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連之始

大連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位于東經120度58分至123度31分、北緯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間,經過劇烈的冰川活動和海進、海退,于2.2萬年前形成現今的半島地貌。大連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遼闊的東北平原,是通往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以及東北亞各地的海上門戶,是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旅游城市。

約1.7萬年前,已有古人類定居在今大連北部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已在臨近山水之處和較大的島嶼上建立聚落,廣泛分布在大長山島、獐子島、莊河、金州、甘井子、瓦房店、普蘭店等廣大地區。夏朝建立時,大連地區盡管地廣人稀,但因與山東半島聯系密切并深受影響,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先商第三代王相土從今遼東一帶移居河南商丘,因懷戀故土,往返遼豫之間,開辟了今蓬萊至大連的航線,使大連與山東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繁。約在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至帝辛(紂)時期,大連地區社會已由地區性組織轉化為方國。

春秋時期,大連地區青銅文化日趨繁榮,至今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之多。大連地區人口有較大增加,官府在移民區建立村社組織并派官吏管理。齊、萊居民的大批北徙,使山東與遼東的文化進一步交融,生產力發展水平迅速提高。此外,黃河下游一帶居民逢戰亂和荒年也沿上述路線避難遼東,這些徙民部分在大連地區定居,部分向東北腹地遷徙,逐漸形成了由旅順至東北腹地的古道,商業與手工業隨之有了一定發展。自戰國時期燕昭王在遼東設置遼東郡以來,一直到秦漢時期,大連地區都屬遼東郡轄區。西漢時期大連地區設置沓氏縣,三國時期又改稱東沓縣。唐朝時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道遼陽府的轄區,為漢區,實行漢法。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在清朝時,大連因為清政府東北封禁政策而處人煙稀少的狀態,直到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于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筑炮臺、設水雷營,才成為小鎮。

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難,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其中日本的殖民統治達40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志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共大連市委員會,并成立了大連市政府。1949年至1956年,大連地區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50年12月,更名為旅大市;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之后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81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再次改稱大連市;1984年,國務院批準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被國家批準為副省級城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竹北市| 岳阳县| 崇仁县| 靖远县| 巩义市| 南充市| 永昌县| 株洲市| 安福县| 南岸区| 息烽县| 荔浦县| 靖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鹤岗市| 扎赉特旗| 西丰县| 玛多县| 浦城县| 镇坪县| 建昌县| 唐河县| 永靖县| 乐都县| 天峻县| 涿州市| 原平市| 加查县| 凤山县| 丹棱县| 太和县| 抚松县| 绥德县| 屏山县| 秀山| 巢湖市| 斗六市| 吉首市| 彰化市|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