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收的時候,伯益獲知,汶南村的生姜長勢良好。伯益想再去看看,想起汶河水的寬度,聯想到了一個問題。普通的木排輸送來往的行人,卻是有點不方便。伯益潛心下來,一直想找出合適的辦法。
來到自己的后花園,見下人在用葫蘆瓢澆地,忽然明白過來。趕緊叫人找來一個粗大的木頭,把中間挖空,放在水里,木頭飄起來。伯益放上重物,也不會沉水。伯益高興的不得了。
按照這個辦法,伯益挖空了三根大木頭,用繩子綁在一起,就造出了一個類似木排的東西。伯益試驗之后,很是理想,給他起個了名字叫做“舟楫”或者叫“舟”。恰巧此時,班從帝都趕了過來,看到伯益發明的舟楫,若有所悟。
班,對伯益說道:“師傅,其實,這種舟楫可以改進”,伯益趕緊問道:“怎么改進?”班拿出了一個工具箱,里面出現了各種工具。伯益看了一眼,不知道是什么東西:“這都是什么?”
“師傅,自從您發明了冶煉鐵的技術,我反復試驗,又根據《天機術》里的記載,造出了木匠使用的工具,這種叫做鋸,這種叫做刨子,這種叫做鑿子,這種叫做拐尺。。。。有了這些工具,我就可以把舟楫改造”。
“那你還等什么?”班見伯益同意自己的想法,就說出了自己的要求和條件。伯益就派人在汶水河邊,修建了幾件茅草屋。又派人從山里,拉來了不少的粗大的干木料,讓班帶領自己的徒弟們改進舟楫。
一個月過后,伯益來到汶水河邊,之間班正站在一個古怪的浮動物體上。仔細看后,就問班:“這是什么東西?”班,笑笑說道:“師傅,我叫它船,是用木頭做的”。伯益又仔細看過,很是不理解。
“我發明的舟楫是挖空了大木頭,河水才不會進入舟楫,你這船是用木板制造的,怎么也會防止河水進入?”班笑道:“師父,你來看這里,木板之間都是用木榫結合,嚴絲合縫,河水自然不會進入”。
伯益大贊不已:“了不起啊,這樣一來,就是在長江大河里,都能行走了”,班搖搖頭,說道:“那還不能,需要再改進,這條船在汶河之上,足夠您老人家使用了”。伯益坐上去,果然行走如飛,只需用木漿劃水即可。
“班,你改進的太好了,這可是發展民生的利器,你先給我制造個幾十條再說”,班笑道:“師父,我這次帶徒弟來,就是給你修建王城的,那王城怎么辦?”伯益很是堅定:“修建王城,無非就是為了享受,造船卻是造福于民,先造船”。
班說道:“師父說了算,那我就住下來,師父給我一個地方就行”,“你要什么地方?”班說道:“一個是造船的地方,另一個是我居住的地方,最好是有樹木,比較隱蔽的地方就行”。
伯益說道:“那好辦,舜帝封我我萊蕪王,這地方可是不小,我現在居住在城子縣,只要不出萊蕪,你自己選一個地方就是,我沒意見”。班,趕緊說道:“謝謝師父,我馬上動工”。
且不說造船的事情,伯益原先發明的那條舟楫,為了汶南村的方便,伯益就讓汶南村的人管理。汶南人除了把生姜都賣給伯益之后,很多村民私下里也留了不少。汶南村的人很精明,見大王都視若珍寶,一定是好東西。
有些村民,就背著生姜四處兜售。其中一個就去了泰安地界,正好碰見泰安王姚辟。姚辟是堯帝的堂弟,也是因為這個關系,做了泰安王。都知道泰山是九州最神圣的山,泰安王的地位可想而知。
