):摧毀。橈,彎曲,削弱。棟梁:指大臣。

[141]孤弱:孤立削弱。

[142]梟雄:兇狠專橫。張銑注:“梟,惡鳥也。雄,強也。謂操如惡鳥之強也。”

[143]“往者”句:言袁紹征公孫瓚事。李善注引《魏志》:“公孫瓚,字伯圭。董卓至洛陽,遷瓚奮武將軍,封薊侯。”又引范曄《后漢書》曰:“公孫瓚大破黃巾,威震河北,紹自將擊之。”

[144]強寇:指公孫瓚。桀逆:兇暴忤逆。

[145]拒圍:抗拒圍困。

[146]陰交書命:言曹操暗地里與公孫瓚有書信交往。

[147]外助王師:表面上說幫助袁紹的軍隊。

[148]內:暗中。掩襲:偷襲。

[149]造河:到達黃河。

[150]方舟:并舟。北濟:北渡。

[151]會:遇。行人:使者。指曹操派往公孫瓚處的使者。發露:揭發暴露。

[152]梟夷:誅滅。李善注引《魏志》:“紹悉軍圍瓚。瓚自知必敗,盡殺其妻子,乃自殺。”

[153]挫縮:受挫退縮。

[154]厥圖不果:其陰謀未遂。何焯注引《獻帝春秋》:“操引軍渡河,托言助紹,實欲襲鄴,以為瓚援。會瓚破滅,紹亦覺之,以軍退,屯于敖倉。”(《義門讀書記》)

[155]“爾乃”六句:言袁紹大軍的節節勝利。蕩,掃蕩。西山,指朝歌(今屬河南)境內的鹿腸山,實指盤踞于西山的黑山起義軍首領于毒。屠各,匈奴族的一種。左校,指左校郭太賢等。束手奉質,謂納獻投降。質,通“贄”。奉贄,即奉獻見面禮物。爭為前登,謂爭先恐后的投降。犬羊殘丑,指兇奴等少數民族的殘馀丑類。消淪,消滅。李善注引范曄《后漢書》:“黑山賊于毒等覆鄴城,紹入朝歌鹿腸山,破之,斬毒,又擊左校郭太賢等,遂及西營屠各戰于常山。”又引晉《中興書》:“胡俗,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種,最豪貴,故得為單于,統領諸種。”

[156]逋遁:逃跑。

[157]敖倉:地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北的敖山上,北臨黃河。秦時筑糧倉于此,敖倉以此得名。

[158]阻河:依仗黃河。阻,依恃,憑借。固:堅固。

[159]“欲以”二句:義與“螳臂擋車”同。螗螂,同“螳螂”,蟲名。斧,指螳螂的兩只前足,抗舉如執斧之象,又稱螳臂。御,抵抗。隆車,大車。隧,車轍。

[160]折沖:本意為使敵人的戰車后撤。此引申為勇不可當。

[161]奮:奮發,激勵。中黃:亦稱“中黃伯”,古勇士名。李善注引《尸子》:“中黃伯曰:‘余左執泰行之獶,而右搏雕虎。’”育獲:指夏育、烏獲,皆為古代勇士名。

[162]騁:施展。勁弩:強弓。

[163]并州:州名,后漢并州刺史治晉陽(今山西太原)。此時并州刺史高翰,為袁紹的外甥。越:跨越。太行:指太行山。

[164]青州:州名,在山東境內。此指青州刺史袁譚(紹之長子)。涉:渡。濟漯:二水名。濟水源出河南濟源縣之王屋山,流入山東省入海。漯水,在山東境內,為古黃河的支流,其道屢有變遷。李善注引《魏志》:“袁紹出長子譚為青州。外甥高翰為并州。”

[165]“大軍”二句:言袁紹大軍與荊州刺史劉表聯合已形成掎角之勢。泛,漂浮。角其前,在前面抓住野獸的角。荊州,指荊州刺史劉表。宛葉:宛,指宛縣(今河南南陽)。葉,葉縣(今屬河南)。掎其后,從后面扯住野獸的腿。李善注引《魏志》:“劉表為荊州刺史,北與袁紹相結。”又引《左氏傳》:“狄子駒支曰:‘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征伐,軍有前后,猶如捕獸,一人捉角,一人戾(折斷)足。《說文》曰:‘掎,戾足也。’”

