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天起了個大早,就去散步了。
他走到了小學的后面。后面有一條路,直通向另一座塬。為什么說是塬呢?因為那座“山”的頂部也是平的。這從下面還不能看的很清楚的看到。
但老李覺得自己可以爬爬“山”,鍛煉一下身體。
學校的房子間隙很大,老李很容易通過,而這條路也很寬,所以老李也就大著膽子往前走了。
山里的路也是很寬,而且鋪著一層厚厚的樹葉。順著路走了一會兒,也已經到了半“山”腰了。突然拐了一個彎,就像盤山公路似的,拐彎后路直直的通向了“山”頂。
這“山”路也不是很陡峭。老李就慢慢的走著,并且邊走邊看風景。當到了那個拐彎處,已經能夠看到賈村的背面。
賈村的背面全是農作物,也就是全是村民的耕地。但這耕地的地勢實在不好。他們村的耕地,就跟老李正在攀的這坐“山”一樣。相當于把這座“山”的樹木砍了,然后再種上農作物。根本留不住水。
但就在他們對面還有有一座塬。這時老李早已經在這座“山”的半山腰,能看見賈村耕地對面的“山”的情況,那“山”頂也是沒有樹。所以也就是“塬”。
再說說老李正在爬的這座“山”。雖然還沒到頂,老李感覺這也是一座“塬”。因為道路走的很有規則。既不陡,也不像山路那樣走著走著就沒了路。這路就是直接通向“山”頂。
從拐彎處,又走了一會兒。老李終于來到了塬頂。只見塬頂四面平闊,什么也沒有。但塬頂卻有一輛摩托車,這讓老李感到驚奇。“誰沒事了會把摩托車騎到塬頂上,而且還是輛新摩托。”
老李走近看了看,這不是子蘭父親陪嫁給賈青的摩托嗎?怎么會在這里。
突然的,他看到有一男一女在那里對話。那就是賈青和子蘭。他也不走近,大聲的咳了兩聲。這聲音很快的傳到了賈青和子蘭的耳朵里。
兩人以為是誰專門偷聽他們的對話,便臉帶怒意的轉了過去。看到是李育才,才馬上恢復了平時對老李的敬意。要是沒有老李,估計他們倆現在還不能成為夫妻。所以兩人很尊敬老李。
老李說:“打擾到你們說悄悄話了?”
賈青說:“沒有,你怎么到這座“山”上來了?“
老李說:“這哪里是‘山’,分明就是一座‘塬’。”
子蘭說:“這兩個有區別嗎?”
賈青說到:“當然有區別。”
子蘭說:“那你給我講講區別在哪里。”
賈青突然呆了,因為他不知道區別在哪里。只知道“塬”上有平地。其實他已經說出了“山”與“塬”的區別。只不過大家平常都把這叫作“山”,所以他也糊涂了。
老李說:“這要是山,你們兩個能騎著摩托車上來?”
子蘭“哦”了一聲。
老李繞著塬頂上的平地走了一圈。只見以賈村為中心,從進村口的對面是一座“塬”,也就是老李剛才看的那座塬,現在看的更清楚了。而現在在他們對面,直看向賈村的那個方向的延伸,也是一座塬。再看周邊這三個“塬”,如果要在順著每個塬往深了看,都變成山峰了。
老李看了一會兒,賈青和子蘭也跟著看。但他們都不知道老李心里是怎樣想的。
但賈青覺得這既然是塬,那么就能開發。因為老李剛才也說了——這要是山,他們根本不能將摩托車騎上來。
既然有著交通之便,這肯定能發展起來,就看老李是怎么想的。畢竟賈青和子蘭要是沒有趙亮給鑿開的那條路,他們倆的新屋還指不定怎么樣呢。
賈青將自己當兵時,在外面的所見,講給了子蘭。子蘭認為他們完全可以仿照外面辦。
正要和老李講他們兩人的意見。
只見老李說到:“你們覺得我們村子現在有那么多錢嗎?”
原來老李雖然在看著周圍的形勢,但也聽到了兩人的竊竊私語。
兩人有點詫異,賈青說到:“什么錢?”
老李說:“就是你們剛才談的事需要花費的錢。”
賈青說:“咱們可以讓有錢的人來出錢建造這里。”
老李突然問賈青:“這里的土地給村民們分了嗎?”
賈青說:“還沒有。”
老李說:“那這將來賺的錢是屬于村委會,還是給村民?如果給了村委,那村民怎么辦?”
賈青爭辯道:“我們可以分紅啊。”
老李又說:“那你怎么分紅?剛出生的嬰兒也給分紅嗎?或者十八歲以上的給分紅?那家里人數多的人豈不是占了便宜,這村里人能答應嗎?”
賈青見確實是沒有辦法分紅,所以也就想著怎么才能公平分紅。也就是分紅不會引起村民的不滿。
老李說:“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比你的更膽大。我想將圍繞著咱們村的三座塬都連接起來,搞一個農家樂,或者叫做生態旅游。你覺得合適嗎?”
賈青說:“和咱們對面的那座塬與村里有條小溪擋著。很難連成一片?你有什么好主意,子蘭?”
子蘭說:“那條小溪我知道,水不深。咱們可以專門找幾個石莊子堆在小溪里。這樣游客們就不光是走塬間小路了,還能享受到在塬路上蹦一蹦的樂趣。”
老李說:“賈青啊,你怎么連子蘭都不如呢?咱們現在可以堆石墩子。等有了錢,還可以造一座橋啊。這樣也可以供游客們選擇。”
賈青說:“對,就是。那咱們到底怎么開發?“
老李說:“咱們既然是生態旅游,就要體現生態二字。這樣人們進到咱們村,不僅有‘山’清水秀,還有瓜果蔬菜。”
賈青突然問:“那咱們的錢從哪里來?”
老李說:“這個先不著急。我先想一想。我們下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