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云上之味

有一個做茶的朋友,人生得極美,說話慢條斯里,于是就顯得溫柔,與她相處,也確實覺得愉悅安靜。第一次見,是在渭水邊,我們都穿了白衣白裙,她戴了動物骨骼與木頭做的鐲子,我持一串白色珊瑚念珠。那天風很大,她的長發用木簪子挽了個髻,眼波流轉,將我看呆。坐下吃茶的時候,她給我看為我即興創作的肖像畫,簡約幾筆勾勒的一個側影,大波浪卷發像流淌的云朵,白裙邊上勾了幾株細瘦的鳶尾,天色清遠,畫面潔凈。那日天微涼,我們自帶茶具,吃了大紅袍與鐵羅漢,聊起來才曉得她平時以畫畫為生,也做茶,因為生在東山的緣故,不畫畫,不做茶,就有負于這山水。

后來再見面,她就贈了我一款洞庭紫云。用明前碧螺春的嫩芽做成的紅茶,開罐聞,香氣氤氳,有空山幽野間的脫塵之氣。好味難得,因它用嫩芽制成,發酵度為90%左右,非常嬌嫩,我試用紫砂、白瓷蓋碗、石壺沖泡,發現口感皆不是最完美,后來偶得一法,倒是頗有滋味。第一泡的紫云香氣充盈,茶湯呈淡蜜色,當真為陸羽所說的“雋永”,嘗過的人皆贊好味。只是此茶嬌嫩,三泡開外則無姿色,非渴莫飲了。

第一次用此法沖泡時,恰得一桶寶華寺山泉水。那兩日工作吃緊,人也略感疲憊,窗外還有霧霾。午休時分,我坐于茶案前,看《碧山》,見那放了紫云的小瓷瓶亭亭立于茶案之上,想著前幾日雖勻了半燙不熱的溫水,且棄了紫砂與陶壺,只用那白瓷蓋碗,卻還是將它泡老了,就突發奇想,將一個荷花樣的黛藍骨瓷茶漏用開水燙了,舀一茶勺紫云置于其上,又將那寶華寺的山泉水勻溫,比那正經告之的70℃略略燙上幾分,用白瓷小壺將泉水慢慢澆注下去,一時間,濃郁的香氣盈滿了整個房間,這是我獨自體驗到的靜謐之境,仿佛置身于空山幽谷,身邊一捧一捧的全是百花香,若有若無,將我醉倒,一時間也忘了煩憂,靜心吃得好茶。

而這里要說的是,紫云因為芽葉細嫩,焙制過程又清潔得很,不用洗茶,第一泡即可品飲。好茶與好水第一次相逢的滋味,當真是最好的,香氣、味覺都像極了初戀,是可遇不可求的清遠之境。

第一次在眾人面前用此法泡紫云,是在一位書法老師的工作室。人們皆在談書論畫,茶席邊只留我與一位同修書法的姐姐聊天。我用茶漏盛了自帶的紫云,靜靜澆注下半燙的水。那水不過是一般的純凈水,然那清新的香氣還是將眾人吸引了過來,茶葉脫離了壺身的束縛后,香味在空氣中自在揮灑,先是博得了眾人嗅覺上的一個驚艷,后來一盞盞吃下來,也贊好。吃慣了釅釅的普洱與巖茶,紫云的小清新頗得人心。

再次與那茶美人相逢,她帶了自己新做的綠茶來,喚做“洞庭紫云桃花香”、“洞庭紫云碧螺春”。在清明過后谷雨之前,桃花將開之時采摘,將明前頭茶留到清明剛過采,趁著長到飽滿之時,將原來頭茶的精華留住,即得細嫩之味,又有飽實之香,都是清雅的好滋味。那日我們在陽澄湖邊的一個院落里,在一張清朝末年的木頭條案上泡了這兩款紫云,正是春末的黃昏,水面波光粼粼,金色的陽光像碎金粉一樣鋪灑于天地間,清風夕照,古案清茶,飲一盞,花落心頭水自流,拂花輕嘆,茶醉人還,唱一曲,春花秋月,何似在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房山区| 合阳县| 普洱| 文昌市| 台前县| 垣曲县| 溆浦县| 阜南县| 密云县| 当阳市| 平定县| 嘉善县| 宜川县| 阳泉市| 赤壁市| 太康县| 和硕县| 定兴县| 龙山县| 屏边| 辽阳县| 康乐县| 六枝特区| 娄烦县| 嘉兴市| 丽水市| 宁化县| 汾阳市| 海丰县| 江永县| 胶州市| 望江县| 湖州市| 肃宁县| 中卫市| 三河市| 都匀市| 偏关县| 调兵山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