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做事的常青之道:不要在意名相,將利益讓給他人
01都知道身體比名譽重要,但很多人依然汲汲于聲名
名與身孰親
當一個人突然名氣增大,怎么面對值得深思
“名與身孰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名”指名譽、名位、名氣,但這些與您的身體相比,哪一個對您來說更重要呢?
每個人都知道身體很重要,但是跟其他因素比起來,比如名譽與名位,有些人就會放下身體。
生活中,名聲重要嗎?其實名聲也是重要的,
一個人要與他人交往,積累的名譽、名氣,往往就是他生活的 基礎。
為什么別人都找您合作?因為您的名譽好,值得信賴。為什么有的人去世的時候,國內外的人都去參加他的葬禮?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人在世時,積累了很好的名譽,所以眾人去送他最后一程,給他的人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古代要是有名醫去世,大家都會來祭拜。比如傅青主去世時,送葬的有幾千人之多,這在當年是非常了不得的事——眾人都是靠口口相傳趕來的。這是他在大家心中名望很高,幫助過很多人的緣故。
有時我們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名氣突然增大,這個時候您要保持警惕,因為您的名氣和您做的事不一定是相符的。
比如我有多大本事自己是清楚的,我擅長調理一些小病,一些功能性疾病,但有些大病我調理起來也非常吃力,還有一些病我根本調理不了。坦誠地講,我絕對沒有大家講的那么神,我連古代大醫的皮毛都趕不上,他們的很多書我都沒有看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醫工作者,但因為有了互聯網的存在,把我講的中醫故事傳播開了,后來我又上了《百家講壇》,
名氣就大了 起來。
當一個人名氣突然增大,怎么面對名氣,是一個需要深思的 問題。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好事,比如傳播知識時更容易了。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悟出來一個道理——身體長瘡,不能用藥膏把那一塊全部敷上,一定要在長瘡部位的周圍敷藥,讓毒氣從中間出來,這樣一兩天的時間就可以讓瘡收回去,這叫“箍圍法”。
我上大學的時候,用這種方法幫過很多同學調治他們身體的瘡。后來有一次我在看古書的時候,發現古人就是這樣治病,那時候我就很想宣傳這個方法,可是我認識的人非常有限,想把這個好方法傳播出去都沒有途徑——名氣不夠大,所以沒有什么人能聽到我的聲音。
有了名氣以后,傳播知識就容易多了。比如我在互聯網的平臺寫一篇文章,就會有將近一兩萬人看,這樣一傳播開,就會越傳越廣。
名氣還能為我們帶來做事的便利,外界會對您有一種認知和信任,做事的機遇就會不請自來,您也更容易施展自己。
此外,名氣還能給您帶來生活的改善。我以前天天在家讀中醫書,有時候真的入不敷出,經常跟家里要錢。后來有了名氣以后,生活得到了改善,比如有些活動的主題和我講的內容比較吻合,就會請我過去參加,然后給我一點兒費用。我不是個貪婪的人,但是這個費用真的能改善我的生活,能支撐事業的運行。比如我們運營工作室,給粉絲送點兒書,或搞點兒慈善捐款,要是我沒有收入,就真的沒辦法實施。
名不副實,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一個人有了名氣以后,必須冷靜,因為一旦名氣大到和自身做的事不相符,就會出現 問題。
比如說我,其實沒有那么大的本事,但是大家都認為我和古代的中醫是一個水平,結果全國各地的人都想來找我看病——我每天都能收到幾百條求診信息。但很多人我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很多身體問題需要見面分析,如果我輕易地給人開方子,就可能誤診。
有時候一些朋友把舌象圖拍過來,可能當時我分析了他是什么問題,等見面了再看他的舌象,發現怎么和之前看的舌象不一樣?他說之前是開著日光燈拍的,所以舌頭發藍、發紫。所以,很多因素會影響實際的判斷。
名氣會給人帶來太多虛幻的東西,讓大家誤認為我是了不起的人,其實我也需要看古書,再一點點繼續學習。
人要隨時保持冷靜,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一旦名不副實,就會出現很多 問題。
老子在《道德經》里一再強調,要把事情扎扎實實做好,至于做事帶來的結果,不要太在意。如果您把重點放在結果上,您做事的根基就會動搖。
現在很多人為了名氣炒作自己,尤其是一些演藝圈里的明星,今天和某某疑似戀愛,明天疑似在國外已經結婚了……有時就為了熱度,拿一生中的大事開玩笑。
再比如現在很多人講經濟學,如果他客觀地講就無法吸引眼球,所以他要危言聳聽:“我告訴你們,所有中產階級在十年之內全部會破產!”大家一聽,這可了不得,自己在十年內要破產,這要怎么辦啊……
這種危言聳聽和您做事本身是不相符的,一旦您的名氣衰退,您的信譽就破產了,您也就失去了做事的根基。
總之,為了名氣而做事,其實是舍本 逐末。
名氣帶來的便利和煩惱,幾乎是等價的
我們常常會為了名譽不考慮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人不明白,這兩者沖突嗎?
出名是要付出的,比如有的人為了寫些聳人聽聞、博人眼球的文章,要成宿地熬夜來拼命寫;有的人下了班后還要出去應酬,周旋于同事、客戶之間。
現在每天喝酒到凌晨兩三點的人有很多,有些可能是因為和自己的好朋友許久未見,但大部分都是應酬,為了能認識彼此,能夠在這個圈子里站住腳……您說身體每天這么熬,能健康嗎?
這些人都覺得自己的身體絕對沒有問題,是可以支撐的。但是您想不到,
您的健康就在這種汲汲于名利、企踵豪門的過程中,逐漸地被您消 耗了。
因此,老子在這兒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名與身孰親?”
答案到底是什么,各位應該很清楚。您的健康沒了,您哪兒來的名譽、名聲呢?如果您能根據身體的狀況,隨緣、扎實地做事,名氣自然就來了。
如果您把著眼點放到名譽上,就會損害做事本身和您的身體,這是老子教我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乎人生的通理。
對于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我覺得名氣帶來的便利和煩惱幾乎是等價的,但我們要盡量忘記這個東西。
所以我也在努力地改變,現在盡量不出鏡,好多電視臺找我,我都委婉回絕了,只有這樣,我才能認真地講好國學經典,自我提升。通過老子的這句“名與身孰親”,希望大家都能思考一下其中的關系。如果您能把這個關系擺正,您的人生才能真正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