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到世界文化叢書:世界地理經典故事(下)
- 于薇 徐牧心編著
- 771字
- 2021-02-07 18:25:47
8 經度從這里開始
格林尼治位于倫敦市中心東南,早在15世紀時這里就建起了宮殿,設置了炮臺和瞭望塔。1675年,國王查理二世頒詔,將瞭望塔改建成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臺建于1675年。當時,英國的航海事業發展很快,為了解決在海上測定經度的需要,英國當局決定在倫敦東南郊距市中心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園中建立天文臺。1884年,20多個國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正式確定以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中星儀的子午線為零度經線,向東稱東經,向西稱西經,各為180度。每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時區相差1小時。從此,這里就成了全世界計算時間和地理經度的起點。
在格林尼治天文臺子午館里的地面上鑲嵌著一條銅線,它就是著名的本初子午線,線的兩邊分別標有“東經”和“西經”字樣,這里就是劃分東半球和西半球的界線。到這里的游人都喜歡雙腳跨在線的兩側攝影留念,象征著自己同時腳踏東經和西經兩種經度。天文臺大門旁的磚墻上鑲著一臺大鐘,它所指示的時間,就是世界各國通用的“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 格林尼治天文臺
格林尼治天文臺建立后,英國早期的天文學家們就利用自制的儀器,在這里孜孜不倦地觀察天象,探索宇宙奧秘。他們不計名利與享受,天文學家約翰·佛萊門斯蒂甚至拒絕了牛頓為他提名的獎項,令人肅然起敬。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格林尼治地區人口劇增,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尤其是夜間燈光的干擾,對星空觀測極為不利。再加上隨著天文事業的發展,天文臺的原有建筑已經容納不下大量現代化的設備,于是在1957年后,英國政府將天文臺遷到英格蘭東南部的赫斯特蒙蘇,但仍然沿用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的舊稱。但是,現在的格林尼治天文臺并不在0°經線上,地球上的0°經線通過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
1997年,皇家天文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珍貴遺產。在格林尼治,游人可以調手表,對準世界上最標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