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該獎勵伯益什么為好?”大禹早有準備,說道:“陛下,伯益是三等王,只有王城,沒有都城,就允許他建都為好”。大禹的意思很明白,不能再給伯益增加封地。允許建都只是一個虛名而已。
舜帝一聽也對,九州雖大,想要分封的王不少,土地是有限的。舜帝同意了大禹的建議,就允許伯益建都。伯益接到圣旨以后,卻是不在意。伯益很清楚,自己是三等王,有個王城就行了,建不建都城都無所謂。
伯益就問身邊的謀士沉欲:“舜帝允許我建都,是建好?還是不建好?”沉欲是伯益最近遇到的一個奇人,一見如故,就聘為謀士。伯益還沒有建國,是不能有百官的,只能有謀士。
沉欲說道:“大王,我個人認為,還是修建都城的好,一來順從了舜帝的旨意,二來可以強大萊蕪的封地”。伯益問道:“我現在有王城了,是不是在王城的外面,擴大成都城?”
“不可,咱們萊蕪還沒有建國,還需要低調一些,別上了大禹的當”,伯益考慮再三,就聽從了沉欲的建議。隨后,伯益找來公輸班,說道:“公輸班,你負責給我修建一座都城,不在城子縣,你給我尋覓一處地方”。
公輸班領命而去,半月之后,來見伯益:“師父,我在汶水之陽,找到了一個好地方;三座高丘,三條低洼之處,最是符合居住,既然師父的王城不再都城,那就是符合老百姓居住,那里最合適”。
伯益就讓公輸班設計了都城的圖紙,伯益看后非常滿意。隨后就讓公輸班去修建都城。公輸班提出了一個問題:“師父,都城好建,這人丁去哪里找?”伯益一想也是個問題。
萊蕪之地不大,方圓只有百里,人口本來就不多。這些年,在伯益的治理之下,風調雨順,人丁繁衍很快。但因為基數小,這些年也就30多萬人。一座都城,起碼也要幾萬人,太少的話,也就沒有意思了。
“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伯益問公輸班。“師父,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了,咱們萊蕪之地,養馬,養牛羊居多,可以在都城建立集市,既可以促進生意繁榮,又可以增加人口,再就是那些手工藝人,只要愿意來都城的,王府有補貼”。
“補貼?什么意思?”公輸班解釋道:“修建都城,首先要鋪路修橋,規劃街道,讓老百姓沿街建房,只要進入都城做生意的,一律補貼黃金五兩”。伯益笑道:“你這個家伙,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倒是舍得”。
公輸班笑道:“師父,不說您在封地的田產,只是舜帝的獎賞,這好幾回了,也有黃金幾萬兩了,拿出2萬兩不多,這也是造福百姓,反過來,還不是給您老人家創造財富?”
伯益笑道:“好,說的不錯,那我就拿出三萬兩黃金,你在半年之內,給我修建出一座繁華的都城來”。公輸班趕緊說道:“師父,有了這三萬兩,要是半年之內修建不出來,你要我的人頭”。
“去你的,我要你的人頭何用?當尿壺?”公輸班呵呵一笑,領命干活了。過了幾天,泰山王姚辟來找伯益。見了伯益就說道:“大益王,你這人不地道,修建都城,為什么不通知我?”
伯益知道泰山王姚辟的脾氣,就是個直筒子,也不見怪。笑道:“你是泰山王,我是萊蕪王,我建都城,管你什么事情?”泰山王嘿嘿一笑:“大益王,話不能這樣說,都知道你是九州最富有的王,打你的秋風不正常嗎?”
“你想怎么樣?”伯益知道,姚辟是舜帝的堂弟,皇親國戚,也不能得罪。姚辟笑道:“大益王,你們萊蕪物產豐富,我們泰安人很羨慕,何不一塊修建一些碼頭,咱們友好通商不好嗎?”
伯益一聽,這倒是個好事情。汶河之水,除了冬季之外,基本上都能行船。這水運的成本最低,要是再運河之上,修建一些碼頭,會極大的方便百姓。伯益說道:“可以啊,你規劃一下,我出錢修建就是”。
姚辟一聽,立馬拿出一個絹帛,上面密密麻麻的畫著碼頭的數量個規格。伯益笑道:“好你個姚辟王,原來早有預謀,你是天天算計我的財產啊?”姚辟嘿嘿一笑說道:“大益王,我還有個條件”。
“嗯?什么條件?”姚辟笑道:“大益王,這22個碼頭修建完成以后,我們泰安可要一半的分成”。伯益有些不明白,問道:“什么意思?”姚辟解釋道:“大益王,你這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啊,碼頭不能白白修建,要收稅的”。
伯益明白了,姚辟這個家伙,是要搜刮民財啊。伯益雖然不同意,但姚辟說了,只好同意。于是說道:“泰山王,咱可說好了,收稅我不反對,但不能超過一百抽一,多了我可不贊成”。
姚辟的意思是三十抽一,這一百抽一太少了。但伯益說了,也不好反駁,姚辟就想了一個辦法,進入泰安府的船只,再加上一成的關稅就行了。這個關稅是屬于泰安,姚辟不禁暗自欣喜。
等萊蕪的都城和汶河碼頭修建完成以后,伯益看到的情形卻是高興萬分。由于姚辟在泰安的碼頭設置了關稅,萊蕪去泰安的人就少了,泰安來萊蕪的卻是多了起來。由于伯益實行了低廉的稅收,和無關稅管理。
整個萊蕪都城的手工藝人是比比皆是,就算是泰安的商賈,都來到萊蕪做生意,一時間,萊蕪都城的商鋪是鱗次櫛比。盡管萊蕪的稅收十分的微小,但還是有巨大的收益。泰山王姚辟卻是笑不出來了,恨恨的說伯益不地道。
伯益知道了姚辟對自己不滿后,也是呵呵一笑了之。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要想發財,首先要有慈善之心。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是更鼓不破的真理。伯益的惠民政策,確實為萊蕪的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這個時候,公輸班來跟伯益稟告,說自己在東山,也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公輸班邀請伯益去看了看,伯益大為的吃驚。公輸班說自己是城堡,可看不到任何的高大房屋和建筑。
伯益看了半天才明白,公輸班是隨形而建,在東山的密林里,在盡量不傷害植被的情況之下,修建了許多木屋。公輸班和他的弟子們就住在里面。伯益看了看,還十分的舒適,只是不明白公輸班,為什么這樣修建自己的城堡。
“師父,我建立一個門派,叫做墨家”,伯益問道:“墨家?是什么意思?”公輸班解釋道:“墨,就是黑的意思,在黑的掩護之下,誰都不會看到,我看慣了整個社會,只有遠離官家,才會長久,這就是我的宗旨”。
伯益聽了,既沒有反對,也沒有點頭。伯益自己也不想在朝廷,整日里的勾心斗角,實在是不適合自己。現在做了萊蕪王,偏安一隅,其實也不錯。這種與世無爭的日子,最是適合自己。
伯益沒有想到,公輸班玩的更徹底,干脆搞了個墨家,來遠離朝廷。只是伯益沒有想到的是,公輸班創建的墨家,多年之后遍布九州,還給自己定義為江湖之人,就是說,是脫離于朝廷和百姓的另一個世界。
公輸班自己也沒有想到,多年之后,很多門派在江湖上興起。漸漸的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階層。只是在后人看來,江湖其實就是另一個朝廷,從此之后,才有了“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