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既然有令,草民自然遵從,我愿意跟著大人進京”。宮問一聽,如獲至寶,帶著瞎子就去了帝都。宮問回到舜帝身邊,向舜帝稟告了這一切,舜帝雖然將信將疑,但還是愿意見瞎子一面。
瞎子被宮問帶到了舜帝的身邊,舜帝問瞎子:“瞽叟,聽聞,你會占卜之術,你來占卜一下我的江山未來,可否?”瞎子雖然是草民,也知道事關重大,不能胡言亂語。一旦舜帝能不高興,自己的人頭落地。
瞎子打定主意說道:“陛下,目前九州安定,風調雨順,江山穩固,千秋萬代,永如磐石”。俗話說的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舜帝一聽,這些也都是溢美之詞,但說的也沒有毛病,于是呵呵大笑。
“瞽叟,那你占卜一下,我的壽限如何?”瞎子心中就是一喜。其他的事情不好預測,這歲數最是好說。瞎子裝模作樣,拿出五個制錢,又拿出了八卦圖形,一陣的喃喃自語,說道:“陛下有118歲的壽限”。
舜帝聽了就是笑笑,堯帝活了128歲,自己比堯帝少活10歲,也夠本了。于是在問道:“瞽叟,那你占卜一下,三苗驩兜會不會被消滅?”瞎子還沒有回答,大禹在一旁就嚇壞了。要是瞎子胡說八道,那自己的事情就敗露了。
瞎子又是裝模作樣了一番,說道:“三苗是妖邪之地,陛下的江山是朗朗乾坤,魑魅魍魎是不敢明目張膽的,這些小人,不必擔心,早晚會被消滅的”。瞎子說完,大禹的心里一塊石頭落地。
舜帝一聽,瞎子的話也沒有毛病,但瞎子的話,都是模棱兩可的話。知道這個瞎子也是混飯吃的江湖之人,就賞賜了一些金子,讓宮問送出帝城。宮問完成了舜帝的使命,把瞎子帶出帝城,就沒有必要管了。
瞎子一想,既然來帝帝都了,也沒有必要回去了。大禹卻找上了瞎子,問瞎子道:“瞽叟,我是大禹,我問你,你到底會不會占卜?”瞎子一聽,是大禹,哪里敢胡說八道。大禹是什么人,三歲的孩子都知道。
“大禹大人,我哪會占卜,就是跟伯益的謀士沉欲,學會了糊口的本事,大人千萬不要相信”。大禹問道:“我聽宮問說,你給他算的很準啊?”瞎子趕緊解釋:“大人啊,那我是猜的啊,您想想看,宮問大人是帝都之人”;
“跟我們萊蕪不是一個口音,一聽就是帝都的,能從帝都去萊蕪的,不是做官的是什么?他問我發不發財,這個還用問啊?當官的哪能不發財?”大禹聽了哈哈大笑,也就不為難瞎子了。給了瞎子一錠金子,大笑而去。
在帝都給伯益刺探情報的沉名,打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就派人回到萊蕪,就把帝都發生的事情,全部告訴了伯益。伯益聽了,這才放心。自己又用真正的占卜之術,占卜了一回,這才放心。
伯益也明白的很,占卜也不是萬能的,有些事情也是占卜不出來的。要是都能占卜,那自己真是神仙了。這次沉名派人回來,直接跑死了好幾匹馬,卻是伯益的心病。每次沉名派人送回情報,都會跑死幾匹馬,這可不是好事情。
要是找不到新的馬匹,就可能誤事。伯益對沉欲說起這個事情,沉欲笑道:“大王,您不是鳥獸之王嗎?派飛鳥去帝都傳遞消息不行嗎?”伯益一聽,恍然大悟,說道:“我怎么沒有想到?”