[166]雷霆:形容大軍威勢,如雷霆萬鈞。虎步:喻勇猛如龍騰虎躍。

[167]虜庭:指曹操所據之地。

[168]炎火:旺盛的火焰。焫(ruí瑞陽平):燃燒。飛蓬:隨風飄轉的蓬草。

[169]滄海:大海。沃:澆灌。熛(biāo標)炭:燃燒的炭火。

[170]故營:舊部。部曲:古時的軍隊編制單位。《漢書·李廣傳》注引《續漢書·百官志》:“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都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六臣本《文選》呂延濟注:“故營部曲,謂紹之故營部曲之兵也。”

[171]怨曠:長期別離。

[172]呂布:《文選》卷三十五《冊魏公九錫文》李善注引《魏志》:“呂布,字奉先,五原人也,為兗州牧。建安三年,曹公東征,大破之。布乃還固守,公遂決泗、沂水以灌城,禽布殺之。”張揚:《冊魏公九錫文》李善注引《魏志》:“張揚,字稚叔,云中人。董卓以為建義將軍。建安四年,公(曹操)還昌邑,張揚將張丑殺揚以應太祖,揚將眭固殺丑,將其眾欲北合袁紹,太祖遣史渙邀擊之,殺固。”遺眾:遺留的部眾。

[173]“覆亡”四句:言操之軍中呂布、張揚的舊部曲乃是在其主帥滅亡后被脅迫而歸曹操的,茍且順從曹操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他們都受過傷害,各人都以曹操為仇敵。

[174]回旆:回師。方徂:將至。徂,往也。此句言紹軍在調兵將至之際。

[175]鼓吹:泛指軍樂鼓鉦簫笳之類。

[176]素揮:白旗。揮,通“徽”,旗幡。啟:開。

[177]血刃:兵刃見血。指雙方交鋒。

[178]陵遲:逐漸衰弱。

[179]綱維:總綱和四維。比喻法度。弛絕:松散斷絕。

[180]一介:一個。輔:指輔佐大臣。

[181]股肱(gōng公):本指大腿與胳膊。此比喻左右輔佐大臣。

[182]方畿:指京城方圓千里之內。一面各五百里。

[183]簡練:精干。

[184]搨(tà踏)翼:收斂翅膀。形容謹小慎微。

[185]展:施展。節:志節。指忠于漢室之節。

[186]托:假托,假借。宿衛:皇帝的警衛,禁軍。

[187]拘執:拘禁控制。

[188]懼:怕。省略的主語是袁紹。其:指代曹操。萌:萌生。作:行動。指討伐曹操之舉。

[189]勖(xù緒):勉勵。

[190]矯命:借假君命。稱制:代行皇帝的職權。

[191]遣使發兵:派遣使者令地方出兵。此句省略的主語是曹操。

[192]過聽:誤聽。給與:指供給軍隊。

[193]強寇:使敵寇得到加強。寇指曹操。弱主:使君主削弱。

[194]違眾:違背眾人之心。旅叛:與叛逆為伍。旅,通“侶”。李善注:“《漢書》以旅為助。”

[195]舉:舉動。指助曹行為。喪名:喪失名節。

[196]四州:指四州刺史及其人馬。時袁紹中子袁熙為幽州刺史。高翰為并非刺史,袁譚為青州刺史,袁紹自領冀州刺史。

[197]“書到”二句:言此檄文到荊州之日,便可起兵響應。勒,猶勒限,規定日期。見兵,猶舉兵。

[198]建忠將軍:指張繡。李善注引《魏志》:“張繡以軍功稱,遷至建忠將軍,屯宛,與劉表合。”協同聲勢:指互相配合以壯大聲威。

[199]羅落:布列。境界:指州郡的疆界。

[200]著:昭著。

[201]勿有所問:不加追究。問,追究。

[202]恩信:恩德信義。

[203]班揚:猶宣揚。符賞:指檄文中所規定的賞賜數目。符,指符檄。呂延濟注:“言布舉軍書賞賜之數,使天下知之。”

[204]拘逼:遭受逼迫。

[205]如律令:言此檄文如同法令一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都市| 得荣县| 望江县| 清新县| 榆社县| 盐源县| 通化市| 泸水县| 太康县| 玛沁县| 阳新县| 酒泉市| 涿鹿县| 奈曼旗| 怀化市| 彰化县| 沽源县| 都安| 华安县| 清丰县| 营山县| 应城市| 桂阳县| 永顺县| 长垣县| 镇平县| 青阳县| 太和县| 饶平县| 太仆寺旗| 清原| 陇川县| 乃东县| 平原县| 青海省| 乐平市| 朔州市| 万源市| 句容市| 海原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