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封信

【內容提要】

時代必須假道美來克服由粗野與疲軟和乖戾這兩種對立的特性而造成的混亂。有人懷疑甚至反對美能起這樣的作用。這些人當中有的固然是因為從未感受過美的好處而對事實視而不見,但經驗確實也證明,在一個民族里,國家的繁榮與藝術的昌盛并不是同時發生的,政治的自由與審美修養的高度發展并不是攜手并進的。不過,上述結論是根據以經驗為基礎的美的概念得出的,而這些書信所討論的美的概念應通過抽象從人的純粹理性概念中得出,它將證明美是人的一個必要的條件。

您同我在這一點上意見是一致的,而且通過我前面幾封信的內容您已經確信,人可以在兩條相反的道路上離開他的規定,我們的時代實際上是在兩條歧路上彷徨,一方面淪為粗野,另一方面淪為疲軟和乖戾。我們的時代應通過美從這種雙重的混亂中恢復原狀。但是,美的修養能同時對付這兩個相反的缺點,能把這兩種對立的特性在自己身上統一起來嗎?它能夠既約束野人的天性,又解放蠻人的天性嗎?(1)它能夠既系緊繩索同時又解開繩索嗎?(2)如果它實際上做不到這兩層,又怎么能合乎理性地期待它起到像培育人類這樣偉大的作用呢?

人們必定早已聽厭了這樣的斷言:發達的美感能夠移風易俗,對此好像無須再重新證明。人們根據的是日常生活的經驗,它表明,理智的清晰、情感的活躍、思想的自由以及舉止的莊重,幾乎總是與有修養的趣味相連,而它們的反面則常常與沒有修養的趣味相伴。人們十分確鑿地引證,古代一些民族中最有教化的民族,它們的美感也最發展,當然也列舉了相反的例證,有些粗野的、蠻橫的民族,它們是用一種粗野或刻毒的性格來補償它們對美的感覺的遲鈍。雖然如此,還是有一些思想家間或有這樣的念頭,不是想否認事實,就是想懷疑從中引出的結論的正確性。他們認為,人們所指責的無教化民族的粗野并不那么嚴重,人們所稱頌的有教化民族的文雅也并不那么優越。古代就有這樣的人(3),他們認為美的修養根本不是一種善行,因此他們完全是出于本意拒絕想象力的藝術進入他們的共和國。

有的人誹謗優美女神,僅僅是因為他們從未受過她們的恩惠,我指的不是這種人。他們除知道謀利要付辛苦,俯首可得收益以外,不知道還有別的價值尺度——他們怎么會有能力去尊重趣味為培養內在的和外在的人而做的默默無聞的工作,他們怎么會有能力不因美的修養有偶然的短處而對它的本質的長處視而不見呢?沒有形式感的人,把一切措辭的優雅都當作籠絡,把交往中的一切文雅都當作虛偽,把舉止的一切審慎和大方都當作過度和矯情加以鄙視。他們不能原諒,優美女神的寵兒(4)當社交家時能使舉座歡暢,當事業家時能按他的意愿引導眾人,當著作家時能給他的整個時代印上他的精神,而他們——勤勞的犧牲品——卻用上他們的一切知識也引不起人們的注意,連一塊石頭也挪動不了。因為他們絕對學不會優美女神的寵兒的那種會使人感到愜意的天才的秘密,所以他們除悲嘆人的天性的乖戾,說它重假象甚于重本質以外,就沒有旁的辦法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些人的意見,他們表示反對美的作用,并從經驗中提出可怕的理由?!斑@是無可否認的,”他們說(5),“美的魅力在善良的手里能為值得稱贊的目的發生作用,但在邪惡的手里會做出正好相反的事,為了謬誤和不義而運用它那引人入勝的力量,這并不與它的本質相違背。正因為趣味只注意形式,從不注意內容,它最后會給人以危險的方向,忽略一切實在,為了迷人的外表而犧牲真理和道德。(6)萬物的一切實質的區分都失卻了,只有現象在決定它們的價值。有多少有能力的人,”他們繼續說,“不是由于美的誘惑力而離開了一種嚴肅而又費力的工作,或者至少說,由于它的引誘而草草從事!有多少缺乏理智的人與市民組織不合,不是僅僅因為詩人的幻想喜歡建立一個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另外的樣子,沒有禮俗約束各種意見,沒有藝術(7)遏制自然!自從情欲在詩人的圖畫里以耀眼的顏色顯得光彩奪目以來,自從它在同法則與義務的斗爭中總是能保住它的地盤以來,什么樣危險的辯證法它沒有學會?那么,社會又獲得了什么呢?交往一向受真實(8)支配,如今是美為它提供法則;受人尊敬本應只靠功績,現在由外在的印象來決斷。不錯,人們看到,現在一切美德都欣欣向榮,它們在現象中產生一種討人喜歡的效果,在社會中賦予一種價值;但是,反過來人們也看到,一切放蕩無度在統治,一切罪惡在盛行,而這些都與一個美的外殼相契合。”的確,這必然引起人的深思,幾乎在每個藝術昌盛、趣味得勢的歷史時期中都看到人類的沉淪,而且舉不出一個例子能證明,在一個民族里,審美修養的高度發展和極大普及是與政治的自由和公民的美德,美的習俗是與善的習俗,舉止的文雅是與舉止的真實攜手并進的。

