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到世界文化叢書:世界地理經典故事(下)
- 于薇 徐牧心編著
- 1048字
- 2021-02-07 18:25:48
10 聞名于世的兩大學府
位于倫敦西北的牛津城泰晤士河畔的牛津大學創辦于1168年,是英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由30多所學院和若干研究生院組成。
劍橋大學坐落在一個擁有10多萬居民的城市劍橋,城中有一條河流穿過,它名叫“劍河”,也譯作“康河”。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20世紀20年代初游學劍橋,曾在劍河旁寫下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橋》。1928年徐志摩再訪劍橋,創作了傳世名詩《再別康橋》。
被譽為世界一流學府之一的牛津大學是世界各地很多學子的夢想學府。牛津大學所在的牛津城要比牛津大學古老得多,它始建于10世紀,是英格蘭南部的文化古城,有“英國雅典”之稱。牛津城的建筑古色古香,這里有圣邁克爾教堂的撒克遜人塔樓、諾曼人碉堡和城墻遺址等等,處處凝固著年代悠久的故事,難怪英國有一句民諺:“穿過牛津城,猶如進入歷史。”放眼望去,牛津城內有很多塔狀建筑,所以它得名“尖塔之城”。牛津大學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景色秀麗,巍峨的尖塔、別致的角樓、宮殿式的校舍隱映在綠蔭叢中。牛津大學沒有圍墻,校園遼闊無邊,富麗堂皇的建筑群使游人如同走進了童話世界,而童話故事《愛麗絲夢游仙境》確實就是以這里為故事背景的。

▲ 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的顯赫名聲主要在于它為英國造就了無數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培根、詩人雪萊、作家格林、化學家羅伯特·玻意耳、天文學家哈雷等都是這里的畢業生。英國歷史上的首相中,有多名畢業于牛津大學,它還培養過多名國王。
劍橋大學的歷史略短于牛津大學,但與牛津大學淵源頗深。1209年,一批牛津大學的學者為了躲避毆斗,就從牛津城逃到了劍橋鎮,建立起這所大學。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一樣,校園也是沒有圍墻的,院舍散布全城各處。劍橋大學的名聲絕不亞于牛津大學,因為它培養出了近百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多位國家元首。

▲ 劍橋大學
牛津(Oxford)的原意是“牛可以涉水過河的地方”,但現在的牛津卻見不到河了,而劍橋卻有清清淺淺的河水,還有用粗木搭建的小木橋,它就是相傳為牛頓所建的“數學橋”。其實,這座橋是在牛頓死后22年才建起來的,跟牛頓掛不上邊,但它巧妙地運用了力學原理,全橋一顆釘子都沒有。后來有個好奇的學生把橋拆開研究,卻無法按原樣裝回去,只能用螺絲釘把它重新建起來。
劍橋大學的圣約翰學院院舍分為兩部分,由一道有蓋有窗的廊橋連接起來,這座充滿詩情畫意的橋卻有個令人憂郁的名字——嘆息橋。英國劍橋大學內有康河貫穿,也有很多橋,而在劍橋大學眾多的橋中,嘆息橋的名氣最大。為什么嘆息呢?大概是圣約翰學院的學子們考試不及格,只好到橋頭來散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