姚辟對于生姜,自然是知道。見有人賣生姜,就都買下。還問賣姜的人有沒有,有多少要多少。賣姜人回到汶南村,邀了幾個人,湊了近千斤生姜,想去泰安賣給泰安王,他出的價錢最高。
可是,近千斤的生姜,運到泰安也是個麻煩事。幾個人商議,是不是請示一下老石頭,用村里的舟楫運送。伯益制造的舟楫,裝下一千金生姜沒有絲毫的問題。老石頭一想也沒有什么,就答應了村民的要求。
幾個賣生姜的人,坐船來到泰安。泰安王姚辟即安送來生姜,十分的高興。就高價買下了全部的生姜,隨后發現,這舟楫從來沒有見過。十分的好奇,就要求坐坐試試。著一試不要緊,就看上了,非要留下。
幾個人一聽嚇壞了,哪里敢同意?泰安王姚辟一聽大怒,說道:“我堂堂一個泰安王,看中了你們的舟楫是你們的福分,我又不是不給錢”。說完,就讓人丟下10錠金子,硬生生的把舟楫給扣下了。
賣姜人無奈,只好背著金子回來。老石頭一看,村里的舟楫被泰安王給扣下,狠狠的罵了村民一頓。雖然給了10錠金子,可舟楫是村里渡河的工具,就是給20錠金子,也不能賣。
老石頭知道,這件事不小,只好匯報給伯益。伯益聽了,卻是哈哈一笑,說道:“你們碰上姚辟算是不錯了,要是碰上個厲害的大王,不挨頓揍才怪,這事,你們不用管了,等班造好船以后,我再送給你們村里一條”。
老石頭千恩萬謝的走了,伯益就對管家少伯說道:“你派個人,去泰安王哪里,就說,我們還有更好的舟楫,只要他肯出錢,我就賣給他”。少伯派人去了泰安王哪里,過了四天回來了。
泰安王姚辟也一塊來了,見了伯益就問道:“大益王,你可不能糊弄我,你真有更好的舟楫?”伯益笑道:“你這個家伙,跟強盜差不多,我不賣給你,以后,你又要搶奪我的百姓”。
姚辟呵呵一笑:“你見過給金子的強盜嗎?快帶我看看,你更好的舟楫是什么樣?”伯益帶著姚辟來到了汶河邊上的造船廠。班,已經造好了10條船。姚辟一看,吃驚的下巴都掉下來了。
“我的乖乖啊,簡直就是神工鬼斧啊,我都買了”,伯益笑道:“那可不行,我這是給萊蕪的百姓的,以后再說”。姚辟哪里肯讓,說好說歹的要了五條船,許諾過幾天送金子過來,每天船就是五百錠黃金。
伯益覺得甚是可惜,自己的百姓還沒有,卻讓泰安的人買去,心里不是滋味。班看在眼里,就小聲說道:“師父,都賣給他就是,這10條船,是我造的第一代水船,也是試驗品,等第二批出來,容量更大,更堅固耐用”。
伯益一聽,這才心安。姚辟即安伯益答應,帶人坐上船,拉著其余的船,浩浩蕩蕩的沿著汶河,就回泰安了。隨后,伯益就將剩余的五條船,按照村部落的大小,都分給了汶河兩岸的百姓。
不過,伯益有規定,這些船只,是王府所有,村里只有使用權,不得損壞,更不能買賣,違者斬首。汶南村里的人,沒有想到,賣了一條小的舟楫,卻回來了一條大船。這條船足足能容納50人之多,要是運送貨物,至少是一萬斤。
過了兩個月,班制造了一共30條船。伯益留下10條,供給自己使用,其余的都分給汶河兩岸的村民。這一下,可就方便多了。汶水河南,跟汶水河北的百姓,是很少見面的,這樣一來,就是走親戚都很容易了。
這些船最大的作用,還是促進了沿河村部落的交通,慢慢的,在汶河兩岸就形成了一個行業:船渡。汶河水雖然不汌急,順水行舟是沒有問題的。但逆水而行卻是吃力。除了渡船之外,有衍生了另一個行業: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