當雅典人與斯巴達人保持他們的獨立,以尊重法則為他們的憲法基礎時,趣味尚未成熟,藝術還在童年期,還根本提不上美在支配人心。誠然,詩的藝術已經崇高地騰空而起,但靠的是天才(9)的飛騰。而關于天才,我們知道,它近似于粗野,它是從黑暗中閃耀出的一絲光芒,因而它的產生不是為了維護它那個時代的趣味,而是為了反對它那個時代的趣味。等到在伯里克利和亞歷山大統治下藝術的黃金時代到來時,趣味的統治變得普遍而又廣泛時,希臘的力和自由就再也找不到了:雄辯歪曲真理,智慧在蘇格拉底(10)這樣人的口里,美德在福基翁(11)這樣人的生活中都犯了罪。至于羅馬人,我們知道,在我們看到希臘藝術征服了他們性格的嚴峻之前,他們已在許多次內戰中耗盡了他們的力,隨后又由于東方國家的奢侈而喪盡了元氣,屈從于一個幸運君主的桎梏之下。就是對阿拉伯人來說,也是直到他們戰士精神的內力在阿拔斯王朝(12)統治下疲軟以后,文化的曙光才升起的。在近代的意大利,也是在莊嚴的倫巴第同盟(13)破裂,佛羅倫薩人屈從美第奇家族,所有英雄城市的獨立精神讓位于不光彩的順從(14)以后,美的藝術才顯示出來。再從現代民族中去尋找例證,幾乎是多余的了,它們文明的程度是隨著它們獨立自主性結束的過程而增長的。在過去的世界里,不管我們的目光轉向哪里,到處都能看到,趣味與自由各自分馳,美在英雄美德的淪喪之上建立它的統治。

審美的修養是以犧牲性格的潛力為代價而換來的,而這種性格的潛力是促成人類一切偉大和卓越的最有力的原動力,倘若缺了它,一切別的,即使是同樣偉大的優點也不能頂替。因此,如果僅僅堅持迄今經驗所給予的關于美的影響的教訓,那么人們的確不會十分高興地去培養對人的真正文明如此危險的情感。人們寧肯冒著粗野和嚴酷的危險舍棄美的熔煉力,也不愿受文明的那種促人疲軟的影響,盡管這樣會得到文明的一切好處。但是,也許經驗并不是可以判決這樣一個問題的法庭,在承認它提出的證據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之前,人們看來已經毫不懷疑,我們所談的美與那些證據證明起了壞作用的那個美是一回事。因而這就有必要預先提出一個美的概念,它的淵源不是經驗,因為通過它應當認清,經驗中所說的美是否有理由用這個名稱。

假使要提出一個美的純粹理性概念,那么,這個概念就必須——因為它不可能來自現實的事件,相反它糾正我們對現實事件的判斷,并引導我們對現實事件做出判斷——在抽象的道路上去尋找,必須從感性和理性兼而有之的天性的可能性中推論出來,一言以蔽之,美必須表現出它是人的一個必要的條件。(15)因此,我們現在必須使我們自己提高到人的純粹概念上。經驗指給我們的只是個別人的個別狀態,從來就不是人類,我們必須從人的各種個體的和可變的現象中發現絕對的和永存的東西,通過拋棄一切偶然的局限來獲取人生存的各種必要條件。這條先驗的道路固然會使我們有一段時期(16)不得不離開熟悉的現象的范圍,離開事物活生生的現實,停留在抽象概念這個空曠的地帶——但是,我們是在探求一個什么也動搖不了的、堅實的認識基礎;誰若不敢超越現實,誰就永遠得不到真理。


(1) 參見第四封信倒數第二段。

(2) 參見第十六封信第二段。

(3) 指柏拉圖。他在《理想國》里把詩人開除出他的共和國。

(4) 可能是暗指歌德。

(5) 可能系指盧梭的征文《論科學與藝術》,在這篇文章中,盧梭對征文的題目“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于移風易俗”給了完全否定的回答。盧梭認為,包括科學與藝術在內的文明起了有害的作用,主張返回自然。

(6) 席勒不同意把美與真理以及道德對立起來的觀點,在最后一封信中從正面闡述了它們之間的統一性。

(7) “藝術”在這里取其廣義,不是指通常所說的藝術。

(8) 德語的die Wahrheit一詞同時相當于漢語的“真理”和“真實”,翻譯時只能視上下文而定。這里的意思是:在交往中不應有任何的虛假。

(9) “天才”(das Genie)在18世紀被理解為與自然接近的、不受任何規則約束的創造力。

(10) 蘇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識”,主張有知識的人才具有美德,有美德才能治理國家。他的主張在當時被視為異說,有毒害青年之罪,被判處死刑。

(11) ?;蹋≒hocion),雅典名將,為人正直,于公元前318年被判處死刑。

(12) 阿拔斯王朝(Abbassiden),即巴格達的哈里發王朝(750—1258)。

(13) 倫巴第同盟(Bund der Lombarden),意大利的城市聯盟,11世紀到12世紀站在教皇一邊反對神圣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王朝。

(14) 意大利北部的城市于14世紀至15世紀喪失了它們的獨立和自由。

(15) 人的天性包括感性與理性,但迄今為止總是一方壓制另一方,不能兼而有之,因而人還不是真正的人。只有通過美,這兩者才能達到平衡,因此美是真正人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美的純粹理性概念是從感性與理性在天性中可以兼而有之的可能性中推導出來的。

(16) 從第十一到第十六封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莎车县| 台湾省| 扎囊县| 金沙县| 灌南县| 金堂县| 古丈县| 德令哈市| 嘉义市| 沧州市| 岗巴县| 杨浦区| 陈巴尔虎旗| 黎川县| 永德县| 嘉黎县| 巴林右旗| 阿城市| 克山县| 石景山区| 上犹县| 玉门市| 喀什市| 衡水市| 平塘县| 肥城市| 防城港市| 高雄市| 延庆县| 常德市| 嫩江县| 改则县| 淄博市| 湖北省| 乐清市| 马鞍山市| 休宁县| 宝坻区| 宜章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