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中國·雪域西藏
- 《最美中國》編寫組編著
- 1873字
- 2021-01-29 18:50:51
大昭寺 永恒的敬畏
大昭寺的建筑具有濃郁的藏族風(fēng)格,但又吸收了漢族建筑的精華,主要運用土木結(jié)構(gòu)構(gòu)筑而成,簡潔明快,干凈整潔,實為世界宗教建筑的典范。
“從湖中拔地而起,聳立起拉薩的心臟。佛前長明的酥油燈,是最真摯的虔誠。”
推薦指數(shù):★★★★
地理位置:拉薩老城區(qū)中心
關(guān)鍵詞:金色圣殿、佛門榮光
特產(chǎn):木碗、唐卡、藏香、藏紙
旅游資訊
要尊重佛家的禁忌,不要在這里隨意拍照;進大昭寺參觀,一定要按照藏傳佛教習(xí)慣順時針前進。
海拔較高,謹防出現(xiàn)高原反應(yīng),可提前吃點藥預(yù)防。
每年藏歷正月十五的酥油花燈會和藏歷十月十五的吉祥天母節(jié)是大昭寺最熱鬧的時候,不可錯過。
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區(qū)的中心,是一座佛教寺院。藏傳佛教在西藏影響廣泛,由于對佛經(jīng)理解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流派,各派也有自己獨立的寺廟。但大昭寺與眾不同,它是所有教派共尊的寺院,在藏民心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活佛轉(zhuǎn)世的金瓶掣簽制度就在這里舉行,大殿內(nèi)供在佛前的萬盞酥油燈不時有信徒添加酥油,終年不滅。來到這里,你才能真正地體會到什么叫神圣。
大昭寺這座莊重神圣的廟宇,它的來歷卻不乏浪漫色彩。相傳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后,在一片湖泊旁向崇尚佛教的公主許諾,讓公主拋出戒指,戒指所落之處會為她修建佛殿。誰知戒指恰好落入湖中,只見湖水翻滾、光芒四射,一座九級白塔緩緩浮出水面,松贊干布感嘆佛法的宏大,就開始了修建寺廟的工程。但建寺過程極為艱難,常常頭天建好,第二天就被水淹沒。智慧聰敏、妙解天象的文成公主指出湖泊是羅剎女的心臟,要想建寺首先要填湖,鎮(zhèn)住魔女才行。他們依計照辦,之后寺廟就順利地修建起來,自此,佛法在藏區(qū)弘揚光大。這有些浪漫傳奇的故事為莊嚴肅穆的廟宇平添了幾分浪漫的味道。
釋迦神殿是大昭寺的主體,也是大昭寺的精華所在,主要供奉著文成公主入藏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佛前酥油燈長明,春夏秋冬、年年月月,每天前來朝拜和圍繞佛像轉(zhuǎn)經(jīng)的香客絡(luò)繹不絕,他們在佛前誠心地叩拜,虔誠地祈禱。
金頂上的佛像或慈眉善目,或怒目圓睜,顯得十分威嚴肅穆。
清晨時分是大昭寺最美的時段,天色微亮,八廓街上已經(jīng)人來人往,大昭寺上空煙霧繚繞,空氣中散發(fā)著柏枝的清香,到處都是寂靜的。善男信女面對著大昭寺做著同一個動作——直立、合手、趴下,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不知疲倦,信徒眾多,叩拜虔誠,地面已被磨得發(fā)亮。他們?nèi)諒?fù)一日地前來,看似繁瑣的儀式已經(jīng)融進了他們的血液之中,信仰在歲月的輪回里爐火純青。面對這種景象,你不可能不被感動,身處其中,身處俗世的我們也會變得澄清明凈。
金頂上的大金鐘,歷史悠久,十分珍貴。高高聳立在屋頂之上,接受陽光的洗禮,發(fā)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站在大昭寺前的小廣場上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金頂斗拱的裝飾是典型的漢族寺廟風(fēng)格。整體采用藏式平川式布局,主殿分為四層,兩旁有配殿,回廊上繪制著藏族的風(fēng)情壁畫,講述著文成公主進藏以及建寺的事跡,畫面清晰,人物生動,精美絕倫。配殿里供奉著觀音菩薩、宗喀巴大師以及歷代藏王等的塑像,也都栩栩如生,彰顯著氣派。
大昭寺具有濃郁的藏式風(fēng)格,但在其中又體現(xiàn)出了漢式建筑的特點,運用最古老的土木結(jié)構(gòu)構(gòu)建而成,體現(xiàn)了匠人們的高超技巧,也使得它成為了世界宗教建筑的典范。也難怪大昭寺的著名喇嘛對來拉薩的人宣稱:“去拉薩沒去大昭寺,就等于沒去拉薩。”她有這個驕傲的資本。
必游景點
1.祖孫三法王殿
祖孫三法王是指西藏歷史上吐蕃時期三位著名的國王,即吐蕃三十三代國王松贊干布、三十八代國王赤松德贊、四十一代國王赤熱巴堅。松贊干布居中,其余兩位君王分坐兩側(cè)。這三位君王功績卓著,史學(xué)家稱之為“祖孫三王”。在他們的扶持下,佛教才得以傳入吐蕃并發(fā)揚光大,后人以圖畫或泥塑作品來紀(jì)念他們的功勛,表達愛戴之情。
2.小昭寺
坐落在大昭寺北面約500米處,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樣式仿漢唐建筑,極為精美壯觀。主要供奉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八歲等身像,一直以來,香火鼎盛,人潮洶涌。小昭寺雖然沒有大昭寺那樣宏大的盛名,但別有特色。寺內(nèi)珍藏著許多重要的佛像和唐卡,精美絕倫,極為珍貴。
金頂上的山羊和法輪。山羊是修建大昭寺的功臣,它守護著神圣的金輪,一同接受人們虔誠的朝拜,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3.唐蕃會盟碑
豎立在大昭寺前面的廣場上,樹立此碑以示唐蕃世代友好,碑文樸實無華、言辭懇切,雖歷經(jīng)幾多風(fēng)雨,但仍然清晰可見,是漢族與藏族人們友好相處的見證。
碑旁邊的柳樹,相傳是文成公主所種,被稱為“公主柳”。柳樹在這里歷經(jīng)嚴寒但仍然頑強地生存著,不過一改它在江南之地的婀娜多姿而變得蒼勁有力、虬曲盤結(jié),也給這里剛毅大氣的景色增添了柔美。