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尋脈·大連掌故
- 韓悅行
- 709字
- 2021-02-07 18:51:18
大連中華工學會
在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的影響下,大連滿鐵沙河口鐵道工場(今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前身)青年工人傅景陽、于景龍等人經過一年的籌備,于1923年12月2日成立了“沙河口工場華人工學會”。會上選舉傅景陽為會長,于景龍為副會長,聘請傅立魚為顧問。工學會內設文牘部、夜校部、講演部、體育部、娛樂部、救濟部、交際部等。從此大連工人運動進入了有領導、有組織的階段。
1924年年初,指導東北工人運動的中共黨員李震瀛第二次來大連,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幫助修改了工學會章程;選派了一批工學會干部,打進日本企業;發展會員,建立工會。

大連中華工學會舊址
這一年的夏天,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鄧中夏來大連,對工學會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1924年12月2日,工學會召開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將沙河口工場華人工學會更名為“大連中華工學會”,出版工學會會刊。
1925年2月,傅景陽出席全國鐵路工會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鐵路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后他根據會議精神,指導籌建南滿鐵路大連工會。
在“五卅”運動中,大連工會迅速壯大,會員達到4000余人,在全市10余家工廠(如“福紡”周水子紗廠、小野田洋灰制造株式會社、滿洲船渠株式會社大連工場等)建立了基層組織,同時成立了“大連滬案后援會”,開追悼會,組織募捐,有力地支援了上海工人運動。
1926年,“福紡”周水子紗廠大罷工,工學會成功地領導了這次100天的大罷工,取得了勝利,使日本殖民當局大為震驚。
1927年8月20日,大連中華工學會被日本殖民當局查封。工學會的歷史雖不到四年,但對大連和東北地區工人運動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它不僅推動了大連地區的工人運動,還為黨團組織培養了一批骨干,在工人群眾的心中播下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