第二天,伯益去了野外,就把當地所有的飛鳥召集到了一起。問道:“我是鳥獸之王,你們愿意不愿意替我做事?”所有的鳥類都齊聲說道:“愿意為大王做事”。伯益說道:“那好的很,你們各種飛鳥,派出一只最好的”;
“去帝都給我取回一樣東西”。所有的飛鳥嘰嘰喳喳,商議一番后,各自派出了一只飛鳥。三天后,只有鴿子回來了,真的從伯益在帝都的官邸取回了一樣東西,其他的飛鳥,有的十天才回來,有的就迷路回不來了。
于是,伯益叫決定讓鴿子來完成這件事。其他的飛鳥見大益王只用鴿子,心中雖然不服氣,也無可奈何。伯益就養殖了大量的鴿子,進行訓練。并將訓練好的鴿子,送去帝都的沉名哪里。
帝都有事情,沉名就放鴿子。伯益有事情找沉名,就從萊蕪放鴿子。鴿子飛行速度極快,一日飛行可達幾千里。來回一趟帝都之行,最快的三天就回來。伯益有了這樣的神器,帝都發生的事情是一目了然。
沒有不透風的墻,伯益熟知帝都的事情,最先引起了大禹的主意。大禹從潛意識里就對伯益不放心,在伯益的身邊,就安插了自己的親信。大禹知道了伯益竟然發明了如此迅速傳遞情報的神器,自然感興趣。
大禹就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姒狐來找伯益,姒狐見到伯益之后,先是奉承了一頓伯益,隨后說道:“大禹大人讓我來,希望大益王不要藏私,一定要將這個技藝傳給大禹大人”。伯益這才明白,自己的身邊,一定有大禹的臥底。
不然的話,這么機密的事情,大禹竟然知道了。伯益只好同意,送給了姒狐20對鴿子,又把訓練鴿子的辦法,一并教給了姒狐。姒狐是滿載而歸,回到帝都之后,全部告訴了大禹。
大禹在試驗了之后,大呼過癮。于是,大禹就派人建立了訓練鴿子的坊間,飼養了幾千只鴿子。在九州各地建立了自己情報系統,一時間,大禹成了對九州各地最熟悉的臣子,就是舜帝也趕到奇怪。
舜帝問大禹:“大禹,你足不出戶,是怎么知道九州之內發生的事情?難道你在九州各地,都派遣了信使?”大禹此時羽翼未豐,自然不敢于舜帝分庭抗禮,只好說了實話。舜帝趕到驚奇:“還有這樣的事情?”
大禹就吧舜帝帶到了自己鴿子訓練坊間,舜帝在視察完了之后,當即就賜封了大禹一個新的頭銜:信使司。讓大禹掌管九州各地的輿情,并隨時給自己匯報。大禹暗自大喜,本來還偷偷摸摸的事情,現在正大光明了。
一日,舜帝正在大殿之上,大禹進來稟告:“陛下,商均王,在中州治理不錯,得到了中州百姓的擁戴,可喜可賀”。舜帝大喜,舜帝派遣商均去中州,就是為了鍛煉他的能力,將來以便繼承帝位。
現在聽說商均有能力,自然高興。舜帝不知道的是,大禹的情報說反了。目前商均在中州,是驕奢淫逸,不思進取,整個中州是怨聲載道。大禹這樣做,以一來可以讓舜帝放心,二來可以迷惑舜帝。
再到了一日,大禹又來稟告:“西州東南,發生了旱災,是不是應該發放賑災?”舜帝聽了大喜,說道:“大禹,你是我最忠心的臣子,好吧,你看著辦吧”。隨后,大禹就通知后稷,開放糧倉,賑濟西州東南。
從此之后,只要是帝都之外的大小事情,都是通過大禹,給舜帝匯報,其他的臣子根本沒有了機會。即便是其他的大臣,也馴養了鴿子,但規模適中不如大禹的鴿子坊的規模大。再說了,大禹已經取得了舜帝的極度信任。
伯益自然也得到了大禹在帝都的全部消息,伯益深思熟慮之后,就斷定:今后的江山社稷,一定是大禹的,而不是商均的。伯益也聽人說,商均在中州,只知道享樂,根本不懂得治理中州。
中州本來是一個富庶的地方,借著大河的滋陰,大河兩岸十分的繁榮,是九州最好的產糧之地。伯益覺得十分的可惜,舜帝把商均放在中州,不是培養他,而是培養了一個廢物,將來的江山肯定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